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冬青 《考试周刊》2011,(12):223-224
"差生"问题是一个在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差生"的存在,我们的整体教育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和制约。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弄清"差生"形成的原因,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2.
常规教育产生了一定数量的数学差生,"小雨点"实验的结果转化了部分数学差生.论述了在转变差生中用"高分",即教师赋于学生"高分"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差生概念的界定与分析出发,揭示学校教育中差生"标签化"现象,进而找出标签化的负面影响及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对差生进行转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赵真利 《考试周刊》2011,(33):84-84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有效地转化"差生",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重要的环节。我从事教学工作十几年了,在教学过程中,每届都碰到了一定数量的数学学习上的"差生"。怎样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5.
人的差异性决定,学校中"差生"普遍存在,于是转化"差生"工作是教师责无旁贷的。所谓"差生",就是指某方面表现差,学业成绩低下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做教师的决不能弃之不理,而应满腔热情的帮助他们,给他们加倍的关心爱护,耐心教育诱导,促使他们进步。"差生"是人,不是产品,不能当成次品或废品再回炉,所以,教师转化一个"差生",实际上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善举,也是给同样头疼的父母雪中送炭。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拥有自信心对"差生"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培养"差生"自信心是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笔者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出应通过肯定"差生"的长处、正确看待"差生"的过错、丰富语文活动,让"差生"展示长处等途径来培养"差生"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其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7.
要想提高成绩,必须减少"差生"的人数,这是老师最头痛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透彻分析化学"差生"产生的原因,详细介绍转化"差生"采取的策略。 一、"差生"产生的原因 1.来源复杂,差异悬殊 我校虽然是一所县级重点高中,但建校时间短,地处偏僻,生源差。学生来自农村中学,师资设备差,从目前我县来说,大部分初中无法进行分组实验,甚至演示实验都难进行,本来有趣的学科也变得枯燥无味,  相似文献   

8.
教育"差生"要爱他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要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获得自信,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德育》2012,(17):5+4-5
“差生”问题,是一个假问题,教育中本无“差生”。如何对待“差生”,则是一个真问题,现实中确有不能善待“差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名大学生同样光荣,同样重要,同样有价值”,这在宣传上几乎已成为一种定论。目前,在普通中学,转变“差生”的呼声亦非常强烈,但成绩却不尽人意。在一些学校,“差生”的人数非但不曾减少,反而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差生”的转化工作,既是许多教育者感到困扰的问题,也是当前教育部门所面临的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的“差生”转化工作之所以效果甚微,除了各种消极的社会因素的干扰之外,就教育自身而言,主要是因为对“差生”的认识和对待差生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尚存在着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1.
王威 《教师》2012,(22):20-20
"体育差生"这个名词在我们体育教学中一直沿用,那什么样的学生称为"体育差生"?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我认为:是指在体育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方面不符合老师的标准而被鉴定为体育学习方面的差生。这是一种定性的评价,也是一种等级的划分。  相似文献   

12.
中职学校学生大部分出身于弱势群体家庭,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以及中小学非素质教育方式,是造成中职生成为"差生"的重要原因。部分中职学校违背职业教育规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更加强化了社会关于"中职生是差生"的观念。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不断创新对中职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单正进 《考试周刊》2011,(82):186-186
在中职院校化学教学中,关爱和鼓励对于促进"差生"的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分析了"差生"的心理表现,结合"差生"的心理表现,就如何实施关爱与鼓励"差生"给出了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偏爱“差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一、偏爱“差生”能够产生最佳心理效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二、偏爱“差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一种更高的教育教学艺术,不会产生负效应;三、人生需要赞美,绝大多数“差生”是可以转变的。  相似文献   

15.
黄文贵 《教师》2011,(6):61-62
2009年,我在常德市六中教高二,带过一个"差班",但面临一个重大的教育教学任务——学业水平考试全科通过率必须由上一届的59%提高到80%。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我想,关键在于实现"差生"的转化,只有绝大部分"差生"真正地开始学习了,我们的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差生”教育问题刍议●秦梦莲秦梦竹一、问题的实质及严重性对“差生”的教育是最复杂的教育问题之一。对待“差生”的态度实质上是教育观问题。我们的教育究竟是着眼于单纯的升学率,还是着眼于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这是一个重大的教育观念问题,也是一个关系整个教育方...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偏爱“差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一、偏爱“差生”能够产生最佳心理效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二、偏爱“差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一种更高的教育教学艺术,不会产生负效应;三、人生需要赞美、绝大多数“差生”是可以转变的。  相似文献   

18.
“差生”成因初探阎建平“差生”通常是指智力发育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差生”的形式,有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不足,学习知识、技能和技巧中的缺陷,不良的学习态度等内部原因,也有教育教学方面的弊端和不良的校外环境等外部原因。形成“差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我研究了多年的成功教育,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差生是怎么产生的: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他就变成了差生,没有一个学生生下来就注定是个差生。所以让一个差生变好真的很简单。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每一位老师都想教好所有的学生,这是不言而喻的。而在事实上,有不少老师常常关爱优生,嫌弃甚至憎恶“差生”,以致师生间情感相悖,关系紧张,在思想上格格不入,形成了令人痛心的局面。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关爱“差生”,走进“差生”的心里,才能逐步转化“差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