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以学定教”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调整教学顺序,并作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强调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语文学习情境,而不是先行做出“想要他们做什么、必须做什么”的要求。简而言之,“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确定教师的“教”。“以学定教”的“学”主要是指文本教学要达到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以学定教”的“教”包括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以学定教”是在学生的“学”中来落实适合学生的“教”。因此,如何创建适合学生的“学”,以及学生喜欢的的语文教学课堂,成了“以学定教”能得以成功实行的关键,也成了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联系工作实践谈谈以学定教的语文课堂应有的三个创建。  相似文献   

2.
邝国宁 《广西教育》2008,(26):56-56
李星辉老师的这一节课,在实施学科教学之前对教学行为进行了周密的思考与安排,在上课之前,教师对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如何学、要达到什么目标要求、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采取什么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在实现任务的过程中,也做得相当到位:  相似文献   

3.
何捷 《小学语文》2012,(3):35-38
“先学后教,有效教学”是一种具有前瞻意义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有效教学”理念要在小学语义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需处理好四件事:替学生做什么,教学生做什么,陪学生做什么,让学生做什么。  相似文献   

4.
学会什么是有限的 ,而会学什么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所以 ,“教会学生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也是教育界目前的一个热门话题。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教师要把教研的重点从研究如何教知识转向如何教学生会学上来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道授业” ,还要在教学生“怎样学”上狠下功夫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渔” ,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21世纪的“文盲”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 ,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己发现研究问题的人。因此 ,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引导学生自学 ,逐…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对教师而言就是“教什么”、“怎么教”,对学生就是“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因此在确定课程内容时要做到教、学、做的统一,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课程内容要体现数控专业的先进性,同时也要顾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知识的“实用”、“适用”、“够用”,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技能的形成,利于教学的开展。学生技能的形成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课程设计上,要注意各模块间的阶梯性,同时要做到“温故而知新”。实训的课题要有代表性,有针对性,要有利于行为导向教学法…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设计综合了诸如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问题设计、教学方法、学习策略、教学媒体、教学反思等基本要素,主要考虑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要获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学生的发展,好的教学设计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夏锦阳 《继续教育》2013,(11):37-38
通过对江苏省10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远程培训者的调查分析,从受训者形式分类、受训者成长阶段、受训者的成长类型、施训者的分类四个培训的重要因素对受训者的期望做了详细的研究.提出培训要设置“准”条件、调查“根”问题、关注“真”需要、培训“多”途径、评价“严”要求的培训创新思路.这对提高培训效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活动。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进行分析和策划,如“教什么”和“如何教”,乃至“如何指导学生学”,“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和发展”等都要包括其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教学方式和手段多样化等策略。  相似文献   

9.
“教学做合一”顾名思义就是把“教、学、做”三者结合成一个整体,这三者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他认为:“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在此背景下,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需要强化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同时要切实融入目标分层、方法分层,从而体现分层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以“教学做合一”为基础的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新课程教学时,不仅要考虑自己如何教,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如何学,使学生不但明确学什么,而且懂得怎样学。教师要把“金钥匙”交给学生,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法。这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地进行“学法”指导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开发一套远距离教学的课程,一般先要进行学习需求的分析,以确定课程总的教学目标。然后再要考虑两个基本问题:教什么和如何教,即内容与方法。所谓内容分析,是指对一门课程中“教(或学)什么”的研究:根据教学总目标的要求,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所谓顺序设计,是对“先教(学)什么、后教(学)什么”的考虑,是关于“如何教”的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对于教学的哲学反思一直囿于教学认识论的范畴,反复追问教学是什么?“教学是什么”的问题在教学理论中被赋予前提性地位。然而这一问题所蕴涵的矛盾使之在理论与实践中都导致了其自身所无法克服的问题。要解决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就必须改变对教学问题的追问方式,要从追问“教学是什么”转变为追问“教学如何存在”,即从教学认识论深化为教学本体论。  相似文献   

13.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其中“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论的教学理论。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而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与《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是一致的。我在数学教学中运用陶行知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设计应体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教学观念上,最核心的是中心转换,即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不是考虑我要教什么,怎样教,然后再考虑怎么让学生配合自己,而是首先考虑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而后再设计自己怎样配合、组织、帮助学生学习。优秀的教学设计不但能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乐学、会用、会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明确地表达问题。物理学中经常有“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表…  相似文献   

15.
李敏 《四川教育》2020,(12):35-35
在线教学,是一种以网络为介质的教学方式。要使在线教学更有效,仅靠学校、班主任、老师是不够的。毕竟,坐在屏幕前的老师,对在家上课的学生“学得如何、在课堂上做了什么、是否开小差”等问题鞭长莫及。在线教学的关键是家长不能缺位。  相似文献   

16.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强调把教学与人的生命发展联系起来,尊重学生的天性,注重学生的发展。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模具专业外语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如何学”来设计。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体验性、互助式活动中获得知识、感悟知识。  相似文献   

17.
在现在教学工作的模式从“传统型”向“改革型”转变,从“教学型”向“实践型”转变,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的过程中,课题研究对职业院校的老师来说,仍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尤其是对第一次做课题的年轻教师而言。什么是课题?为什么要做课题?怎样选题?如何做课题?做课题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本人根据自己从事课题研究的感受和体会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秦慧  罗杰 《思想教育研究》2022,(12):108-1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必须要在高度把握本课程“为什么教”“为什么学”以及“教什么”“学什么”问题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课程教学目标,并从加强顶层设计、打磨教学内容、激发主体能量、创新教学形式等方面扎实推进课程实施,实现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三者统一,切实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社会生活,引入直接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化的教学境界。但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练习和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已经或正在挫伤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解决好这一个问题,我觉得不妨换一个角度看,变学生的“训练”为“体验”,这样能得到更好的效果。一、变训练的“单纯目的”为体验的“多重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明确要求学生要做到什么,而不问学生能做什么,愿意做什么。直奔主题…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物理序言教学中,以科学思维的培养为教学重点,以“质疑”和“寻证”为教学主线,基于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创设冲突情境,设置活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探究,明白物理“是什么”、高中物理“学什么”、“怎么学”以及“为什么”要学物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