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扁鹊之误     
王淦生 《福建教育》2003,(9A):23-23
  相似文献   

2.
扁鹊之误     
王淦生 《宁夏教育》2003,(10):55-55
西谚曾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古人亦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论,可人们在读罢《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之后,似乎早已统一好了口径,差不多众口一词地对蔡桓公的“讳疾忌医”进行批评,以致这位“赔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文言文,题目是《扁鹊见蔡桓公》。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解释,蔡桓公是一个“不听劝诫,不思悔改,刚愎自用,至死不悟”的可厌又可悲的典型,所以,讲到这篇课文时,教师几乎无一例外地要对蔡桓公的“讳疾忌医”大加挞伐。  相似文献   

4.
《扁鹊见蔡桓公》,出自战国末期韩非的《韩非子·喻老》,后又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史 记·扁鹊苍公列传》和刘向的《新序·杂事》,三书所记基本相同。人们常常把它看成实实 在在的历史事实。然而,它却是以历史真实性为基础编写的一则寓言。这个故事的历史真实性主要表现在:人体某些脏腑内伤疾病隐伏不知而突然发病死亡的可 能性是存在的;其早期诊断在扁鹊所处的春秋末期(关于扁鹊的生活年代后面还将谈到)也是 可以做到的。以望色断生死善恶的诊法,既见于约在战国成书的《黄帝内经》(简称《内经 》),也见于魏晋间王叔和、唐孙思邈等所…  相似文献   

5.
扁鹊三次给蔡桓公进忠言,可蔡桓公固执己见,总感觉自己无疾,最终延误了自己的病情,直至病入膏育,白白送了身家性命.扁鹊也因害怕承担医疗事故的责任,遂"逃秦矣".  相似文献   

6.
古代文献《韩非子》中有一篇《扁鹊见蔡桓公》。文章的大意是:扁鹊一见到蔡桓公,便直截了当地指出蔡桓公有病,并说得神乎其神,而蔡桓公根本不听,因为他认为自己身体没有病,是医生的职业习惯让扁鹊喜欢用治没有病的人来邀功。以后每过十天,扁鹊都要来劝说蔡桓公一次,弄得蔡桓公很不高兴。眼看着劝说是无济于事了,扁鹊见到蔡桓公就回头避开,后来还干脆逃走了。等到蔡桓公发病的时候,已经找不到扁鹊,蔡桓公很快就病死了。  相似文献   

7.
沈火种 《青年教师》2006,(10):31-32
诗词之妙,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空灵,在于“歌咏、嗟叹、足蹈”的体验与“非花非雾”的朦胧,在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畅达与“镜中花,水中月”的多解。诗词品读,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饮杯水,冷暖自知,体味各异。如果一首诗下来,学生的思绪趋同,回答集中,则便是解诗的失败,诗意也便在单一的标签的封贴下荡然无存,彻底蒸发。请看王崧舟老师《长相思》一课结课时的课堂实录:  相似文献   

8.
9.
《扁鹊见蔡桓公》一描写并美化了一个神医扁鹊,但我认为扁鹊在这篇章里是一个不顾仁义、没有医德的小人。在前后四次见蔡桓公的过程中,扁鹊的目的不在于为他人医病,而在于自己成名成圣。何以见得?扁鹊前三次拜见蔡桓公,指出了公病之所在,虽然公一再否认,但现场气氛还算缓和,事情也并不紧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章的时代性,既可以从正面体现,也可以从侧面体现。所谓正面体现,是指通过讴歌真善美,正面激励人们如何扬善,使人们懂得什么是该肯定的颂扬的。所谓侧面体现,是指通过鞭挞假恶丑,侧面警示人们如何弃恶,使人们懂得什么是该否定的批判的。本的时代性是从侧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 ,背读课文。2 .理解字词的古今义差别。3.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节课。2 .课型 :背读课。主导教法 :1.诵读法。2 .导读法、讲解法。主体学法 :1.诵读法。2 .参照注释理解句意法。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查阅“讳疾忌医”成语的意思 ,并思考其危害。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成语“讳疾忌医”导入。(略 )二、指导诵读四步法 :正读、译读、理读、背读。步骤一 :正读——在教课文之前 ,先让学生朗读课文 ,然后教师纠正读音、语调。1.同学们朗读课文。2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3.其他同学指出其读音错误 ;教师…  相似文献   

12.
课题:扁鹊见蔡桓公 作者:韩非<战国> 教学重点:1.线索:桓侯的病情发展 2.寓意:防微杜渐的道理 使用说明: 本板书采用漫画的手法,把桓侯的病情设计成下滚的"雪球",目的在于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留下深刻的"形象"印象,便抽象的哲理清楚明畅.  相似文献   

13.
《扁鹊见蔡桓公》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的一则寓言。这则寓言记叙了战国名医扁鹊规劝蔡桓公治病,但蔡桓公固执已见不听劝告,终于不治身亡的故事。寓意深刻,发人深思,其现实意义及蕴含的哲理警示着后人。关于本课的主题思想《教师参考用书》有这样几种说法:  相似文献   

14.
15.
《扁鹊见蔡桓公》是一则哲理性很强的故事。故事的哲理或主题、对人们的启示是早有定论的。所以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 :疏通课文 ;解释词义 ;弄清故事的意思 ;按故事提供的显信息 ,水到渠成地概括出“讳疾忌医”“防微杜渐”的主题。在提倡创新思维和研究性学习的今天 ,教学《扁鹊见蔡桓公》一课能否翻出新意呢 ?文本 (作品 )本来就有多义性 ,尽管作者是有单一目的的 ,但他也不能阻止读者从不同侧面来看问题。从读者角度看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认识不完全相同 ,对同一文本的看法便不尽相同。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阅历的增多 ,认识的不断深化 ,…  相似文献   

16.
近日,有位初中学生对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扁鹊像提出质疑。他说:“扁鹊一生行医天下,为百姓治病,没有当过什么官,做过什么王。试问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扁鹊像怎么能穿龙袍呢?”扁鹊,姓秦名越人,渤海鄚人(今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镇)。扁鹊曾拜名医长桑君为师学医,学成后,到齐、赵、晋、卫、宋、虢、秦等国给人们治病。晋国大夫赵简子昏迷五天,被扁鹊抢救过来,为报答救命之恩,赵简子将赵地中丘(今河北省内邱县)蓬山脚下四万亩地赏赐给扁鹊,蓬山(又称鹊山、蓬鹊山)一带成为扁鹊的第二故乡。公元前  相似文献   

17.
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重修扁鹊祠记》是一通义行碑。作者在张全祖孙数次重修扁鹊祠慈善行为的同时,发抒了自己“未病之防,成养生先务”、“礼神祛病”不知防未病、察心病的卓识,对于当今人们破除封建迷信、寻求身心健康的正确途径,仍具劝导、警世作用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扁鹊见蔡桓公》是语教材传统的入选章,笔把自己对这篇章的教学理解与听别人教学这篇章的理解对比.发现有几个问题是我们教学中容易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
执教小学语文第八册《扁鹊治病》,在总结全文的时候,我问学生:“学完了本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学生们的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第二册中的《师说》是唐代散文家韩愈的作品,历来被文人推崇,所以一直被选为高中必学篇目。文中从师的现实意义彪炳史册,而对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众说纷纭,颇有争议,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