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曲是中国文学的一支重要支流,它的出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维度。马致远可以说是写作散曲的典型作家,他的一生展现了元代文人的基本命运。但是少数民族作家贯云石却是散曲创作的一个特例,他与马致远有相同而又不尽相同的心灵归宿。文章在研读马致远与贯云石散曲的基础上,从散曲精神方面比较二人的同而有异的心灵指归,从而展现了元代文人的内心之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审美角度考察马致远的散曲, 就其所反映的元代文人特殊心态, 探究其中的悲剧之美  相似文献   

3.
贯云石是元代保存散曲作品较多,与马致远、张可久同时代且可比肩的少数民族散曲作家。其"颂"、"咏"类散曲在其作品中为数不多,但深深带有"贯氏"风格。  相似文献   

4.
马致远是公认的元曲大家,曾瑞声望虽不及之,亦同样驰誉元曲殿堂。二位散曲创作既呈现出题材丰富,内蕴悲情的共同特征,又有因各自出身、经历、价值取向不同而造成的差异。概而言之,马致远散曲主要表现失意儒生的牢骚悲愤,曾瑞散曲多是抒发市井平民的潇洒放荡。马、曾可看作元曲两个不同创作群体的代表,也从侧面折射出元代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5.
马致远是公认的元曲大家,曾瑞声望虽不及之,亦同样驰誉元曲殿堂.二位散曲创作既呈现出题材丰富,内蕴悲情的共同特征,又有因各自出身、经历、价值取向不同而造成的差异.概而言之,马致远散曲主要表现失意儒生的牢骚悲愤,曾瑞散曲多是抒发市井平民的潇洒放荡.马,曾可看作元曲两个不同创作群体的代表,也从侧面折射出元代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6.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作者马致远 ,号东篱 ,大都人。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散曲家。在前期的散曲作家中 ,马致远颇负盛名。有文坛“曲状元”之称。他少年时追求功名 ,未能得志。晚年退隐田园 ,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全元散曲》收录了他所撰写的套数16篇 ,小令 115首。虽然他的作品多局限于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悲哀 ,宣扬消极遁世的情绪 ,但他的散曲却有着较高造诣。散曲中最有名的又是小令《天净沙·秋思》 ,元人周德清誉之为…  相似文献   

7.
马致远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传统人,在人地位低下,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元代,传统人的人生价值自然难以实现。马致远的生平经历、散曲创伤及其杂剧创作表明,他的代表作《汉宫秋》杂剧主要不是在表现民族情绪,而是一部元代人的时代悲剧。是马致远这个传统人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8.
马致远是元代散曲重要的代表作家,综观近年来对其散曲方面的研究,论者多局限于“诗情”、“画意”、“意境”等艺术特征的分析,本文从“就近取物的设境”、“方位切换的视角”、“重趣的场景追求”这三个被人忽略的细微艺术特征切入,再次探讨马致远的散曲艺术,感受其散曲无限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逢马不杀     
马致远,元代杂剧作家。是元代散曲作家中豪放派的主将。他的文章融诗词与口语于一体。有一种独特的意境。马致远原名视远。小时候就因好学聪明而小有名气。少年时,他为开拓自己的前程,欲离家远行。临行前,他来到铁佛寺参拜铁佛,拜罢,马致远又  相似文献   

10.
元代的散曲作品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以《全元散曲》为基本语料,对其中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中的程度副词进行了穷尽式的检索,并根据语义程度的不同将之分为极度类、过度类、甚度类、微度类、递度类以及适度类六大类别,进而对之进行系统的描写分析与统计。从中发现近代汉语程度副词使用以及发展的大致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马致远的隐逸思想,针对其杂剧散曲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其中表现出的隐逸思想,探讨马致远隐逸思想形成的原因,分析这种思想对元代大都文人群体的影响。在研究马致远作品的基础上,提出其隐逸思想的矛盾性和大都文人群体中普遍存在此种矛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元曲四大家”到底是谁?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在介绍马致远时,说:“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等杂剧共十五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曾经遭受过三次大的劫难,这就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元蒙统治者对知识分子的肆意作践以及清代的文字狱。生活在第二次大劫难中的元代戏曲大家马致远,正是以其丰富卓越的杂剧和散曲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在这次劫难中广大知识分子的卑贱地位和愤懑不平,这是马致远的杂剧和散曲最集中的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14.
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所写的《天净沙》,是一首二十八字的小令。这首小令流传至今六百多年,仍然耐人咀嚼,为人吟咏,难怪古人要推崇为“秋思之祖”呢!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相似文献   

15.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和散曲作家,早年热衷功名,但未得志,漂泊二十余年。后曾作过江浙行省务官。因厌倦官场,晚年隐居。他的杂剧代表作是《汉宫秋》。他的散曲被推崇为元代第一大家,有“曲状元”之称。其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其曲曰:  相似文献   

16.
马致远是元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曾作过江浙行省务官。因厌倦官场,晚年隐居。他的散曲被推崇为元代第一大家,其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马致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曲。这首小令篇幅极短,只是寥寥几笔,但却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一幅绝妙的秋景,概括了秋日特有的思乡情绪,真可谓是茫茫萧瑟、秋郊西照。该词作感情真切,在巨大的艺术魅力,富于极强的感染力,被后人赞为元散曲中的绝唱并成为尽人皆晓的名篇。浅析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卞…  相似文献   

17.
邓书宇 《学语文》2009,(1):55-55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的一首小令名篇。曾被誉为“秋思之祖”。这是一篇向学生介绍元曲知识和指导学习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生动教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侧重从后者来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8.
冯子振是元代湖南本土作家中唯一一位从事散曲创作的诗人。其代表作[鹦鹉曲]是元人散曲创作的一朵奇葩,内容以抒写隐士情怀为主,风格豪放,间杂婉丽。卢挚和马致远两位外地作家也创作了一些反映湖湘生活的散曲佳作。  相似文献   

19.
吟诗、作画、写文章,是我教《天净沙·秋思》一文的三步曲。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虽短短二十八个字,但脍炙人口,被称为“秋思之祖”。这首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是情景妙合的杰作。  相似文献   

20.
元代著名作家马致远写过许多“叹世”之作。在他的作品中 ,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 ,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代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 ,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是“小令之最佳者”。这些评价 ,并非溢美之辞 ,《天净沙·秋思》确是元代散曲之绝唱。《天净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 ,仅用 2 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许多年来 ,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 ,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将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 ,使主人公的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