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寒现象”中的韩寒代表了现今一部分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的另类式的发展模式。“韩寒现象”是一种多元化价值取向的文化现象, 同时也是一种教育现象和敢于反叛与创新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围绕韩寒其人其事所引发的有关教育问题,对其作了冷静、理性的反思和诊断.一方面,韩寒对一统化学校管理的反叛、机械化教学方法的拒绝、单一化教育评价的质疑,给教育界带来了“不安定”的挑战和争议;另一方面,透过“韩寒现象”,我们也可以反思大陆教育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病,并在此基础上对韩寒与中国教育作出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程老师遇到的尴尬,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件好事。因为,细细地分析,它有助于教师认识到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并理解社会实践的教育意义,促进教师教育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张富翠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17-119
"韩寒现象"即指人们所关注的,已经超越了韩寒其人其事本身,而包括公众对韩寒其人其事的广泛议论。在简述韩寒与"韩寒现象"的基础上,对比韩寒与柏杨的不同,阐明了韩寒的独特性。同时通过"韩寒现象"的社会影响力与社会价值,证明了"韩寒现象"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不可否认,韩寒确实有点才气。笔倒不是因为某些名人对他的吹捧,而是有鉴于他在一些少年朋友中的名气。出于职业的责任,才耐着性子看了他一些章,觉得很有必要说几句。首先.我想说的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部分同志不要因为他而激动。他的横空出世及其产生的冲击波都很正常。我们的长辈——尤其是教育工作和家长完全不必因为他而失态,说一些自我安慰同时也是自欺欺人的话。诸如“韩寒作为一个个案,我们完全可以  相似文献   

6.
7.
丁袆 《考试周刊》2011,(52):222-222
为什么要拿韩寒说事呢?因为他有名。十年前知道韩寒,是因为他初中就写了小说。当时并不在意,认为只是一个小孩子的文字游戏而已,丝毫不想去了解他,更不想去看他写的书。直到2010年世博会,偶然间看到了他写的博文:《快来吧,快走吧》,惊讶于他敏锐的视角和犀利的笔锋。第二个原因是韩寒居然除了写作外,还是中国顶尖的赛车手。  相似文献   

8.
一、发展特长并非必须以牺牲其他科学业为代价   上海韩寒独闯《三重门》,七门功课亮红灯,以致不得不休学而“浪荡江湖”;石家庄王小平“本领”着实令人“恐慌” (其著有《本领恐慌》一书 ), 15岁毅然退学,为的是从事学术研究;沈阳张天天 14岁出版《真心英雄》,如今辍学已两年,新世纪春天在北京签名售书……难道发展特长,必须以牺牲其他科的学业作为代价吗 ?河北省廊坊市的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子弟中学的五位少年作家、全优生作出了相反的回答。他们同时出现在一所学校,同时发表或出版作品,且功课全都优秀,没有一个因为喜欢…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电脑》2008,(7):112-114
4月17日,一个重要的日子,重要的程度更甚我的生日一筹。那一天,对于我们学校初三的学生来说,有一个节目“体育中学结业考试”。  相似文献   

10.
袁健 《青年教师》2006,(1):50-51
在此剧变的时代,若将人类行动加以观察,便可感到一种苦闷无能的情形。什么事情都好似由于众人犯了一桩巨大的谬误,而这个谬误却是大家都参加着的,且大家都想阻止.而实际上终于莫名其妙地受着谬误的行动的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教育文汇》2011,(2):12-12
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放学后只顾摆弄手中的玩具,没有发现自己的鞋带开了。一旁的爷爷提醒孙子将鞋带系上,孙子却一伸脚说,“你给我系上”。爷爷听了马上蹲下,替孙子系上了鞋带。这则不大的新闻,近日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课可能是目前所有课程中最为“尴尬”的一门课程,说其“尴尬”是因为它本身承载着重大的使命——引导学生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为他们今后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奠定坚实基础。但因其课程设置及很多教师缺乏教育技巧使得思想这门课成为学生最头痛也最不愿意学习的一门课,所以它目前的地位确实非常尴尬,尤其是初一的思想政治课又是非考试科目,在当前这个升学竞争到了白热化的教育现状面前显得更加无力。那么,怎样让思想政治课走出“尴尬”,让它承载的使命能够很好地完成呢?在长期的教学中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现结合初一思想品德课谈一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起绰号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它是团体内部对某一成员最形象、最亲热的写照。在美国的NBA队伍中,只要是有名的球星,几乎都有一个绰号,无论你是否喜欢,都只能接受。在学校中,学生给教师起个绰号,也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但是,许多教师由于不能正确地对待绰号,导致了不必要的教育失误。  相似文献   

14.
推广普通话是一项基本国策,是当前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各族人民的热切愿望,是符合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但是,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推广普通话、使用普通话却陷入了尴尬境地.我们要用自己感受到的语言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和周围的人,让他们自觉自愿去学习普通话,创造一个和谐有品位的文化氛围,从而尽心尽力去推广普通话.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最缺什么?不缺钱,就缺朋友!很多人发现认识的“熟人”越来越多,朋友却越来越少;更多人感叹友情似乎和爱情一样脆弱,抵不过时间空间的一丁点儿考验。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一场从观念到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个体差异”……许许多多的新名词、新理念正在不断输入老师的脑海,并落实到教学工作之中,其载体就是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有许多旧课程无可比拟的优点,它确实给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活力,然而正如任何事情不可能完美一样,新课程也常常让我感到好“尴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尴尬     
《教书育人》2006,(8):15-15
现在的学生,不像以前。他们多是独生子女,大多是任性、自私,心胸狭窄,唯我独尊,经受不了一点点的挫折,是温室里培育出来的带刺的嫩瓜。一个班七八十人,只要有两三个给你顽皮点,给你任性点,你上课的质量就大打折扣。教师是人不是神,在课堂里要一个一个去对付令人头疼的学生几乎不可能。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绝对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情绪,影响到教师的威信。哪个老师不想把书教好?哪个老师不想把班级管好?但是,老师就是没有办法管好,没有办法教好。学生故意迟到了,你让他站在门口反思,家长说这是违法的;如果当着学生的面批评,就会被认为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找他谈心,他还以为老师巴结他怕他呢!抽他,那你就赔医疗费,下岗!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刚刚实施,各地就迫切要求新的评价方案赶快出笼。甚至“威胁”说:评价方案再不出来,我们的课改就要穿新鞋走老路了。新课改的目标上级件已陈述得很清楚,教师们通过培训也已心知肚明,照理说,对着目标改革得了,何必等评价方案看风使舵。可事情就是如此,我们就不得不问:为什么“评价”如此重要?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某学生在教师面前一不留神,喊了教师的名字,该教师顿时大怒,动手打了学生一巴掌。过后,这位教师自知失态,在校长的陪同下,亲自登门,向学生和家长赔礼道歉。据了解,在工作中类似这种教师被学生直呼其名的尴尬现象并不少见,当然,像这种学生当面喊教师名字的只是个别,而学生在背后直呼教师姓名的却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0.
上课铃声响起,我快步走进教室。今天,我要讲的是《与象共舞》(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这篇课文。我按照课前的预设教学:(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2)朗读课文,画出重点句。在学生自读时,我将本课的8个生字及生词抄在黑板上,学生读完课文后我开始检查学生对这些生字、生词的认读情况:睹、驰、摩、尴、尬、彬、绅、氛、悠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