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朝中期统治者发起过一场深刻的改革运动,而目前学术界对这场改革运动却有三种不同的称呼,即"张居正改革"、"隆万改革"和"嘉隆万改革"。"张居正改革"为传统提法,至今仍为主流。"隆万改革"是比较稳重的叫法,但论述不够深入系统,尚未取得普遍认可。至于改称"嘉隆万改革",似有牵强成分。  相似文献   

2.
"郑旺妖言"案是明朝历史上发生的众多宫闱大案之一,但却很少有人关注。根据明朝国史《明实录》记载,其案曲折离奇,是愚民郑旺冒认皇亲的一场闹剧。然从明朝人的一些笔记材料记载及案情本身的前后逻辑来分析,明武宗的身世恰恰是《明实录》所极力回避的,是一个普通宫女(郑旺之女)所生。"郑旺妖言"案虽然在武宗初年就已结案,但却对明王朝的政局、国势有着深远影响,其中更折射出明朝政治制度的缺陷及明代中期以来的社会风气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谈了"一"字的妙用,一是"一"字在诗词中的妙用,从比较和鉴赏的角度,选取了较具代表性的诗人——南唐后主李煜、清王士祯、清陈沆、元朝徐再思、清朝女诗人何佩玉、清词人纳兰性德、现代诗人流沙河——在"一"字诗词的写作方面的继承与发展,以此作为本文的重点;第二部分以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明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例,简单谈"一"字在文中的妙用。  相似文献   

4.
稻作文化在贵州——从“纳雍”说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纳雍"的"纳"是苗语"na"的音译汉字,本义为"稻";"雍"是古越语"yong"的音译汉字,本义为"河"。以"纳雍"为切入点进行考察,我们可以获得一张由多条苗语音译河流和古越语音译河流联络而成的地图,它明确地标示着稻作文化在中国西南地区以及中南半岛的传播途径。笔者相信,在研究上述地区两三千年以前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传播方面,这张图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方以智"参自己本分禅"的禅道观认为,大道本来无常,无需劳神外求,唯心为三教融通的根本。他提倡的三教融通思想,主要指"体无内外,道无彼此"与一二合一的本体融通和"三即一,一即三"与"随""、泯""、统"的方法融通。  相似文献   

6.
马莹石 《考试周刊》2010,(33):122-123
在日语中,"ために"、"ように"、"しに"、"のに"都有表示目的的用法,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对日语学习者来说一直是一项较难掌握的语法点。本论文对"ために"、"ように"、"しに"、"のに"表示目的时的异同点作一简单的分析与总结,旨在给日语学习者一些帮助,并希望可以给日语教育的同行们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7.
徐峰 《河南教育》2011,(6):33-34
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新形势下,"阶梯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把大学四年作为一个整体,分年级、分阶段实施以"起点、主线、升华"为核心的"阶梯素质教育"——"三鹰"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三个梦境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一为自我冲突的梦,一为自我唤醒的梦,一为自我分裂的梦,它们将人物心灵深处的思想情感变成了内心的"事件",使人物自身显示出"复调"性。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道家之"道"的真正意涵一直众说纷纭。"道"本身的模糊性和解释视角的多样化不仅带来理解的歧异,而且还引发意识形态的纠缠。其实,"道"作为道家形上之思的突出表征,乃在其为我们敞开了一个超越一切"有限"而又不离一切"有限"的"自然世界"。"道"物不二,天人本一,道家"道"的形上学不是一种本体论兴趣的形上学,而是一种生存论兴趣的形上学,一种实践论兴趣的形上学。  相似文献   

10.
面对全球性的现代化大潮,牟宗三致力于为儒学"开出"以科学和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新外王"。他认为,就特征来讲,西方哲学是"理性的架构表现",而中国哲学是"理性的运用表现"。为了实现现代化,必须在形上层面由"理性的运用表现"通过"曲通""转出""理性的架构表现",而此"曲通"即是"良知的自我坎陷"。进而,为了在现实层面促进科学与民主,牟宗三提出了"三统并建说",主张通过"肯定""道统"以稳住儒学之传统慧命,"开出""学统"以建立科学知识,"继续""政统"以确立民主政治。在这"三统"当中,面对现时代之需要应以"学统"和"政统"为主,但"学统"和"政统"的根本还在于"道统"之"肯定"。  相似文献   

11.
包国平 《考试周刊》2011,(42):147-148
新课程标准反映了新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这一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作者就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鲁迅一生致力于通过文学、文化活动改造愚昧落后的国民性,促使保守落后的中国社会与传统文化向着进步的光明的方向转变。为此,他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大致的"捣乱"边界:尽可能地不直接同权势者发生正面冲突,以便使自己存活下来,并能够坚持"韧性的战斗"。除了改造国民性这一目标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以外,统治者的残暴、对"不可再造的"个体生命价值的珍视以及庸众的"看客"心态等等也是他采取这一策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盛芳 《文教资料》2012,(14):49-50
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刻离不开"应当"的思考与选择,哲学家们探讨的很多问题最终都可归结为"应当"与否的问题,然而这个被广泛运用、看似不言自明的词实则众说纷纭、无一定论。本文认为"应当"的关键在于"适度",并从"应当"的词源学解释、"应当"与"响应"、"应当"与"不应当"这三个角度展开分析,旨在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自身的"应当"之路。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一生致力于通过文学、文化活动改造愚昧落后的国民性,促使保守落后的中国社会与传统文化向着进步的光明的方向转变。为此,他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大致的"捣乱"边界:尽可能地不直接同权势者发生正面冲突,以便使自己存活下来,并能够坚持"韧性的战斗"。除了改造国民性这一目标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以外,统治者的残暴、对"不可再造的"个体生命价值的珍视以及庸众的"看客"心态等等也是他采取这一策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早晚"一词和"这"组合之后存在三种"时候义":言时间之早;言时间之晚;说话的这个时刻。这与现代汉语中的"这时候"同义。要区分"这早晚"的三种意义,可以在语表和句法结构上找到一些形式上的标志。"这早晚"和"这时候"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竞争过程,并最终被"这时候"所取代。  相似文献   

16.
朱玉霞 《文教资料》2011,(32):40-41
语文学科是一门大学科,基础学科,理应是最该重视的学科之一,如今却陷入了"姥姥不爱奶奶不疼"的尴尬境地。怎样改变语文的尴尬境地?教师要坚决贯彻"以人为本",追求"文以载性";坚决重视积累,追求"举三反一";坚决执行"重在感悟",追求"点石成金"。  相似文献   

17.
日语中形容词、形容动词词干后接结尾词"さ"、"み"可以构成相应含义的名词。这一规则是否任何情况下都成立?两者在具体使用时有哪些异同?笔者从语法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日语教学者提供一份参考,同时也能对广大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盘问"一词中"盘"与"问"的语素义及"盘问"一词的成词过程,得出"盘问"一词的构词方式应属于"动+动"状中式复合词的结论,纠正了前人将其归入"名+动"偏正式双音节动词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上古汉语"S之所以VP"结构中"之"的性质,学术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之"是结构助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一种认为"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在比较这一结构中"所"、"所以"、"所以VP"的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各种意见的基础上,我们认同将"之"看做定语标记的主流意见。  相似文献   

20.
孙小倩 《文教资料》2014,(27):24-25
根据《康熙字典》的解释,"麗"古字为"丽",旅行之象,本意为旅行,后为了书写简便又简化为"丽"。"丽"确有数、两及附之意,没有思的意思。胡承珙认为"思"字是"附"字之讹,但经过简单的考证,作者认为胡氏这一说法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