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婕 《现代语文》2006,(10):106-106
近年来,高考作中有不少是话题作,今年材料作又有回潮趋势。提到作,高中生人都觉得较难。写好作的开头似乎更难。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章开头,我认为,除了课堂功夫外,让学生阅读名家作品、品析名作精华是大有裨益的。在这里随选几篇余秋雨的散,略作赏析。  相似文献   

2.
俗语说:“缡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收口”和“点睛”便是结尾的神圣使命。完美的结尾.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注重结尾艺术.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结尾方式。  相似文献   

3.
于琴 《阅读与鉴赏》2007,(12):56-57
上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散文界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散文家。其中有擅长风情民俗散文写作的贾平凹、文化反思散文写作的余秋雨、生命体验散文写作的史铁生、政治哲理散文写作的梁衡,他们都是当代散文园地中怒放的奇葩,显示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特别是余秋雨,他的散文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赞扬,  相似文献   

4.
秦牧和余秋雨同为学者散文的代表作家,但他们的创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本文试图从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对“形散神不散”的诠释,对“谈话风格”的比较中,论述时代政治因素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乃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确实重要,但我们在注目于文章开头之同时,不要疏忽了文章的结尾。古人曰“凤头”之时,不也有“豹尾”之说么?意即结尾要像豹的尾巴那样有后劲,如此,文章才能“余音绕梁”,使人“三月不知肉味”。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乃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确实重要,但我们在注目于文章开头之同时,不要疏忽了文章的结尾。古人曰“凤头”之时,不也有“豹尾”之说么?意即结尾要像豹的尾巴那样有后劲,如此,文章才能“余音绕梁”,使人“三月不知肉味”。  相似文献   

7.
余秋雨先生的散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初读先生的散就被其深深地触动,对化“历史”的感悟,对生命人格的思索,这都是触动我心灵之弦的原因。“真正意义上的散创作是创作人生经历与人生智慧的艺术体现,富有灵性和责任心的散作家总是将一生的生命感悟、审美灵性、人格智慧和化艺术全部展现给读”。余秋雨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极富创作灵性和和责任心的作家。从《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到《千年一叹》、《行无疆》都透出生命的气息和化的“历史”反思。“他的散具有很强的思想力度,丰厚的化内涵,深沉凝聚的历史感,熠熠闪光的哲理品格,劲健潇洒,汪洋恣肆的笔,开阔放达的大家风范。”他以一个化人的姿态,抒写着作家自己的性情与灵性,抒写着化的“历史”。他把现实与历史化溶于一体,在历史中追寻着明,反思着人生,以一个化人独有的心态。独有的方式抒写若作家自己心中的“化史”,解读着化的内蕴。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余秋雨是如何抒写他心中的化的“历史”的。  相似文献   

8.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新课程下的化学课堂,我们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重视学生的探究与合作,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开放的课堂为以上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舞台。但也只有"放"与"收"的有机统一的课堂,才能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让人回味无穷。课堂结尾的优化可使课堂的“收口”和“点睛”更加精彩。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的结尾部分常常草草收场,  相似文献   

9.
殷敏 《阅读与鉴赏》2005,(11):30-32
《语文读本》(人教版)高中第一册有《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其中一段文字颇可玩味:  相似文献   

10.
老师的作用不能弱化,要在“导”字上做文章,并做足文章。只要导之得法、导之得体,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阅读的兴趣就会高涨,语文素养就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郝美玲 《文教资料》2012,(23):17-18
残雪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先锋派"小说家,现代主义小说精神的呵护者,纯文学的守夜人,被誉为东方的卡夫卡。她作品里的自我,是哲学与心理学自我的文学呈现,并且在对自我的孤独、失落、失望与虚无的呈现中,表现了对自我的绝望内涵。本文就残雪小说中隐含的生死观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一共有8首古诗词,分别是曹操的《短歌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以及宋词三首: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的《声声慢》。这个单元主题为生命的诗意,几首诗歌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对人生的思考。除了内容方面,在写法上也有很多相通之处。其中,有几首诗词作者为了表达情感,集中笔墨,反复诉说、渲染,使所表达的情感一层累加一层,一层深入一层,这种叠加情感的艺术手法体现了非常高的创作水准,形成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其中,以《登高》《琵琶行》和《声声慢》三首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3.
吴振华 《学语文》2007,(2):5-35
《礼记·乐记》中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而这“性之欲”也就是人与生俱来的“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七情”。其中“爱情”,即男女之间因两心相悦而相互爱慕的一种感情,就是维系人类生存繁衍的基础。尤以青年男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而语文教师富有情感的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完善学生人格,而且也展示了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16.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诗人表达情感,寄托情思的载体。“意象”从词义上来看是由“意”和“象”组合而成。“意”即情感、情意,是主观的,抽象的,不可言说,难以形容的;“象”即物象、景象,是客观的,具象的,可触可感的:因此,“意象”就是寓“意”于“象”,是凝聚着诗人主观情感,用来寄托情思的艺术形象。它是诗人传达内在抽象情感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读’者体会诗人丰富而微妙的创作情感的媒介。  相似文献   

17.
郑建红 《江西教育》2003,(21):25-25
课本剧的表演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它不仅培养了能力,而且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达成了情感教育所关注的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理智感的培养所谓理智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情感体验,如求知欲、求是感、怀疑感、喜悦感、焦虑感、坚信感等。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有的不考虑条件和环境,盲目选剧本或改编剧本,如改编《警察与赞美诗》后,发现要有现代舞台灯光及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才能表现,不适合于简易的校园舞台演出;有的将《药》改编后,发现拖沓冗长的剧情在短时间内无法演完,于是或重打锣鼓另开张,或删繁就简,他们懂得了忍痛…  相似文献   

18.
文章的标题只有一个字——“城”。 那是一座什么样的城?“我”究竟对“那一座”“城”保持什么样的态度?作者没有明说,而是留下大量的空白让你去想象,去联想,去填充。  相似文献   

19.
20.
《春》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名篇,短短千字文,如诗如画,魅力无穷,而它的美就在于它的结构、语言和音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