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确认识现代中国武术生存发展的功能与经济价值,是关系到中国武术发展方向的关键问题。中国武术随着古代“止戈为武”的社会价值功能的消解而使其健体强身、娱乐表演功能逐渐凸现,并随着套路的完善而使其体育功能更加明显,从而为现代武术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代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其教育功能、保健功能、竞技功能等和其经济价值成为重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武术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中国武术的传统分类方法和现代分类方法的基础上,从价值论视角对中国武术进行分类。认为:中国武术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的价值形态主要体现为击技武术、技艺武术和养身武术。提出:价值分类法为中国武术提供可持续发展空间,使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武术的认识更加清晰,有助于其推广和传播。  相似文献   

3.
中国武术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已有的分类方法进行分析后,提出武术分类应注重现代武术发展格局,体现其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采用功能分类法,将中国武术分为学校武术、竞技武术和健身武术三大类。并对三大类内容进行界定,突出了中国武术体系的整体性和多层次多功能特点,以利于中国武术的发展和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以蔡龙云先生武术技击观为切入点,阐述了中国武术技击与艺术展现之关系。以快为主和注重击打效果是武术技击对抗的恒定规律,以及现代武术技击表现的缺失,认为社会环境的变迁是造成武术运动技击本质流失的根本社会动因。  相似文献   

5.
试论文革时期中国武术发展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革时期的中国武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体现出以下特征 :前期废止后期复兴 ,青少年武术格外兴盛 ,对外交往明显盛于此前 ,专业武术与基层武术联系紧密 ,群众性武术活动异常繁荣。这是当时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武术政策和发展策略比较科学、政治思想统一推动的结果。历史证明 :政治可以毁灭体育 ,但仅有政治是不能繁荣体育的。文革武术在新中国武术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武术发展中文化断裂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化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解析与反思。发现:中国武术在文化层面上出现了极为严重的文化断裂现象,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发展极为不平衡、不顺接。认为:要走出瓶颈、摆脱困惑,实现中国武术从边缘走向文化的复兴,必须打破传统武术文化与现代竞技武术文化中二元对立的断裂思维僵局,接续武术的文化传统,实现武术的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对接和延续。  相似文献   

7.
樊花梅 《体育学刊》2011,18(3):128-131
以"现象学精神"为引导,从理性、价值和科研等方面对当代中国武术教育进行论述。分析认为:理性的武术教育应当是能够帮助学生在武术实践中获得自我理解、自我尊重、自我反思的教育过程,是满足学生精神文化需要的教育过程,是实现"以人为本"武术教育的具体体现。这种教育关系是确保各种武术教育价值得以全面良好实现的基本前提。武术教育科研也是以解决武术教育中的具体问题为出发点,而非"纸上谈兵"式的构筑各种玄远高深的"文化、理论、学说"等体系。  相似文献   

8.
"侠"作为中国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所体现出的侠义精神对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中国武术中侠义精神的当代价值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武术与侠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武术能够培养人们的侠义精神。尤其在侠义精神缺失的当下社会中,以中国武术为载体,弘扬武术文化中新时代的侠义精神,能够为当今社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下,武术发展成为了一种艺术与哲学的综合体,所展现出的是一种艺术与哲学的生命精神.文章认为中国武术的生命精神体现为:(1)中国武术的生命宗法精神.中国是一个宗法思想浓厚的国度,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武术反映出的是重视血缘关系及团体的宗法精神.(2)中国武术的生命律动精神.套路是中国武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精气神是中国武术生命性的具体体现;在武术套路的结构、布局、演练过程,以及技法动作上的虚实、动静之变化中,都展现了一种生命的律动精神.(3)中国武术的生命和谐精神.在"农耕文明"和儒道释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武术已上升为超越敌对性、重视对生命价值精神的实现;中国武术的生命价值取向是和谐,"内外兼修"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特性.中国武术通过"内外兼修"来达到人的身心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即武术中所谓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武术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这种艺术与哲学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10.
本文引入“局内人”的概念,并以此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对韩国局内人,大韩武术功夫协会的专家、武术道馆负责人、韩国武术运动员的调查,探求他们心目中的中国武术形象及在韩国的发展状态,因为他们既有着中国武术的体认,也承载着韩国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观,他们对中国武术的认知影响着该国局外人的态度。韩国局内人眼中的中国武术形象是华丽丰富、礼仪简单、不够规范及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中韩两国虽共有很多相似文化,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韩国对中国文化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此对于中国武术在韩国的发展,他们认为并没有那么“热闹”;在竞赛方面,女子项目尚未全面推进,然而武术竞赛赛事较全面、规范,对引导武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会聘请中国教练员,但更注重保护本土教练员的发展;项目发展中,散打和太极拳表现出较好前景。如果说韩国对中国武术的认知是一面镜子,那么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对中国武术的认知则是个多棱镜。对多棱镜中中国武术认知的虚与实、异与同的透析与组合,如何在其他国家对中国武术认知关系的建构中找到中国武术的自我认知,这是武术研究者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武术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长期形成发展起来的,具备完整结构功能特征的独立文化系统。宏观意义上的武术应是中国传统格斗术的总称。近现代以来,中国武术也随社会文化变迁融入了近现代竞技、体育等文化的因子。但是,竞技武术不是中国武术传统的历史文化形态。作为中国武术源头与根基,民间武术文化研究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近现代大...  相似文献   

12.
"伪武术大师"现象是在我国武术行业走向市场化与传统武术现代转化交织中出现的一种反科学、反常识的乱象。这种乱象将具有民族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的武术带入谋取名利与网络恶搞的娱乐狂欢之中,不仅未能推进传统武术的发展传播,反而将其污名化,误导了民众的武术认知,严重损害了中国武术形象。抵制"伪武术大师"现象需要国家层面进一步规范武术管理制度,弘扬中国武术精神,推动传统武术实现新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保持审慎严肃的态度,充分发挥中国武术在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助推新时代社会事业繁荣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与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武术体育化“文化空巢”现象的解读,从近年来武术体育化时代视角下对中国武术历史留存的空间、标准化竞技武术的导向和武术教育薄弱所引起的武术“文化空巢”现象给予客观地分析;并从传统武术需要文化创新、竞技武术需要文化传承以及学校武术教育兴趣培养的需要中唤醒中国武术文化的理性发展与思考。由此得出,中国武术在体育化时代需要加强自身文化的创新与传承,使中国武术文化在现代传承中担负起自身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民族民间武术是中国武术文化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民族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表现为脆弱性、师承性、长期性和非标准性。在现代社会,民族民间武术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其文化与教育价值需要得到认识与提升。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更应该积极承担发展、传承民族民间武术文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当代价值与发展方略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民间武术是中国武术文化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表现为脆弱性、师承性、长期性和非标准性。在现代社会,民间武术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其文化与教育价值需要得到认识与提升。发展传统武术的重点是保护武术传人、发展武术教育、重视农村武术、进行数字化传承,并使其在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世界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当代中国武术发展趋势进行探究。通过对当代中国武术发展趋势的探究,武术的内涵以及社会因素都影响武术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中国武术逐渐回归传统,武术发展逐渐趋向于大众化,当代武术价值与运动形式趋于多样化发展。武术在当代的社会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武术产业,未来武术将会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谢永广 《武当》2013,(4):34-36
王芗斋是一代武学巨人,身处中国社会和武术发展的特殊历史转型时期,他的武术体系和武学思想的形成,是与中国武术发展进程,和他自身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对王芗斋武学思想的研究,从侧面也能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武术家的命运沉浮,反映了武术发展的一个历史时代的变迁,解读了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武术的发展轨迹,及其中国武术核心价值的本真存在。王芗斋武学思想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一、引言中华武术源远流长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密不可分 ,而且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它又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因而说中国武术是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 ;甚至可以说 ,中国武术是东方文明在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中的典型代表。今天随着武术在国际上影响的增大 ,人们对武术的动作特点、技法理论、价值取向及其发展趋势等的研究日益深入 ,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分界越来越大。究其原因 ,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是人们对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认识不足 ,对二者的区别不明 ,人们往往以传统…  相似文献   

19.
武术国际化——传统武术的价值与现代化转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厚芝 《体育科研》2005,26(1):21-23
在重新审读中国武术传统的内在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对传统武术的现代转型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传统武术内在价值的多元化特性孕育了中国武术独特的项群魅力,传统武术丰富的表现形式与功能使之具备向现代运动项群发展的有利条件.传统武术的现代化转换,需要建立武术项群概念,立足自身内在的价值体系,并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价值选择,采取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进行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只有将中国武术放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去考察才能明白我们的优势和缺陷,才能发现我们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而这也是中国武术的出路所在。中国武术文化体系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去考察:其一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传统哲学思想为指导的传统武术文化体系;其二是以现代西方引入的现代体育运动文化思想为主体所构成的现代武术文化体系。对这两大武术文化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一种全新的文化体系,不但有助于中国武术的更好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武术在全世界的进一步推广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