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小班的     
我班是一个大中小混合班,平时我总是要求中大组的小朋友让着小组的小朋友。当孩子们为一件玩具发生争执时,我也总是教育中大组的孩子:你们是哥哥姐姐应该让着弟弟妹妹。在我的教育下中大组的孩子就会展现出谦让的风范,争执也能友好解决,正当我为这种教育方法洋洋得意时,有一件事却引起了我的深思。一次区角活动时,中组的吉尔、凡凡、刘仪和小组的高智、晨晨等小朋友在积木区正起劲地玩着,这时高智突然从吉尔手里抢了一块弓型积木,吉尔想夺回,刘仪劝说:“他是小组的,你让着他吧!”吉尔无奈地重新寻找合适的积木,而高智却在一旁得意地说:“就…  相似文献   

2.
“采蘑菇”     
早上到幼儿园,发现几个孩子把积木撒了一地。我说:“小朋友,快把地上的积木拾起来,你们想玩什么积木就取什么积木,不要都翻出来。”可是,他们谁也没有去捡。我看到玩具柜上大大小小的塑料篮子,灵机一动。拿了一个小篮子说:“地上有这么多的蘑菇。你们想去采蘑菇吗?”这个办法还真灵,孩子们都放下手里的积木,到柜上拿了一个塑料篮子,提着捡积木。  相似文献   

3.
孩子们之间,时不时会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这天,我刚把积木发完,张雯琪就跑来寻求帮助:“老师,陈琛抢我的积木了!”我来到陈琛面前问道:“陈琛,你抢张雯琪的积木了吗?”“我又还给她了。”陈琛胆怯地说。“以后不能抢小朋友的积木,知道吗?”“知道了。”我刚想走开,继而觉得不妥,于是我蹲下  相似文献   

4.
像小庆的这种行为大多数是即兴而起的,孩子只是觉得有趣。这类行为有可能导致积极的结果,也有可能导致不良的后果。如有一次在结构区活动中,力豪小朋友拿了许多雪花积木到处扔,嘴里还不时伴着欢快的叫声。我没有大声喝止他,而是走过去笑着问:“你玩得好开心呀,能告诉我你玩的是什么吗?”他马上兴奋地说:“我在打水漂。”于是我拿来一只空篮子,说:“现在我想知道你一共打了多少个水漂,该怎么办呢?”他说数,便马上把积木  相似文献   

5.
早晨,我一来到班上,王璇就仰着小脸说:“老师,今天我要早走,妈妈说十点钟就来接我。”“为什么呀?”“因为今天是我的生日。”“是吗?那老师祝你生日快乐。”上课了,我组织孩子们拼插积木,大家围坐在桌旁,都饶有兴趣地忙活着。只有王璇一会儿跑到门口探探头,一会儿趴到窗台上伸伸脖子,一会儿又跑到我跟前问:“老师,到十点了吗?”看着小家伙既兴奋又不安的样子,我想了想,对着还在专心致志玩积木的孩子们拍拍手,说:“小朋友,今天是什么日子,知道吗?”孩子们抬起头,诧异地眨着眼睛说:“不知道。”“告诉你们,今天是王…  相似文献   

6.
一日,孩子们正在益智区下棋,我突然看见凡凡手里摔着棋子,大声地嚷着:“赢了有什么了不起,我不跟你玩了。”我立刻走过去,对她说:“下棋总是有输有赢的,输了不要紧,再想办法赢回来啊!你如果把棋子摔坏了,别人怎么玩呀?”她虽然不再说话了,但看得出,她心中是一百个不满意。凡凡是一个很有灵气的小姑娘,人见人爱。她能力很强,老师常让她在孩子们面前起带头和示范作用,她也常以“第一”自居,十分自信。时间长了,她就逐渐养成了凡事输不起的毛病。我决定对凡凡进行一些冷处理。我谨慎地选择凡凡一两个方面的弱点,在适当的时…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上常识课,我问小朋友都想学些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这个说想学写字,那个说想学画画,但说得最多的是:“我想学洗衣服”,“我想跟妈妈一起拣菜”,“我想和妈妈一起学做饭”。我又问小朋友想知道些什么?孩子们更活跃了。有的说:“我想知道桌子是怎么做的。”有的讲:“我想知道铅笔是怎  相似文献   

8.
“老师,洲洲和我排在一块儿了,他本来不是排在这儿的!”凡凡走过来说。我问:“洲洲,你为什么要乱排队呢?”他说:“我想和男小朋友排在一起!”洲洲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一成不变的排队方式对孩子们来说已经没有了新鲜感。这样会打消他们自觉遵守规则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件事:两个孩子出去玩耍,其中一个孩子不慎掉到河里,另一个孩子却不声不响地回到家里。等到大人追查起来,才吞吞吐吐地说,他不是在河里吗?对此事,我感慨颇多。我也想听听我们的小朋友如果碰到类似的事情,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我组织孩子们讨论:如果你是那个没有掉下河去的小朋友,你该怎么办?孩子们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回答大致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0.
比赛     
每次玩完积木后,有的孩子不太愿意去收拾。针对这种情况,在游戏结束以前,我就对小朋友说:“今天老师和小朋友来比赛收积木,看谁积木收得快,收得好!”我的话刚说完,孩子们一下子忙乎起来,有  相似文献   

11.
记得我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孩子们就给我上了一堂课。那天自我介绍后,孩子们向我问长问短。“你从哪儿来?叫什么名字?你说你喜欢我们是真的吗?”有个小朋友问:“你说的团结友爱是什么?大人也要团结友爱吗?…当然啦!”我循声望去,在不远处有一个漂亮的小男孩,正用一双期待的眼光看着我。我向他招招手,“你叫什么名字?”“缪伟”。好熟  相似文献   

12.
向孩子讨教     
每天户外活动前的排队成为我最头疼的一个环节。我发出的“站队”口令就像是混乱的导火索,有的孩子会连椅子都顾不上插好,就拥到我身边来,你推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他挤我”、“老师他是站我后边的”。我只能用更大的声音盖过他们,把队整好。我琢磨老这么乱可不是事儿,于是开始着手调查乱的原因。 游戏时,我分别和排队时最爱制造混乱的小淘气们聊天:“你们为什么排队时总爱挤?”“我想排第一个!”孩子们的回答很一致。这第一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我忍不住问:“站在第一个与站在最后一个有什么不同吗?”孩子们想了想,说:“没有什么不同。”“那为什么小朋友都争着站第一个呢?”没想到,我刚一问完,孩子们就迫不急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站在第一  相似文献   

13.
表彰的魅力     
班里有个叫程程的孩子,平时不穿内裤睡觉,身体有35公斤重,老爱光着身体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孩子们大多不愿和他玩。为了能让孩子们和他友好交往,我组织孩子们都坐下来,先请程程上台,我抱着他说:“程程,你来了这么久,喜欢老师和小朋友吗?”程程高兴地点点头,爽快地说:“我喜欢。”我又问:“你能请出经常和你一起玩的小朋友吗?”程程大方地请出了几个小朋友。  相似文献   

14.
一得集     
“来,干杯”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机关幼儿园一园唐杰活动结束后,我端起杯子想喝水。这时,宇宇端着杯子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我想和你干一杯。”“好呀,希望你越来越聪明!”说着,我轻轻和她碰了一下杯。宇宇高兴地把杯子里的水喝了个底朝天。旁边的几个小朋友看见了,也端着杯子要跟我干杯,特别是几个不爱喝水的小朋友也拿着杯子朝我喊:“老师,还有我呢!”看到这种情形,我想何不用“干杯”来激发孩子们喝水的主动性呢?于是,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喝水的谈话,并由他们自己制定了规则,如:要轻轻碰杯,不要大声吵嚷等。再到喝水的时候,孩子们主…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我让幼儿认识马尾松。讲到松果时,我说:“松果里长着好吃的松籽,你们想一想谁最爱吃松籽?”“东东。”数名小朋友异口同声地说。什么?我颇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浩浩,你为什么说东东最爱吃松籽?”浩浩响亮地答道:“我看见他吃的!”“我也看见的。”几个小朋友争着说。原来如此!于是我重新提问:  相似文献   

16.
孙亚文 《家教世界》2014,(6X):52-53
<正>孩子们马上要离开幼儿园了,接连两天我都在和小朋友聊小学的话题,孩子们静静地听,偶而也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今天的谈话活动正在进行,伴随着话题的展开,我的情绪也跟着波动。"孩子们,再过几个星期,你们将离开幼儿园,想知道老师想对你们说什么吗?"简单的导入使小朋友的目光一下子聚焦过来,此时是那么安静。我深情地说:"我想对你们说,离开幼儿园,老师仍会想念你们……"孩子们被我的情绪感染,"我们也会想你的。"予瑜自言自语。"今天,我们就以‘某某,我想对你说’为内容来说一说,听听大家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17.
下午离园时间,孩子们还在三三两两结伴看图书。这时,恒恒把书伸到我面前问道:“老师,这是什么意思?”我仔细看了看说:“这是涂颜色的,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找出来,然后涂同种颜色。”恒恒高兴地说:“那我去拿水彩笔了。”“拿水彩笔干吗?”我疑惑地问道。“涂颜色呀!”“不要涂!你涂了颜色,不就等于把答案告诉小朋友了吗?”恒恒用略带恳求的语气说:“老师,我想涂颜色,你让我涂吧!”“给其他小朋友一个动脑筋的机会吧,要不还有什么意思呢?”我顺手摸了下恒恒的头。恒恒失望地回到了自己的坐位。看到恒恒失望的样子,我有些内疚。如果我能事先…  相似文献   

18.
种子活动     
户外活动时,荻荻拿着一棵喂小兔的白菜翻来覆去地看着。瑞雪问“:你在看什么?“”我想看看白菜的种子长在哪儿。”荻荻的问题引起我的注意,我问“:白菜有种子吗?我怎么看不见呢?”大家都围过来,把白菜掰开仔细寻找种子。凡凡说“:我和爸爸在网上看见白菜的种子是长在白菜花上的  相似文献   

19.
午饭时,由于特殊原因,我来到大一班,给他们的孩子分饭吃。孩子们都津津有味地吃起来,看着他们,我和大一班的王老师交谈了起来:——你看,你们班的孩子多听话,我班的凡凡小朋友吃饭时特爱说话,什么这也  相似文献   

20.
任宏 《幼儿教育》2003,(9):36-36
今天的语言活动是讲述故事《多多贪多》。在活动前,我把配套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图片上是妈妈和宝宝,有的说是老师和小朋友,有的孩子发现了图片上的气球是每人一个……本来计划是由我讲述,孩子们回答我的提问来进行这个语言活动的,可听了孩子们的议论,我改变了主意。我对他们说:“请你观察图片上有什么?你认为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把它编成一个故事,对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讲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