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经常有家长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语文怎样学?”“作文怎样才能写好?”“我给孩子买了各种各样的作文书,可文章还是半页长,成绩仍是上不去。唉,真是愁死人!”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怎样才能诱发他们写作的欲望呢?  相似文献   

2.
每每布置作文,总有一些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对此,许多教师都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好作文?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几年来,我在优化作文教学结构的探索中总结出“仿创”结合的作文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3.
谢水兰 《广西教育》2008,(13):45-45
教师常抱怨学生们作文(特别是命题作文)无内容可写、空话满篇、大话充斥、结构松散,简直就是在“做”作文,而不是“写”作文。作文教学中,如何突破作文素材这层障碍?根据多年作文教学经验,我认为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在作文中最大的困惑是:虽然了解社会热点,但不会结合实际运用素材;虽然熟背很多课文精美语段,却不能结合生活观察思考;把“学”和“用”割裂开来,积累的材料不能真正运用到作文中,了解的时事亦不能结合自身实际,不能小处着眼、大处立意。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利用所学知识来提高写作水平呢?  相似文献   

5.
孙钢芬 《现代语文》2010,(8):114-116
怎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怎样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想法是特别单纯的,也是特别功利的,就是希望有一种最快速的方法让他们的作文成绩提高一些,如果不提高的话就影响语文成绩,就影响成绩总分。但古人云:“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水平的提高也非一朝一日即可成功,而重在日积月累地不断锤炼。这就使很多学生只能“望文兴叹”“望文生畏”。针对这种境况,笔者想能否从日常教学入手,尝试“快乐作文”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此谈些粗浅的不成熟的看法与做法。  相似文献   

6.
作文难,作文难,一写作文心就烦。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初写作文就应从作文的“根”来入手。  相似文献   

7.
张青梅 《考试周刊》2012,(55):53-54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作文“容颜枯槁”、“衣衫褴褛”,令人目不忍睹,这是中考作文的大忌。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作文赏心悦目、令观者动容呢?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将自己的作文扮“靓”。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个性特点均表现和落实在作文教学之中。作文的最大特点是用语言这一中介来表达作者的生活和情感,其基本任务就在于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会做人这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统一起来。因此,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作文教学应将“人”和“文”有机统一起来,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使作文真正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李勇霞 《考试周刊》2012,(24):50-51
作文的指导、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而讲评是其重要而不可忽略的环节。对学生作文进行讲评,既是作文指导工作的升华,又是批阅工作的综合和补充,更是一个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讲评既可对学生这次写作活动的经验进行总结.又可为其今后的作文和提高写作水平指明努力方向,其地位和作用不可小觑。怎样才能让作文讲评课深受学生喜爱而又变得精彩呢?结合教学实践和个人体会,我总结为“四宜”和“四忌”。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历来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作文难、难作文”是众多师生的共同感受。形成这种状况有其诸多原因,可以任人评说,但是有一条必须正视,那就是有的语文教师有“唱功”而无“做功”,只讲不做,教不得法,学生无“真”师可从,暗中摸索,畏惧作文,写作情绪低落,作文水平低下,已是无可讳言的事实。“善教者使之继其志,善歌者使人继其声。”教师“下水”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和指导能力,还有利于融洽师生感情,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和“教”与“学”之间的隔膜。“欲当先生,先当学生”,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先做…  相似文献   

11.
谢彬 《甘肃教育》2008,(23):47-47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气氛比较沉闷,师生缺乏交流,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这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呢?医生看病讲究“望闻问切”,课堂教学也应如此。  相似文献   

12.
顺木之天,意思就是要按规律办事,这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归结出的一种朴素哲理。作文教学这根“木”,自然也有其独特的“天”。作文教学固有的“天性”是什么?如何引领学生步入“情动而言形”的自然写作境界?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江萍 《中学文科》2007,(12):63-63
作文,是不少学生感到头痛的问题,作文教学更是不少语文老师感到困惑但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作文教学“活”起来,我一直在努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王振俊 《成才之路》2010,(19):45-4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是语文老师最关注的课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作文课中"活"起来。  相似文献   

15.
小学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大多数语文教师来说,可谓尽心尽力:课前,能悉心引导学生搜集素材;课上,能耐心指导学生写作技法;课后,能精心批改学生的习作。尽管如此,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徘徊在初始阶段,写作热情悄然呈萎缩之势,写作的内容却与自己的生活渐行渐远。为何我们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归根结底,习作教学只见“作文”,不见“儿童”,“人”与“文”成为教学场景中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相似文献   

16.
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作文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古今中外凡语文考试,莫不考评作文能力。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考场作文,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呢?高分作文都具备哪些特征呢?  相似文献   

17.
赵春霞 《现代语文》2006,(9):119-119
一篇文章,不但要有好的立意、材料、构思,还要有好的表达,所谓“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辞不达而意不至”。话题作文重在发掘写作潜能,提倡创新,弘扬个性。“个性”就是有自己的特色,不随人后。那么,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新妙而富有滋味”,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精妙地润饰语言,让作文语言“靓”起来。  相似文献   

18.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有效形式。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然而,作为实施美育主渠道的美术教育,怎样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呢?我认为,美术课应有“美”有“术”。所谓“美”即审美教育,所谓“术”就是双基教学,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中存在着教师 苦于教,学生惧怕写的奇怪现象。在“苦”与“怕”的背后,恰恰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两个“热点”,即作文教学形式上的框框和内容上的“框框”。这两个障碍作文训练的“框框”,为什么会成为人们感兴趣的“热点”呢?道理太简单,跟那些乞求长命的人一样,明知“神丹仙药”是骗人之术,却被人视如珍宝,供若神灵,虔诚地去服它。可悲的是,这“仙丹”即使把人吃死了,谁又能怪罪于“仙丹”呢?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之下,作文教学大家也都有意识地在改变,但是,作文教学究竟应该怎样有效进行?到底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想说、会说?怎样才能达到让语言从学生心底自然而然地流淌,让作文自然而然地“长”出来?这些依然是困扰着一线教师的难题。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