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稿酬制度在中国的出现是现代出版业成熟的标志之一.建立稿酬制度体现了对著作人权利的承认和尊重,推动了学术研究的职业化,有利于学者增强自治精神和独立意识.国内的稿酬制度研究很少涉及学术大家朱光潜的出版活动,而研究朱光潜留学欧洲期间的出版活动和稿费收入,有助于了解民国以来学术研究职业化的进程,进一步检视现代出版业对学术研究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指出近代以来出版业的发展大大加速了德国的知识积累和文化传播,为国家培养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这些人力资源是德国兴起最重要的因素.近代以来德国屡遭战祸,出版业在国家危亡之际以及重生之时,为民众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撑.在新媒介技术的冲击下,当代德国出版业呈现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出版业不同的形态特征.德国出版业的发展及历史贡献是"出版强国"这个概念最生动的诠释,对中国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浅论人力资源预测及规划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玲 《出版经济》2004,(10):77-78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各企业为了赢得表征持久竞争力的比较战略优势,越来越重视对其核心资源-人力资源的管理.出版业是名副其实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在出版业中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对企业人力资源的供求预测和规划评估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出版产业新型人才需求及教育培训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是出版产业最宝贵的资源,出版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已成为出版业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出版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出版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人力资源,通过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的转化,替代物质资本、物质资源等方面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选题和市场的潜力。当前,我国出版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优化配置还处于探索阶段,各地的做法也不相同。笔者在工作实践中进行过一些尝试和思考,对搞好出版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优化配置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观念  人力资源是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的结合,称它为第一资源,是因为它在各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出版业日新月异,其产业化、市场化和数字化的综合发展趋势决定了编辑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必将大幅提升,高素质新型编辑人才的培养和建设就成为出版业关注和面对的现实问题之  相似文献   

7.
自2000年以来,澳门出版业在人民币大幅升值,以及印刷业者面对因博彩市场开放,大量流失人力资源的威胁,导致印刷成本上涨,间接阻碍了澳门出版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谭江涛 《传媒》2003,(9):48-49
正确认识传媒出版业薪酬整体快速增长的原因,切合实际研究制定适合本机构的薪酬策略.是加强传媒出版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孙晶 《编辑学刊》2001,(5):22-23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临近,国际国内的竞争必然更加激烈,而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人才的竞争,出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出版社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造就一支能实施发展战略,懂出版、会经营、能管理的精锐队伍,中国出版业才能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拥有优势,掌握主动权.因此,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是出版业本身所固有的文化属性的必然要求,更是新经济时代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出版业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各项事业都有了飞速的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正确的战略决策和严格科学的管理,而从业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出版社的人力资源结构、人力资源状况及发展潜能将是出版业保持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何丽云 《大观周刊》2012,(4):118-118,120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已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出版业是知识劳动相对密集的地方,更是人才集中的地方,人力资源因素对它的影响不容忽视。解决出版行业人力资源的供需矛盾,开发出版业的人力资源,应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提升出版人才的全面素质和技能、加强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注重团队凝聚力和梯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运用德尔菲法对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进行调查可知,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是非常必要且可行的,在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思想认识不够、管理机制和法律机制不完善、人力资源机制不健全等障碍.对于这些障碍,图书馆可采取加强馆员思想认识、健全管理机制和法律机制、完善人才保障机制等措施予以排除.  相似文献   

13.
产业链瓶颈迁移与出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出版教育是出版业发展所需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出版教育发展水平影响出版业人才需求与发展.近年来,出版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国内现有131所高校设置了出版人才培养相关的专业,覆盖博士、硕士研究生,双学位,本科生与专科生等各个教育层次,每年的毕业生近万人,是出版业发展所需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本文通过出版产业链瓶颈迁移反映出的对出版教育的需求变化,重点讨论占主要培养层次的本科出版人才培养视野与培养模式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高校人力资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得到了许多关于人力资源发展研究的信息。其中“出版社不再需要的十种编辑”的报告值得出版界思考,现予以刊发。我们相信,看过此文后,读者可以和我们一起断言,这十种编辑不仅2005年的中国出版业不需要,而且是中国出版业永远都不需要,他们将被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所摒弃。  相似文献   

15.
出版业的灵魂在于创新,有人才,才会有创新;有创新,才会有进步.但是,人才是会退化的,这不仅仅包括了其自身的硬性退化,更重要的是,也包括了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及大人才环境下"不进则退"的软性退化.所以,出版单位应特别重视人才的继续教育,主动积极开展二次培训活动,并且,出版业应当把人力资源问题当作一门事业来看,将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到生态学与绿色经济的高度来研究,注重培训的方式方法,消除培训盲区,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二次培训,通过激活沉淀的人力资源,增强企业生命力,构建学习型企业.  相似文献   

16.
邹韬奋出版生涯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其先进、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一是因公择人;二是尊重专才;三是重视帅才;四是青睐奇才;五是善用新人;六是留住人才.邹韬奋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对于当下竞争激烈的出版业,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煦 《现代出版》2007,(3):35-37
出版社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人才问题始终是出版管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中国出版业曾长期在政策和制度的保护下,享受着近乎垄断行业的利润,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手段单一,缺乏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难以激发优秀出版人才的创新行为.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入世承诺的兑现,境外资本对境内出版业的渗透已经进入实质阶段,图书出版业一些原本"隐形"的非国有成分也渐渐浮出水面,与国有出版社展开了激烈人才争夺战.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 在以互联网、数字媒体终端、网络服务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浪潮的冲击下,传统出版业面临着数字化的巨大改变,现代出版新技术的应用也日益普遍.同时,出版社转企改制之后,市场化程度日益完善,对出版管理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出版业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对于在出版业起重要作用的知识型员工进行有效的人力管理,关系到出版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本文对出版业知识型员工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出版业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管理离不开准确的信息,出版管理与发展也不例外。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出版界面临的最大冲击不是国外资金,而是发达国家出版界的科学管理能力及人力资源的争夺。发达国家的出版业早已实现了全行业的计算机化、网络化。而在中国,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出版业尤其是图书出版业的信息化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