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敏 《高中生之友》2008,(Z3):70-72
一、it强调句的基本结构要强调句子的某一部分(通常是主语,宾语,状语),可以使用强调句型。这种句子的结构是"It is/was +被强调部分+that/who+句子的其余部分"。如果强调部分是人可用who,whom代替that。例如:  相似文献   

2.
李如海 《甘肃教育》2014,(14):115-115
正一、"一个句子"教学法简介"一个句子"是符合简单句的5种句型和there be句型、强调句型、被动句句型,没有并列连词连接的一个完整句子。这样的句子包括所有的简单句和复合句。它的核心是一个句子,并非两个或多个句子。它的灵魂为8种句型,即5种简单句型(S+V;S+VL+P;S+V+O;S+V+O+OC;S+V+O1+O2)再加there be句型、强调句型(It+is/was+强调部分that)和被动句(be+pp)。在教学中以一个句子的理解和运用为主的教学即为  相似文献   

3.
五年制小语第十册“基础训练4”第三道练习题是这样的:读下面的句子,注意每组里三个句子的关系。1.我叫他。他回来。我叫他回来。2.老师要求大家。大家发表意见。老师要求大家发表意见。3.我们请马老师。马老师讲一个故事。我们请马老师讲一个故事。以上每组句子里的第三个句子为兼语句。兼语句是汉语语法的一种特殊的句式,它指的是在一个句子里,有两个谓语动词,前一个动词表示使令的意思,如  相似文献   

4.
198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改正语病第三题:粮库主任的失职,使四十吨小麦霉烂变质。上级领导为了严肃法纪,决定给他行政记过处分,并赔偿部分经济损失。这里有两个句子,后一句又有两个句子。后一分句结构残缺,以致语意颠倒——明明是粮库主任的失职,上级要责令他“赔偿部分经济损失”,现在却变成了“给他”赔偿。因此,“赔偿”前应加“  相似文献   

5.
“移位”还是“移情”?——析“他是去年生的孩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移位和派生来说明他是去年生的孩子和他是昨天进的医院这类句子的生成都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论证这类句子的生成方式不是派生而是复合,不是移位而是类推,类推是通过两种表达式的糅合来实现的。这类句子属于一种独立的句式,表达一种独有的移情义——主观认同,这种意义属于糅合产生的浮现意义。本文还论证他是生的男孩和他是投的赞成票这类句子也属于主观认同句。最后论证打了他自己父亲的是我这种所谓的分裂句的生成方式其实不是分裂而是糅合,糅合产生强烈的移情义。  相似文献   

6.
“Itis/was+被强调部分+that/who+其它成分”是一种典型的强调结构,也是历年高考英语的考查重点。若去掉“itwas....that”这一框架,则所剩部分仍为一个完整的句子。例如:Itwasmonitoroftheclassthattheyelectedheratthemeeting.如果不强调句中的宾语补足语,将句子复原,就变成:Theyelectedhermon-itoroftheclassatthemeeting.使用强调结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被强调的主语要和that后面的谓语动词在数上保持一致。1.that/who后面的谓语动词要与被强调的主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例如:ItisLucywho/thatoftenhelpsmewithmyEnglish.是露…  相似文献   

7.
<正>一、基本概念。当需要强调句子的某一部分(通常是主语、宾语、状语)时,可以把it当做先行词,用强调句结构"It is/was+被强调部分+that/who+句子其他部分",把整个句子分割成前后两个部分,使之各自有自己的谓语动词,中间由that或who连起来,从而成为一个新句子。二、强调句式。陈述式:It is/was+被强调部分+that/who+句子其他部分一般疑问式:Is/Was it+被强调部分+that/who+句子其  相似文献   

8.
<正> “动+‘的’+宾”式,指的是在句中动词和宾语之间嵌以“的”字的结构方式。如下列句子中带点的部分: ①他俩在北京见的面②你什么时候到的学校? ③我们支部还是半年前开的会  相似文献   

9.
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交流中,常常需要突出或强调句子中的某一个部分,使其显得更加重要,这时需要使用强调结构。英语中用来表示强调的句式叫强调句。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强调句型,请记住以下"一二三四五"。一种结构强调句型的基本结构是:It+be+被强调的部分+that/who+其他部分。It没有字面意义,只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一句完整的话,即句子,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最基本的形式,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后部分说的是“干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如:小丽玩汽球.小猫钓鱼.小明是个三好学生.湖水真美丽等等.另一种是比较具体的形式,不仅要说清“谁,干什么”,还要说清“什么时候(时间)、什么地方(地点)”.这种形式的句子,我们不妨就称之为“四素句”.例如:放学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打扫教室.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开始,训练表达一个“四素”完整的句子,能使学生学会把叙述内容的意思表达完整,并且能更清楚地了解别人所叙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所谓“兼语式”,就是由兼语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所谓兼语词组是由“宾语兼主语”这种成份构成的一种词组。(黄伯荣《现代汉语》)如“请他来”,“他”是兼语,是“请”的宾语,兼作“来”的主语。从整个句子角度来看,兼语句有两个谓词,后一个谓词可以同前一个谓词的宾语发生主谓关系。下面的句子,是现代语法学界公认的兼语式: (1)你叫他马上来。 (2)大家选他当代表。 (3)他有个妹妹在大学念书。 (4)我请你写一篇文章。 (5)这件事使我非常着急。 (6)班长命令我们开炮射击。这种句式是古亦有之的。在我国先秦时期的  相似文献   

12.
强调句常用来强调主语、宾语或状语等成分,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之一。下面总结一下强调句的几种主要变化形式: 一、基本形式:It is/was(not)+被强调部分+ that/who+…其中,被强调部分为人时,后跟that 或who,被强调部分为其他内容时,后面只跟that。例如: 1)It was at the theatre that(不能用where)Lincoln was murdered. 2)It was on October 1st that(不能用when)new China was founded.注意:判断是否是强调句,可用还原法;即去掉it is/was…who/that…后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的是强调句;否则不是。例如: 1)It was at the gate that he told me the news.(是)  相似文献   

13.
我对"胸怀"一词的最初记忆定格在一架飞机上,这架飞机躺在我的小学课本里,驾驶它的是一个叫做丁丁的孩子。我至今仍记得写丁丁的几句诗:"丁丁没文化/不会开飞机/飞机开不动/丁丁真着急。"我当时心情远比丁丁着急,我真想飞进课文中助他一臂之力。老师说这课文教育我们要好好学  相似文献   

14.
0·1在叙述句里,谓语动词所涉及的对象,有时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指物,一个是指人。通常把这种句子称为双宾语句,指物的为直接宾语,指人的为间接宾语。构成这类句子的词序一般是“名施+动+名受1+名受2”。被认为双宾语句的通常有下列一些类型的句子: A:我送给小王一本书  相似文献   

15.
一、一种较为特殊的语法现象 口语中,四川人爱用以下句子,如: a.我不跟你两个耍了。 b.不要跟他两个多说。 句a、b与普通话相对应的句子是: a’、我不跟他耍(玩)了。 b’、不要(别)跟他多说。 句a’、b’、四川人仍然也用,口语中显得较为正式一些。观察句a、b中的“两个”,它似乎在语义和语法上都显得多余而无用,然而在日常生活的口语中,这类句子四川人却用得十分普遍(川西、川东、川南、川北都这么说),且用得相当自然(说话时本地人一般察觉不出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别扭之处)。这种较为特殊的语法现象值得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翻译时为了避免产生机械对等但风格上不可接受的句子,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论述了七个核心句,本文将其概括为三类基本句型:1.主语+谓语;2.主语+谓语+宾语;3.主语+系动词+表语。运用核心句进行翻译的过程可概括为:1)分析出原语句子的核心句;2)翻译核心句;3)重组翻译的核心句。最后本文举例论证了核心句在汉英句子翻译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二”是数词;“两”既可以作数词,又可以作量词;“俩”则是“两”和“个”合成的数量词。现在谈谈这三个词的用法。一、序数一般用“二”,不用“两” (“两点钟”例外)。例如:(1)第二天我起得很迟。(2)他的二女儿小兰,踏着地上的积雪,……在这里,我们可以比较两个句子:(3)我住在三楼上,二楼就是他的卧室兼工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里,介词to可以表示“比、比较”,后接数词、名词,代词或从句。例如: 1.to+数词 We Won by six goals to three.我们以六比三获胜。 The chances are ten to one.机会是十比一。 2.to+名词(或代词) Air is to man as watcr is to fish.空气之于人,犹水之于鱼。 colour is to light what pitch is to sound.  相似文献   

19.
括号,是上句的注释部分;破折号,也可以是上句的注释。但用法有别。破折号:一般地说,注释的部分比较重要,少了它句子的意思就不完整。如: 1.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  相似文献   

20.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指出"句子"的"句"是从"句(gōu)"分化而来,但是他没有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文从形音义三个方面探讨了这个问题,本文认为"句子"一词出现在宋代,《广韵》里始有jù音,但我们推断这个读音出现在齐梁时期。改变读音的目的是为了区别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