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条香烟     
编者按:在学生眼中,老师已从神龛上走了下来,成了一个好人.把老师放上神龛,固然有点拿腔作调,刻意威严化,不可取!但是,当我们的学生以好人的标准来要求老师时,老师们心中作何感想呢?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遇到二次曲线的中点弦问题时,都会束手无策,并且思路也比较混乱,很多数学报刊杂志都介绍过中点弦问题,甚至给出了公式的结论,但结论都较复杂,不够清楚、完整,鉴于这种情况,本人对二次曲线的中点弦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初识《江西教育》,是在2005年。那一年,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茶。我自费订阅了一份《江西教育》(B版),期望能更好地领悟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到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时常问自己,教育是什么?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教书”和“育人”孰轻孰重?新教育到底应该留给学生什么?我一直不停地思索着、实践着……。[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最近常见报刊杂志谈及教育时引用孔子的名言“有教无类”,以此证明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多想办法,多花精力,可以教好每个学生。每见此类文章,总想说上几句。  相似文献   

6.
郭小玲 《考试周刊》2014,(43):176-176
学生产生过错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矫正学生的过错,教师要尊重、爱护过错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明白"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本通过对一个班级教育质量提高的剖析,试图验证两个观点:1、教育质量从办学整体来看,主要体现于教学和育人两个互相关联的教育环节的质量;从人才培养来看,主要体现于培养学生“三基”,即其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质量。2、教育投入和产出是正比例: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投入越多,回报越丰厚,教育质量就越高。  相似文献   

8.
专业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但若忽视了育人,知识也会失去其应有的教育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就需要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学校在这一事件中不能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以平等相处的环境?难道我们的教育者就真的无视学生的自尊,只能用错误的方式去纠正错误吗?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经历这一事件时,表现出如此脆弱的心理,轻易选择了轻生?难道他不珍爱生命吗? 是我们的老师错了,还是我们的教育错了?是我们的孩子错了,还是我们的家长错了?  相似文献   

10.
教书与读书     
人们通常把学生上学叫做去“读书”.把老师上课叫做“教书”。教师只有先“读书”,然后才能去“教书”。但是,教师读完了拿文凭的书.取得了做教师的资格证书,并不一定就能教好书。教师要教好书,必须一生不离读书。然而,眼下教师不读书却是普遍现象,并有日益蔓延和恶化的趋势.已成为影响教育发展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工作琐琐碎碎,平平凡凡,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却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笔者曾担任十八年的班主任工作,使笔者深深体会到,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一定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一定要对学生倾注满腔热情,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下面是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初次做饭的话,大家常常会为绿豆而头疼。熬稀饭时,大米、小米烂了,绿豆却硬如顽石。一赌气用上下翻滚的水猛煮,可是绿豆却没有开花的意思,改用小火慢慢催呀,绿豆还是坚硬如初。一气之下,你关掉火,把饭盛到碗里,喝上一口,硌得牙都疼……可是精于煮饭之道的人却从不使用这样极端的做法,总是先把洗净的绿豆置入盛有开水的暖瓶里耐心地焖一焖,待中午或晚上打开瓶盖,绿豆就会开了。再与米一起放入锅中,煮成的稀饭又黏又烂……我们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所碰到的一些“刺儿头”似的问题学生恰恰就像这“硬绿豆”,让你在教育过程中急不得也缓不得,气不得也恼不得。而如果育人具备了“暖水焖开硬绿豆”的真功夫,在自己的实践中把育人的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把施教的力道拿捏得分毫不差,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简述中、小学生过错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和矫正。  相似文献   

14.
概括了中小学生过错行为的表现形式,指出学生过错行为产生的原因,给出了矫正学生过错行为的方法和措施,强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善待优秀学生,几乎所有老师都能自觉做到:善待学生的长处和优点,老师也很容易做到;善待学生的过错,就有一定难度了。  相似文献   

16.
“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是由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的一个教学上的首要原则。其基本内涵是指在特定情境和最终教育结果中既完成系统知识的传递任务(教书),又成功地通过知识促进学生内在心灵的建构和人格提升(育人)的教学,以区别于那些只重视知识的传递而忽视学生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教学。后一种教学,可以称之为“无教育性教学”。两者比较起来,“教育性教学”是一种值得追求的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17.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芳 《辽宁教育》2006,(11):28-29
近年来,我在教育教学的管理中积极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坚持用先进的班级文化去凝聚、激励和引导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相似文献   

18.
张干 《老年教育》2014,(7):34-34
<正>屈指算来,从借阅到订阅,《老年教育》杂志已伴我走过二十多个春秋。多少个朝夕相处的日子,她早已成为我的良师益友。沉醉在阅读中,既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又充实了生活。与《老年教育》相识,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二十多年前,我参加区委老干部局、老龄办召开的老年报刊宣传会议时,桌上摆着一本《老年教育》杂志,清新大方的封面设计,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不禁翻开细看,  相似文献   

19.
吴非 《中学教育》2005,(4):10-11
有教师称赞一学生为出类拔萃之辈,有例为证:某次考数学之前,该生亲戚找到学校,告诉她,她的父亲在半小时前因脑溢血突然去世了。该生痛哭起来。这时候教师来了,先埋怨该生亲戚不该在考试之前把这种消息告诉孩子,“因为这样她会考不好。”然后鼓励学生“放下思想包袱”。结果这位学生便没有即刻去医院向父亲告别,而是参加了考试。“结果她取得了85分。如果不告诉她,肯定100分!”教师惋惜地说。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中学特级教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自费订阅各地出版的教育理论刊物。《教育科学论坛》就是我心仪的刊物,每期杂志送来,我都会迫不及待地浏览目录,然后,抽出闲暇时间,仔细阅读。我们有一个学科中心组,对一些特别优秀的文章,我复印十多份,发给中心组成员仔细阅读、保存参考。一本来自于巴山蜀水的教育理论刊物.竟然在遥远的黄海之滨拥有了固定的读者,也算是一种缘分吧。我们青岛的历史骨干教师每期都能看到《教育科学论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