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吴敬梓以其杰出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吴敬梓在作品中也用了不少笔墨,描绘了他心目中的正面人物形象,但对庸俗、卑污、腐朽事物的讽刺与批判,却是《儒林外史》的主要思想艺术成就,是它能够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与满足的主要原因。《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具有高度的鲜明的独创性。同中外文学史上的讽刺名作相  相似文献   

2.
吴敬梓是我国十八世纪一位杰出的古典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讽刺文学巨著。因为它高度的讽刺艺术这一特色,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讲到清代讽刺小说时,肯定它是“秉持公心,指谪时弊”、“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好作品。并且说,从有了《儒林外史》,中国的小说“乃有足称讽刺之书”;又说,以后也少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作为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吴敬梓采用高度写实的创作方法,以现实中的人为小说的原型,讽刺笔触深入到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首…  相似文献   

3.
马博  古明 《考试周刊》2010,(14):30-31
《儒林外史》是中国的第一部长篇的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其中的讽刺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深入人心。书中的讽刺从言语和行为两方面的描写中进行,故此文以这两点为视角进行探讨,研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的讽刺手法和艺术。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讽刺文学作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巨著《儒林外史》,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其把《儒林外史》简单地看成是一部讽刺小说,不如说它是吴敬梓的一部思想自传,是吴敬梓认识社会、剖析人生的思想杰作。  相似文献   

5.
江桂杏 《现代语文》2006,(11):27-28
吴敬梓是我国十八世纪一位杰出的古典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学史上不朽的讽刺学巨。因为它高度的讽刺艺术这一特色,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讲到清代讽刺小说时,肯定它是“秉持公心,指谪时弊”、“其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好作品。并且说,从有了《儒林外史》,中国的小说“乃有足称讽刺之书”;又说,以后也少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作为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吴敬梓采用高度写实的创作方法,以现实中的人为小说的原型,讽刺笔触深入到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首当其冲的就是科举制度了。鲁迅曾指出,此书的“机锋所向,尤在士林”,是以“士林”作为“指镝时弊”的解剖中心。其次指出在“士林”中“故难制艺以及制艺出身亦激烈”(《中国小说发展史略》),批判八股制艺甚为激烈。  相似文献   

6.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我们在看到其卓越讽刺艺术之时不能忽略小说中体现的另一可贵精神:有浓厚六朝情的吴敬梓对魏晋风度的仰慕及他希望通过对魏晋风度的学习重塑士林的美好人格理想。本文试通过对小说中名士、贤人、奇人形象的分析透视出魏晋风度对《儒林外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冷静地描写,含蓄地讽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中国第一部称得起讽刺小说的文学作品。它的文学价值,全是来源于作者卓绝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8.
秦川 《九江师专学报》1997,16(1):76-78,85
讽刺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本文将两部古代小说;李渔的《十二楼》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作一比较,寻觅其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谴责小说是清代末年一种旧小说的专称。它以暴露社会黑暗、指斥政治腐败、谴责封建官僚为主题。这种名称最初出现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中。初中三册的《制台见洋人》,就是谴责小说中的佼佼者。讽刺小说是以揭露反面事物、落后思想、落后势力为主题的一种小说。清代吴敬梓所写的《儒林外史》,就正式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初中三册的《范进中举》一文,就是从《儒林外史》中节选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又号文木,安徽全椒县人,清代著名小说家。他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官僚地主家庭,曾祖辈在明清两代都做了大官,但从祖辈起便渐趋衰微,父亲只做过江苏赣榆县教谕这样的小吏。吴敬梓十三岁丧母,二十三岁丧父,由于他广交各  相似文献   

11.
《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讽刺和批评科举制度为中心,着力塑造了一批醉心功名的知识分子形象,深刻地抨击了封建社会的政治黑暗,道德败坏、民生凋敝。节选部分是小说中最精彩的片断之  相似文献   

12.
<正>《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长篇讽刺小说,也是一部通俗小说,采用的几乎全是白话,它以当时的普通话口语之一的江淮方言为基础写成的,因而它收录了当时的很多方言词语。《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是安徽全椒人,他33岁时就举家迁移到了南京,后来一直活动在南  相似文献   

13.
<正> 吴敬梓是我国小说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儒林外史》是18世纪的小说巨著,一部卓越的、极其成功的讽刺文学作品,足够站在世界讽刺文学的前列。 吴敬梓家世显赫,他的曾祖、祖父辈中过举人、进士的很多,有的是探花,有的是榜眼,大都是清初的大官。正如吴敬梓在《移家赋》中所述:“五十年中,家门鼎盛”,他的友人王又曾也说:“国初以来重科第,鼎盛最称全椒吴”。 对这样一个著述卓越和家世显赫的吴敬梓家族纠纷的性质问题,应该辨别清楚。弄清这个问题,对研究吴敬梓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其中《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写得最精彩的片断,通过范进中举的前前后后,各类人物陆续登台表演,真实生动地显现其真伪、善恶和美丑的本来面目,而且发掘到人物的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15.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讽刺性作品,突出的成就不仅表现在继承了明清以前小说在讽刺艺术上对比、夸张等惯用手法,还独创了讽刺艺术的新特色。在讽刺的内容、手法、以及对象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探索,单单从以往的典型性、真实性等角度来理解《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特色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学史上,《儒林外史》以其讽刺艺术的卓绝成就而独树一帜,它以“感而能谐,婉而多讽”①著称。鲁迅先生对它评价很高,认为只有它的问世,“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②,“在中国历来作调整小说者,再没有比它更好的了。”③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具有高度的鲜明的独创性。同中外文学史上的讽刺名作相比,吴敬梓笔下的调整艺术形象,闪耀着别是一家的异彩。所以,我们必须分析、探讨《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特色,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吴敬梓是一位谙于世态人情、娴于讽刺艺术的大师。 《儒林外史》描绘的大多为日常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17.
《儒林外史》是部什么性质的小说?曾引起了一场关于创作方法的争论。李汉秋于1984年4月24日在《光明日报》上刊文,指出“讽刺说”未能道出《儒林外史》的深蕴,吴敬梓的创作精神和创作原则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许多相似之处。把《儒林外史》归结为具有鲜明批判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8.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力,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儒林外史》是清代一部文学名著,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这部小说产生在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日益严酷,八股取士制度对社会毒害越来越深的时代。它的作者是吴敬梓(1701-1754),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僚地主家庭,但到他父亲这一代,家境开始衰落。他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却屡试不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他更好的了。”这是鲁迅先生对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的评语。二百多年来,这部长篇巨著,广为流传,深受广大中外读者的喜爱。它,淋漓尽致地刻画了那些追逐功名、利欲熏心、虚伪丑恶的知识分子、大小官吏、地主豪绅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匡超人浅论     
“外史纪儒林,刻画何工妍”。在伟大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里,吴敬梓严格地按照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儒林”形象,有的给以热烈的赞扬,更多的是予以辛辣的讽刺。匡超人是被讽刺的人物之一,是“儒林”群丑中的一丑。在《儒林外史》“儒林”群象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以五回之多的篇幅描写了匡超人在我国封建末世这个科举社会里堕落变质的全过程,这在《儒林外史》中是仅见的。本文试图从作者创造人物形象的角度对匡超人这一人物及其社会意义作些粗浅的论述。作者首先让马二先生把匡超人带到了他的笔下。匡超人是乐清一个贫寒的农家子弟,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