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新 《班主任》2002,(3):33-33
陶行知用“四块糖”处理打人事件的故事,为广大教师所熟知,然而其中的批评艺术恐非人人皆知。一、巧用载体是基础犯打人错误的学生王友走进校长办公室后,等待他的不是“学校行为规范”,也不是“戒尺”,更不是“通报批评”,而是当时极为珍贵的、孩子垂涎三尺视为“珍宝”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任育才学校校长时,有一天见一位男生要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回到办公室,男生已在等他。陶校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校长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校长又掏出第三块糖给他。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校长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早已在教育界被传为佳话,它对我们教师如何运用心理疏导,驾驭批评艺术很有启发。有一天,陶行知校长在校园内看到一男生用泥块砸另一男生,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该生早早来到校长室门口低着头等着挨训。陶校长走来,一面  相似文献   

4.
奖你四块糖     
《中学教育》2006,(8):M0003-M0003
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  相似文献   

5.
6.
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一直是教育界的佳话。当时陶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一天,他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他当即喝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经等在门口。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块糖果送  相似文献   

7.
一提到陶行知先生,就会想起他的“四块糖”故事。他尊重学生,用“四块糖”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他的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8.
为了教育学生,教师常常要用到批评这个手段,但操作不当的批评常会使原本和谐的师生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因此必须讲究批评的艺术。 请看一位年轻老师的做法。当他接手高二某在的班主任工作时,已知该班的不少少男少女正在谈恋爱。显然,扭转这一局面是个极其棘手的难题,那么,他是怎样与大家见面的呢?请听他的开场白:“我是你们的新老师——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你们从此又多了一个可信赖的新朋友——就是我!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四块糖"故事看似简单,但从中流露的智慧及教育效果却是教育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教育是一门艺术,当面对一张废作,揉弃不用重铺新宣,你是一名画家;独辟蹊径点石成金,方可以艺术家之名执起教育之笔梦笔生花。在教育这条双岔路上,请停下追寻旧迹的脚步,以另一种角度去审视、去探寻、去摸索。  相似文献   

10.
一、艺术批评的故事 陶行知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在校园里巡视,看到一个男学生在用泥块打另一个学生。陶行知马上制止了这个学生的行为,并叫他在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去等他。当天放学后,陶行知迟到了几分钟去办公室,看到这个学生已经在办公室门口等他了。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陶行知没有批评他,却送了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了糖果。接着,陶行知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陶行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需要我们老师的批评教育,但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这就给我们老师批评学生带来了困难,可有时又非批评不可。怎样批评才能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使他接受批评呢?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三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老师会时常批评违纪学生,可是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如果不注意场合,不掌握好分寸,不运用恰当的形式,不运用正确的方法,也就是不讲究批评的方式和艺术,不仅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服和反感,学生也会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如何让学生欣然接受老师的批评,改正自己的错误呢?我认为应该坚持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本提出批评学生要讲究艺术;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欲批先扬;勿当众批评学生;批语需讲艺术;看对象说话;展微笑魅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育历来重视德育,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我们的德育实效是无法令人满意的。对中学德育低效的成因分析观点众多,如:对中学德育工作期望过高;社会机制的低效;德育的简单化;没有受到实质生重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德育矛盾冲突等。但是,“德育是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学生是德育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学习、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当陶行知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男生: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我让你等了。接着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  相似文献   

18.
陈宁  王元辉 《教师》2012,(5):26-26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下面我们就以如何对学生更好地进行批评教育来做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9.
尹加瑞 《青年教师》2006,(10):15-16
“批评”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经常运用,也可以说是我们管理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一种武器。如何运用和掌握批评的艺术和技巧,对于我们能否搞好工作关系重大。如果批评得恰当,能够促使学生改正缺点,奋发向上;如果批评得不恰当,掌握不适度,不仅达不到教育人的目的,而且还会适得其反,造成不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阳海华 《班主任》2008,(12):34-34
陶行知用四块糖教育王友的故事脍炙人口,其教育境界之高让无数教师深感敬佩。我也曾经学过一回,可惜结果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