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科研选题立项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选题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科研项目能否 立项,而且关系到科研成果的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以及科研经费的投资效益。长 期以来,科研的选题立项实行的是科研人员自由申报项目与专家评议相结合的立 项制度,科研人员根据自己掌握的研究情况,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与爱好,选择 项目申请立项,项目资助单位委托的同行专家也只能在申报项目中筛选项目,难 以有效地组织和调控科研项目,往往是项目小、水平不高、成果成熟配套性差, 科研的价值和作用在实践中不能充分体现出来。科研选题立项的机制迫切需要改革,实行…  相似文献   

2.
美英等国科学基金组织改进同行评议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郭碧坚  韩宇 《科研管理》1996,17(1):58-61
国内外的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项目的评审和成果鉴定等工作中大都采用同行评议的方法.但是,在同行评议具体实施中,也存在某些具体问题.为此,采用同行评议的国外许多科学基金组织、有针对性地对同行评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本文将着重介绍西方几个著名的基金组织改进同行评议的某些作法,以供我国各种基金机构以及科研管理部门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同行评议是当前对科研项目水平进行科学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评议过程中专家评审能力的差别将会对科研项目评审结果产生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ageRank算法的评审专家信誉度度量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高斯分布函数计算评审专家的评审能力,然后利用PageRank迭代算法对评审专家的信誉度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引入时间因子对评审专家的信誉度进行度量。基于同行评议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将为科研项目评审及专家遴选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微观计量LPM模型在同行评议专家选择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俭  景衍斌  陈锐  赵京兴 《科学学研究》2008,26(6):1243-1247
 同行评议制度目前广泛运用于科研项目的审查、立项、监督及成果评价等领域。同行评议方法已成为贯穿科研项目管理全过程的一种方法。国内目前对同行评议的研究较多,但大都是定性和一般描述性研究,缺乏精确定量分析。本文利用线性概率模型对同行评议制度进行研究,这在国内同行评议研究中尚属首次。这种研究在方法上具有创新性,并且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同时提出新的结论和新的研究同行评议的方法,这对于指导科研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种定量评价仅是一个开端,后续将利用蒙特卡罗实验随机生成数据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如何更好地评价创新性项目,是遴选科学基金项目关注的焦点.通过区分科学基金评审中影响创新性项目遴选的因素,即同行评议制度内因素和同行评议制度外因素,对同行评议过程中影响创新性项目遴选的各种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了解其作用方式,为资助机构建立针对性政策和措施、更好地保护和支持创新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科学系统的良性运行,一个重要关键在于正确地选择具有科学价值的科研项目。目前,科研庆选择科研项目主要采用同行评议的方法。本文在分析采用同行评议评审科研项目产生的各种差误基础上,提出了减少这种评审差误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科研项目管理中的一大难点问题是资助机构与科研团队之间的授权问题,即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善,委托代理问题会导致科研项目经费匹配不当、经费使用与研究目标偏离以及科研实践与评审机制脱节等诸多问题。该文从内地与香港的科研项目管理全过程的比较研究入手,系统分析科研管理中委托代理问题的表现与应对机制。研究发现,香港和内地不仅在项目申报、资金使用、科研活动监督与管理、课题结项与验收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科研项目管理中委托代理问题的表现程度与性质也有很大区别。香港科研管理体制能够较好地应对科研项目管理的委托代理问题,比如项目申报与评审中的逆向选择、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道德风险、以及科研活动的不确定性。根据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拓展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库、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考评机制、提高资金分配灵活度、以及构建科研人员信誉信息系统等政策建议,从机制设计上有效解决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分析不同科研阶段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产生原因和科研结余经费使用方式,探讨了当前科研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制度管理、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石进  苗杰  李明 《现代情报》2009,39(12):88-100
[目的/意义] 在线科研与开放存取日益成为学者科研的主流趋势,预印本系统作为一种在线学术交流平台,以学界自治为基础,具有科研交流效率高、速度快、民主化等特点,然而由于缺乏配套的质量控制与学术评价机制使其发展遭遇瓶颈。[方法/过程] 有学者提出了一种自组织同行评议模式适应开放存取环境下的学术评议活动,本文在此基础上扩展,提出在线论文评分模型和虚拟积分激励机制,实现对预印本论文的学术评价和对预印本系统用户的激励管理。[结果/结论] 弥补传统同行评议模式存在评审过程不够透明、评议结果不够公正、对评议者缺乏激励等问题。这种新的学术评价模式具有科学高效、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许治  杨芳芳  陈月娉 《科学学研究》2016,33(10):1515-1521
科学合作是各国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必要措施,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合作已经成为重大科研项目研究中的突出问题。文章借鉴“有组织无序”视角,从首席科学家资源非对称性依赖,子课题组队组织认同难以实现,子课题组协商式资源交换收益的不确定性,有效合作规则形成过程复杂性四个角度对当前重大科研项目合作困境生成的内在逻辑进行分析,从逻辑上演绎了重大科研项目合作困境生成机理。并从降低重大科研项目“炫耀性商品”功能,赋予首席科学家对合作的激励约束手段,增加项目遴选时合作基础考核权重,改变当前学术优先权竞争中的异化倾向,改革科研评价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飞  李达军  刘茜 《科研管理》2019,40(11):285
同行评议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但是在同行评议中普遍存在着非同行评议现象,这个现象没有受到学者们的应有重视。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研究并回答了3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非同行评议是不可避免的吗?其次,非同行评议带来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最后,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非同行评议人?  相似文献   

12.
李飞  李达军  刘茜 《科研管理》2006,40(11):285-288
同行评议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但是在同行评议中普遍存在着非同行评议现象,这个现象没有受到学者们的应有重视。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研究并回答了3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非同行评议是不可避免的吗?其次,非同行评议带来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最后,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非同行评议人?  相似文献   

13.
从专家业务能力和评审信誉两个方面构建同行评议专家信誉评价体系,建立评价指标度量,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提高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并进行实证研究,对科学合理可操性的专家信誉评价体系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15.
张洪涛  朱卫东  王慧  吴勇 《科研管理》2013,34(6):122-128
针对现行科研项目立项评估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多维框架证据推理的科研项目立项评估方法。根据多个识别框架之间的逻辑关系,给出平行框架、递进框架和混合框架的概念;将同行评议表中的"熟悉程度"和"综合评价等级"、"熟悉程度"和"资助意见"视为两个平行的递进框架,分别将两个递进框架评价信息转化为证据体,用评价等级(资助意见)和信度表示专家的评审意见,从而即能方便描述专家评价中的不完全信息,又能充分整合评审中有价值的信息;利用"熟悉程度"对专家进行赋权,利用证据推理算子将专家评估信息分别在两个平行框架上集结,并将不同项目进行量化排序择优;最后结合实例来检验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Assuring the quality control of publications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is one of the main challenges of the peer review process. Consequently,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computing solutions that will help to maintain the quality of this process. Recently, the 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iques has been highlighted, applied in the detection of plagiarism, bias, among other functions. The assessment of the reviewer’s review has also been considered as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 for instance, which techniques have been applied in this assessment or which criteria have been assessed. Therefore, this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ims to find evidence regarding the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 that have been used to evaluate reviewers' repor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five online databases were selected, from which 72 articles were identified that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of this review, all of which have been published since 2000. The result returned 10 relevant studies meeting the evaluation requirements of scientific article reviews. The review revealed that mechanisms to rank review reports according to a score, as well as the word analysis, are the most common tools, and that there is no consensus on quality criteria. The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has shown that reviewers’ report assessment is a valid tool for maintaining quality throughout the process. However, it still needs to be further developed if it is to be used as a resource which surpass a single conference or journal, making the peer review process more rigorous and less based on random choice.  相似文献   

17.
18.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more than twenty thousand biomedical journals in the world, research into the work of editors and publication process in biomedical and health care journals is rare. In December 2012, the Esteve Foundation, a non-profit scientific institution that fosters progress in pharmacotherapy by means of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and discussion organized a discussion group of 7 editors and/or experts in peer review biomedical publishing. They presented findings of past editorial research, discussed the lack of competitive funding schemes and specialized journals for dissemination of editorial research, and reported on the great diversity of misconduct and conflict of interest policies, as well as adherence to reporting guidelines. Furthermore, they reported on the reluctance of editors to investigate allegations of misconduct or increase the level of data sharing in health research. In the end, they concluded that if editors are to remain gatekeeper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they should reaffirm their focus on the integrity of the scientific record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data they publish. Additionally, more research should be undertaken to understand why many journals are not adhering to editorial standards, and what obstacles editors face when engaging in editori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19.
TOPSIS法在科技人员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建立一个科学、客观、公正、可量化的卫生科技人员业绩评价方法。方法:针对多指标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时广泛采用的线性加权求和法的弊端,首次在卫生科技人员科研业绩评价中引入理想状态空间的理论,利用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TOPSIS法)建立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在我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应用此模型予以检验。结果:TOPSIS法的量化评价结果与同行评议的实际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率。结论:本文所提出的综合评价方法更趋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和可行性,可为科学量化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