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孩子比较胆小,常常被人欺负,每次发现自己孩子被欺负后总让孩子“忍”着,心里实在不舒服,可让孩子还手又感到不安。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2006,(8X):54-54
我邻居有个4岁的小孩长得十分可爱,一次在附近玩耍时被一对不能生育的夫妻蒙骗抱走。孩子被抱走后,邻居一家十分痛苦,四处打听寻找孩子,终于在半年后找到孩子,抱走孩子的那对夫妻因为自己没有孩子,所以并没有虐待孩子,而是当成自己的小孩抚养。我想请问,这种情况下,抱走孩子的夫妻有没有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位母亲培育孩子的故事。她体会最深的是,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必须特别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老师的偏见让孩子变成了性格退缩的人我有一个男孩,现在是小学5年级的学生,小名飞飞。和所有的父母一样,我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的孩子从小就被送到寄宿制的幼儿园。孩子2岁时,有一个周末我去幼儿园接他,还没进教室,就被孩子同班的一对双胞胎的妈妈拦住,质问我:你儿子把我两个孩子都打了,一个手被咬,一个脸被抓。我当时一点都没多想,就当着那位妈妈的面,把自己的孩子连打带骂了一顿,好让人家消消气。儿…  相似文献   

4.
宋梅 《今日教育》2007,(5):37-37
好动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但因为孩子经验贫乏和能力不足,他们又常常处于危险之中,如误食药品;摆弄工具被刺伤;在街上走失或被拐骗等。因此,要避免孩子发生意外,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孩子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应该因势利导,教孩子掌握一些生存技能,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映春 《德育信息》2002,(10):47-47
这里说的“难看的孩子”,是指那些长得不够漂亮,被人称作“长相不好”的孩子。在学校,这类学生为数不多,却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因为他们没有漂亮孩子广受羡慕的“优越感”,没有一般化孩子不被关注的“平常心”,也没有残疾孩子倍受关爱的“感激情”。他们常常被人有意无意地当“话茬”,作“谈资”,受到伤害,却有口难辩,也少有人过问。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英语》2007,(10):8-8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表明了文化的价值观。在美国.孩子出生后常常被另置一室,不和父母同住。这样便能使父母单独相处,不受孩子的干扰:同时,也使孩子习惯拥有自己的房间,这被认为是孩子走向独立的第一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爱是什么?《写给世界父母》一书说得好: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爱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一个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伟大。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孩子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爱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家里家外,孩子被成人各种各样的爱包围着。所有的大人都比弱小的孩子强大,使孩子没有了表达爱的机会、爱的权利。岂不知,对于孩子来说,给予别人爱,比接受别人的爱更快乐!记得儿子刚上幼儿园中班时,我和丈夫带着孩子到东部海边放…  相似文献   

8.
夏涵  李洁 《家庭教育》2003,(7B):14-17
孩子三天两头哭诉“被人欺负”,您是亲自出马替孩子出气,还是叫孩子做小霸王,“别人打你,你就打他,反正不能吃亏”,或者放手不管。甘心孩子成为受气包?  相似文献   

9.
美国耶鲁大学儿童学习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托儿所学生的被劝退率有所上升,现在是6.7‰(而幼儿园是2.1‰),即去年有5000个孩子被托儿所开除了。其中,男孩子人数是女孩子的4.5倍,美籍非洲孩子的人数是美籍拉丁美洲孩子和美籍高加索孩子的两倍,4岁孩子的人数是3岁的1.5倍。  相似文献   

10.
八年前,一脸稚气的我被分配到郊区一所农村小学,教同样满脸稚气的一年级孩子。且不说我搞不懂自己班的孩子为什么总没有其他班的孩子那么乖,就是我自己也常常被孩子们那些天真的表情逗得忍俊不禁。那帮小东西在小心谨慎地窥视几天后,便彻头彻尾地暴露出他们的“本性”。不到一个月,我便被气坏了。首先把我气坏的是那个叫仟仟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王滨 《幼儿教育》2004,(12):18-19
玲玲新入园,被编排在一个混龄班级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很不放心,围着来家访的老师问个不停:“我们孩子小,会不会被大孩子欺负?孩子在这个班级要呆两年,你们具体要怎么做……”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山东素质教育风云再起。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加班被制止了,补课被遏制了,学生的校外自主时间由过去的不足30天,增加到了170天,这就意味着每生每年减少了100多天的上课时间!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孩子,我们常常强调打动孩子的心灵,却忽略被孩子打动,其实,成功的教育往往是在师生心灵的真实交流与和谐碰撞中激起的绚丽的浪花。  相似文献   

14.
一片冰心 《家长》2009,(4):19-20
我在学校讲课或者为企业设计薪酬制度总离不了“奖励”一词,因此深知奖励制度的设计对改变人的行为有多么重要,能被企业接受的理念自然也被我用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一家人都感觉收效不错。由于一直都坚持“孩子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对她的一生至关重要”的观点,所以我总是以“能不能很快被用人单位看重”作为培养孩子的标准。所以,我总是强调“孩子在离开我身边前要学会生存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建立自己的完整价值体系”。在这一教育指导原则之下,我从没打过孩子,有近十年的时间没骂过孩子,  相似文献   

15.
许多父母都听孩子说过他们在学校被人欺负的事,事实上,这是挚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更有些被欺负的孩子以此为耻,羞于提起,却在精神上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16.
可能是父母的性格、职业对孩子有一定的影响吧,我的孩子从小就显得很“弱”。脸上时不时被别的小朋友抓了一道,自己带的食品被别人吃了,自己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抢走了……一些好心的邻居常常提醒我:“不能教育孩子老让着别人,这样总吃亏不说,将来孩子会窝窝囊囊生活一辈子。  相似文献   

17.
数学的抽象与枯燥让许多孩子望而却步。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让故事伴随孩子左右,以故事的魅力吸引孩子,让孩子在故事中感受数学的力量,引领孩子迈出自主探究的第一步,最终他们一定会被数学本身的美所“诱  相似文献   

18.
现在,家长普遍不太重视与鼓励孩子与人交往。原因大致有二:担心孩子的安全。很多家长认为,社会复杂,孩子容易被人欺负,上当受骗。因此,孩子放学回家,总是把他们关在家里做作业。星期天或假期,有些家长生怕孩子出去玩会出事,竟将他们锁在家里。  相似文献   

19.
“苦孩子”     
任何写的这篇章发人深思。中讲的“苦孩子”的故事,令人落泪,引人深思。孩子是不是需要磨难?有优越感的孩子是否一定会被苦孩子甩到后面去?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分析,切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20.
淘猫妈 《家长》2009,(2):42-43
他们在处理孩子教育问题上更多的是从自己孩子的特质出发,而不去看别人怎么做。也就是说创意对自己很自信,也信任孩子,这样他们向孩子传递的积极向上的东西也就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受家长的影响也很自信,也学会了信任他人。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它的起点就是家长自身生活态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