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润 《文教资料》2014,(16):9-10
杜甫的《旅夜书怀》中,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向来为人所称道,而同为唐朝著名诗人的李白,其五律诗《渡荆门送别》中的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和前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两者体现出的精神面貌却有差别,很好地体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诗歌风格。作者将两首诗进行比较,试析一二。  相似文献   

2.
古诗是我们的语言文化,是大家要用来说话的中国的语言文化,是炎黄子孙五千年来的传承文化,是我们重要的沟通桥梁……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这两首古诗特别适合教学使用,可以用来教书育人和教导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3.
细苹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痛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相似文献   

4.
唐朝的繁盛气象铸就了李白杜甫的大诗人地位。我们读这两位大诗人的青春之作,能够感觉到一种生命的冲荡力量。  相似文献   

5.
6.
7.
一切艺术的本质都是一种生命现象,作者以杜甫生活的时代为参照.从诗歌意象组合的特征出发,分析了诗人在诗作中反映出的感伤情怀,展示了诗人在旅途中所产生的孤独--凄凉--迷茫--顿悟--超脱的心境.  相似文献   

8.
9.
杜甫的《旅夜书怀》由衷地抒发了诗人在唐衰之际,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孤寂悲苦、愤而慨之的心情。  相似文献   

10.
杜甫是盛唐诗坛的双子星之一,其以当之无愧的诗圣之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数千年来,沉郁顿挫成为了杜甫诗风无可替代的最佳概括。作为杜诗代表作之一的《旅夜书怀》,就是沉郁顿挫诗风的典型体现。《旅夜书怀》在沉郁顿挫方面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宏阔苍凉的景象氛围,起伏回旋的感情变化以及迂折含蓄的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11.
一首诗就是一个丰富的信息库,它不仅融入了诗人创作时的情与景,伴有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更搏动着人类生命的永恒脉息。尤其是我国的古诗.更以其精致的词句、优美的韵律开拓出一片广阔的想象空间。而对待歌的解读.无疑是在感受其优美形式,领会其文字表层下的灵魂与灵魂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一切艺术的本质都是一种生命现象,作者以杜甫生活的时代为参照。从诗歌意象组合的特征出发,分析了诗人在诗作中反映出的感伤情怀,展示了诗人在旅途中所产生的孤独———凄凉———迷茫———顿悟———超脱的心境。  相似文献   

13.
唐代大诗人杜甫(712—770),晚年生活居所不定。公元765年,可以依托的朋友严武突然死去,杜甫只好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漂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这一年杜甫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  相似文献   

14.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五月的一天深夜,老杜漂泊渝洲,独系孤舟于细草微风之岸,写下五律《旅夜书怀》。这首五律,诚如明胡应麟《诗薮·内编》所云:“气象嵬峨,规模宏远,当其神来境异,错纵幻化,不可端倪。”此诗语约意丰蕴蓄深厚,在杜诗中堪称精品,其境其情之“不可端倪”处,引发了古今笺注家之不同理解。本文试从三方面对其“神来境异,错纵幻化”这一特色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5.
谈及中国诗歌演进发展的历史,唐代无疑是一个集大成的时代。《全唐诗》所收诗歌达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载录诗人有二千二百余人。然而,在这众星之中,要捧出一轮明月,也着实不易。如果从格律诗的角度来评价,除杜甫外,实无足以当之者,其律诗体、格、章、句无不完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编杜诗三首,并在《阁夜》后的“探究·讨论”中设置一题: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剑南节度使严武(曾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病逝于成都,诗人杜甫失去了依靠。  相似文献   

17.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李白出蜀游历时写下了这首情意婉曲、想象瑰丽的送别诗。说它是送别诗,其实又与一般的送别诗有所区别,它写的不是情人、朋友、亲人之间的离情别意,而是蕴含着对壮阔山河的感叹和绵绵无尽的思乡情怀。  相似文献   

18.
诗歌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搞好诗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文学趣味,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可见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一环,笔者认为诗歌教学最好的方式就是读诗。美学家朱光潜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的从读诗入手。"  相似文献   

19.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是年杜甫54岁。并且成都严兼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这样,诗人就失去了一个原本可以依靠的好友。于是举家离开成都草堂,乘船沿岷江东下,途经渝州(今重庆市)、忠州(今忠县)。旅途漂泊不定的生活激起了年老的诗人心中那无法平静的不尽的感慨。因而在途中的一个夜晚,提笔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五律。  相似文献   

20.
<正>一、课标解读《旅夜书怀》是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作品"中的第二首诗歌。新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对鉴赏诗歌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还要求通过阅读,能"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为了"丰富文化积累",还必须"背诵一定数量的我国古代诗文名篇。"在阅读和鉴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