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推动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相关研究和学术发展,2006年11月25日至27日,“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与黄石东方山弘化禅寺共同举办,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向农教授到会致辞表示热烈祝贺。海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佛教界知名人士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佛教思想的发展、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佛教文献的整理等方面的问题集中进行了深入研讨:1.对佛教思想的探讨。《中国文化研究》杂志社杜道明教授《顿悟与审美》一文指出,禅宗的“顿悟”使禅宗的…  相似文献   

2.
“阳明心学”包含了丰富的心理学内涵,契合了心理学中人格理论、心理暗示、审美心理学、顿悟学习论等现代心理学主题。“阳明心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还有待进一步从中挖掘其心理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佛教苦乐观可以说对近代西方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心理学领域更是如此。佛陀对世界和众生命运定性之一就是"苦"。本文以相关心理学知识为依托,以(1)比较佛教苦难思想和心理学相关理论及观点、(2)佛教思想的产生因素、(3)佛教苦难思想对主要心理学家、哲学家的影响为线索,围绕以下核心问题展开:(1)痛苦的来源、(2)痛苦的意义或者结果、(3)解除痛苦的途径和障碍等,并讨论了从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顿悟:心理学的解释、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顿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一直以来都是最具争议的课题之一。文章分析了现代认知心理学对顿悟的各种理论解释,指出了现代认知心理学在顿悟问题研究上存在的局限,分析了国际心理学界关于顿悟问题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作为谙熟古典文学传统和民族审美意识的作家,川端康成既深得传统的佛教禅宗的无常思想,表现了人生虚幻、生死轮回的“悲哀美“;又接受佛教禅宗对于虚无的顿悟和化解,阐释了寓有禅机、充满思辩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6.
试论现代心理学与东方佛教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佛教中有许多心理学思想,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流思潮表现出一种广泛吸取东方文化智慧,尤其是向佛教精神靠拢的趋势。特别是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心理与超自我心理学的学术研究,有力地促进了佛教与现代心理的兼融沟通。  相似文献   

7.
佛教心理学研究蕴含着东西方文明在探索人类心灵奥秘方面的智慧。西方心理学的主流思潮,广泛吸取东方佛教文化的智慧,并多方展现了其思想特色。在当今心理问题泛滥,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社会安定的情境下,人们试图从佛教的角度找出新的解决途径。笔者通过介绍日本著名佛教哲学家、教育家井上圆了先生1898年著作的《佛教心理学讲义》,论述其特独特的视角、研究方法和内容,希望为从事佛教心理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性资料。  相似文献   

8.
作为谙熟古典学传统和民族审美意识的作家,川端康成既深得传统的佛教禅宗的无常思想,表现了人生虚幻、生死轮回的“悲哀美”;又接 受佛教禅宗对于虚无的顿悟和化解,阐释了寓有禅机、充满思辩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9.
顿悟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弄清什么是顿悟和顿悟问题,既是顿悟研究的出发点,又是顿悟研究争论的焦点。通过考察格式塔以来的各种顿悟观,明确了顿悟含义与顿悟问题判断标准,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敦煌所出侯莫陈琰所撰《顿悟真宗要诀》多个写本,是禅宗北宗早期重要文献。关于这一文献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在版本、形制及蕴含的佛教思想等方面,而从作者侯莫陈琰本人的角度进行研究则着力不多。新出北朝隋唐时期侯莫陈氏家族墓志,为研究侯莫陈琰生平提供了新的史料,而石刻中揭示的其家族与佛教的密切关系,对理解《顿悟真宗要诀》的背景也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西方传统文化内部生发起来的一种思潮。罗杰斯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其理论的核心自我观与佛教的自我观具有共通之处。佛教心理特别是禅宗与罗杰斯心理治疗思想的多角度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具有迷——悟,虚假——真实的相似的思维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两者的比较研究表明了佛教心理与心理学之间的互相沟通和互惠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对我国南传佛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西双版纳和德宏,而对景谷地区的南传佛教研究较少,研究中也存在一定的盲点。故而,理清景谷傣族南传佛教的传播历史和发展状况对我们从宏观上把握整个中国南传佛教区的历史和文化是具有一定重要价值和意义的。该文通过对汉文古籍和傣文古籍的分析对比,辅以一定的田野调查资料,对景谷南传佛教的传播,经文系统和所使用文字进行一些探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方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傣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从上座部佛教传入德宏至今,傣族的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无一不渗透着佛教的思想理念。“赕”物品的变化、遵守教规教义的变化、信教群众心理层次的变化等等都反映着傣族佛教信仰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道信、弘忍禅学在黄梅的改革、发展及其特点的分析可知中国佛教禅宗在道信时期已具雏形,在弘忍时已经形成。道信、弘忍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两位极具建设性的重要人物,他们顺应时代发展,对印度佛教进行改革创新,为印度佛教中国化、大众化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国内王维与佛禅关系研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高潮后,二十多年来呈现出兴旺局面,研究家们在发掘基本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进行了多元化、多角度的有益探索。本文收集有关研究成果的线索近90条,从佛禅对王维心态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王维诗表现的禅趣禅意和佛理、佛学对王维创作手法的影响、王维对禅宗的反作用、以及佛教对王维诗的消极影响等几个方面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16.
诞生于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的天台宗,作为中国汉化佛教第一宗,其佛宗思想体系不仅直接影响了之后建立起来的三论宗、华严宗、禅宗等宗派,而且其用于各种仪轨的佛教音乐也对其他宗派的仪轨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天台宗佛教音乐所形成的宗教、历史、社会背景等以及佛教音乐的特征对天台宗祖庭国清寺的佛乐文化进行初步探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讨论藏传佛教来源的时候,有些论者只强调印度佛教的引进之功,而忽视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从藏传佛教的形成渠道、发展环境及教义内容等方面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藏传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藏传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性和历史联系性,是藏传佛教民族与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成员加强团结、共创美好未来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8.
南宋遗民词人的独特人格魅力,表现在他们对整个人生有了深刻的内省,佛教“如梦”情怀、虚空体悟、根绝尘念的观念,构成了他们人格精神的基础,他们接受了佛教义理的影响,吸收了其中的有益因素,在词作中大量援引佛教经典文献和禅宗语录,从而在“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境界里消解了入世与归隐的两难选择,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情感活动、创作心理及其词作的主题趋向、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9.
日本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日本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即佛教的"无常"观念对日本建筑样式的影响;顺其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理念;"幽暗为美"的"阴翳"审美心理特色和禅宗的审美情趣在建筑和园林造型上的反映,同时也揭示了日本民族审美心理与建筑特点之间的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宗教思潮对唐代文人审美情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是一个诸教融和的朝代,道教作为有唐一代的国教,满足了唐人向往追求延年益寿的审美心理和以自然真趣为尚的美学理想。佛教使唐代文人追求清幽静谧的美学意境,并在唐诗语言上表现出不粘不脱、亦虚亦实的美学品格。佛老思潮把我们民族的思辩能力和审美意识提到了一个新的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