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祠游     
5月2日,天气格外晴朗,温暖宜人,诱发了我的游兴。于是,我和同学相约去龙祠游玩。从临汾市到龙祠镇坐车大约20分钟,车上人特别多,十分拥挤。我们站了一路来到龙祠。刚下车,一股清新的空气便扑面而来,空气夹带着淡淡的芳草气息。放眼望去,是一块块绿色的田地,田地间流淌着一道道清澈的小溪。龙祠的水是从地下一股一股冒出来的,人们称它"蜂窝泉"。  相似文献   

2.
师旷,字子野,是晋国的音乐大师。《据一统志》、《山西通志》、《平阳府志》云:“洪洞东南有师旷墓,邑例里名师旷,村名师村。”塚前树碑,一高七尺五寸,题曰“周乐师子埜(野)墓。”邑南通衢立一碑,题曰“师旷做里”。《元和志》:“师旷祠在洪洞县东南二十五  相似文献   

3.
祠,是古代祭祠祈求的场所。《诗经·小雅·天保》便有“(礻龠)祠蒸尝”。所以。《周礼》的《春官·小宗伯》有注:“求福曰祷,得求曰祠”。可知,祠的建立,与祭祖有关。至今各地的宗祠及其派生的支祠仍有遗迹。如“陇西李氏宗祠”,“陇西李氏莲峰支祠”之类。在农村一姓聚居的村庄,还有祠在,俗称“祠堂”,“支祠”。这与《汉书·张安世传》所述:“赐茔杜东,将作穿复土,起冢祠堂,”的祭祀祖宗先人或贤能的庙堂一致。  相似文献   

4.
古人研究《水经注》,多事校勘而罕见训释。唯近人杨守敬纂疏,熊会贞参疏之《水经注疏》,集明清以来“郦学”大成,汇萃校勘、疏证于一书,为目前治《水经注》之最佳校释本。然而也不无某些遗漏.下面略补数则,以就教干同好。一卷四《河水四》“华山”条:“自下庙历列柏南行十一里,东回三里,至中祠。”“下庙”,杨、熊未注。健按:即今之西岳庙。“列柏”为晋太康八年宏农太守卫叔始、华阴令裴仲恂所植,现尚存活二株。“中祠”,杨、熊未注。健按:据清人蒋湘南《华岳图经》考证:“即唐封金天王册所谓神祠  相似文献   

5.
“丛祠”解     
“丛祠”二字,见于《史记·陈涉世家》。原文是这样的: 又间令吴广之次近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日:“大楚兴,陈胜王!”关于“丛祠”的意义,旧《辞海》释为“丛树中之神祠也”。新《辞海》释为:“建在荒野丛林中的神祠”。《史记选注》(王晓传等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北京第一版)注为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永遇乐》词:“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祠”之“佛”,教学中存在两种读音。多数教师读“佛(fó)狸祠”,亦有读“佛(bì)狸祠”的。“佛狸祠”,地名,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侵时建于六合瓜步山之行宫。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三句该如何理解,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如下两点争议:一,佛狸祠下神鸦社鼓的景象发生在宋辖区还是金占区;二,这一景象是辛弃疾当时亲眼所见还是在回忆旧事。对此,笔者曾经在《语文园地》(南宁版)一九八四年五期上发表了《如何理解辛词“可堪”三句》一文,认为佛狸祠位于宋境,“神鸦社鼓”是词人忆旧语今,而并非他当时目击的事实。此后,这方面文字,时有所见。《中学语文教学》(北京版)一九八五年第四期彭树文的《也谈佛狸祠的归属》一文也采“宋疆”说,但在意译三句时则说这种景象“真叫人不忍回头看上一眼”,却是持“可见”说。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三句究竟是什么意思?张燕瑾在《文史知识》第七期上著文,不同意诸注释者的以下说法:这是写江北各地沦陷已久,民俗安于异族统治,所以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已忘自己是宋室臣民了。作者论证:佛狸祠在瓜步山。瓜步山当时属南  相似文献   

9.
《汉书·地理志》载:“雍,秦惠王都之,有五、太昊、黄帝以下祠三百三所。”“上郡肤施有五龙山、帝、原水、黄帝祠四所。”这说明汉代雍、肤施两县均立有黄帝祠。《汉书》卷25《郊祭志上》也载汉武帝在长安设有黄帝祠。但同书《地理志》又载:“虢,有黄帝子、周文武祠”。“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可见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奇动物,传说能兴云降雨。中国人总爱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可见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中华文化宝库当中,龙与成语有着不解之缘。适逢新世纪的第一年是龙年,故谈谈“龙”的成语。在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可见其地位尊崇,但单含“龙”字的成语,却没有丝豪显赫的声势。如比喻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叫  相似文献   

11.
《房中祠乐》向来被认为是后妃房中乐,同时又是宗庙祭祀乐。验诸史籍发现,《房中祠乐》既无后妃房中的因素,亦无宗庙祭祀乐的内容。后妃房中乐的看法主要是受到了郑玄房中即后妃房中说的影响,这种看法大可怀疑:调查从先秦到《房中祠乐》产生之前的相关史料,就会发现"房中"一词并无女性闺房的用例,大多的房中是指宗庙或朝堂的东西厢房,这足以证明《房中祠乐》定性为后妃房中祭祀乐是错误的。由此产生的另一个疑问是《房中祠乐》为宗庙祭祀乐的说法。回到最初记载《房中祠乐》的《汉书》,又会发现《房中祠乐》不是作为宗庙祭祀乐记载的。再结合《淮南子》等文献,可以明白《房中祠乐》有着宗庙食举乐应有的内容,在时间、顺序、地点上与宗庙食举乐的特征完全吻合,因而应该是宗庙食举乐,而不是宗庙祭祀乐。了解《房中祠乐》的性质与雅乐一乐多用的使用方法,对于了解乐府题意不合的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拙作《太平天国的国号有几个?其演变原因是什么?》刊于《历史教学》1993年第1期。后唐志澄先生写《太平天国曾用过“太平兴国”的国号吗》提出异议,读后得到启示,写了这篇文章,以请教于唐先生及各位专家学者。 太平天国文书《天兄圣旨》记载,己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850年2月10日),韦昌辉说:“回朝见太平王。”这时洪秀全在平山已称“太平王”。庚戌年(1850年)二月二十七日,肖朝贵在平山拜上帝会总机关假托天兄下凡,渝潭添顺说:“太平事是定,但要紧口,  相似文献   

13.
《九歌》中的许多神,性质是最难确定的,大约要数东皇太一为最了。旧的文献中对此几乎没有什么记载。钱宝琮《太一考》认为:“东皇太一的祠礼究竟是哪一国的风俗,也很难查考了。”周勋初在《九歌新考》中认为:“‘东皇太一’是东方的上帝太一.也就是齐国的上帝太一。”这主要是对楚人奉礼的尊神.为什么不在京城筑祠.而要安置到楚东的解释,至于楚国为什么把齐国上帝奉为自己的尊神.却  相似文献   

14.
“巨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本注“间”为:“间道,小路。这里用作‘至’的状语,‘从小路’的意思。”这是不妥的。据《常用汉字详解字典》(孙云鹤著,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间”也可以从本义(隙也)引申为“悄悄”,“偷偷”的意思。如:《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乃屏人间语曰……”《汉书·项籍传》:“太公吕后间求汉王,后遇楚军。”《汉书·匈奴传》:“左大都尉欲杀单于,使人间告  相似文献   

15.
清人曾认为《儒林外史》是结构谨严之作,如闲斋老人曾认为《儒林外史》的“章法”可与《水浒传》、《金瓶梅》媲美:卧评有这样的批语:“文章罗络勾联,有五花八门之妙”、“就其序事而观之,其中起伏照应,前后映带,便有无数作文之法在”、“凡作一部大书,如匠石之营宫室,必先具结构于胸中……此书之祭泰伯祠是宫室中之厅堂也。从开卷历历落落写诸名士,写虞博士是其结穴处,故祭泰伯祠亦是其结穴处。”①;齐评、天目  相似文献   

16.
苏轼姓苏名轼。其父苏洵曾揭示其取名本旨云:“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嘉佑集·名二子说》)取名似乎暗含有“促其自励以成大器”之意。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辙,世人合称“三苏”。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云:“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清人张鹏翮撰其三苏祠联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称为“四大家”。苏轼的称谓约有十数种,今据子冉先生《苏轼的称谓》择其主要者加以补充说明,并作一点考证,略述于后。  相似文献   

17.
据2006年12月4日《新闻晨报》报道,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构建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这些专家认为:“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王  相似文献   

18.
<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下《爱莲说》的周敦颐(1017—1073年)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江西萍乡有一座祠堂叫濂溪祠,是当地人为纪念他而建的。濂溪,为周敦颐故乡湖南道县一水流名,亦为他的号。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的春天,有一个名叫王守仁(1472—1529年)的人路过江西萍乡,拜谒了濂溪祠,写下了一首诗《萍乡道中谒濂溪祠》:  相似文献   

19.
秦朝末年,陈胜大泽乡密谋起义,第一步工作就是制造舆论,“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北宋中期,王安石所填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宋词中的佼佼者。据《草堂诗余》引《古今词话》记载:“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清朝末年,梁启超宣传维新思想,为文“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  相似文献   

20.
《隆中对》中“荆州北据汉沔”一句,课本注释“汉沔”为:“这里指汉水中下游一带;汉水,古代通称沔水。”笔者所见的各种古文选本对“汉”“沔”的注释也不尽相同。现列举如下: 一、汉,指汉水。沔,指沔水,在今陕西南部与汉水合流。汉、沔都在荆州北。《文言文选注》(北京出版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