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皮影戏,古代又称灯影戏或影子戏。关于皮影戏的起源,一种说法认为皮影戏是由汉代的方士李少翁发明的。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去世后,武帝非常怀念她。李少翁自称可以找回李夫人的魂魄,武帝对此半信半疑,就让他来试一试。天黑以后,李少翁挂起一块白色的帷幕,点起灯烛,拿着用布裁成的李夫人图像。武帝在远处遥遥望去,果然依稀看见了李夫人的身影。武帝要求离近一些观看,却被李少翁拒绝了。尽管有这则传说故事,但是皮影戏在宋  相似文献   

2.
中国皮影戏     
易树 《神州学人》2006,(7):39-39
皮影戏是中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一般由3到5个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3.
单手单眼,却有道不明的生动与圆满,这便是海宁皮影戏的魅力。作为目前江南仅存的国家级皮影戏艺术,海宁皮影戏声腔古老,风格独特,颇具南宋遗风。2011年11月,包括"海宁皮影戏"在内的"中国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影随行皮影戏的起源,这一个传说最动人:汉武帝的李夫人,那位"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美人,一病香消,皇帝相思成疾,就有聪明人"夜施帷帐,明灯烛,而令帝遥望之,见美女居帐中,如李夫人之状"。这影戏成全的重逢,让皇  相似文献   

4.
汉武帝和陈皇后、卫皇后、李夫人以及钩弋夫人都有过缠绵的感情,可是都以悲剧告终。陈皇后先是失宠,继而被废,郁郁而终;卫皇后因巫蛊事件被废,自杀;李夫人因病早逝,让武帝思念不已;钩弋夫人因为可能危及皇权而被武帝处死。帝王和后妃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和功利性、政治问题以及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注定了他们感情上的结局,因此,汉武帝和后妃的情感故事堪称是一曲哀婉的悲歌。  相似文献   

5.
汉武帝本性风流,围绕在他身边的后妃也极具传奇色彩,孝武李夫人于其中脱颖而出,出身贫贱的她以倾城倾国的登场、至死不见的辞世赢得了武帝深刻的思念,留下了千古绝唱。然而这份被后人传颂的帝妃绝恋究其本质而言却是一场致命的较量,是一份畸变的感情。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2015,(13):18-20
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日:“世有此人乎?”武帝的妹妹平阳公主答道:“陛下,延年的妹妹就是这样一位倾国倾城的绝世佳人啊!”此女入宫后,深受宠幸.她便是后来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用来形容女人美貌绝伦.  相似文献   

7.
小小皮影戏     
<正>我出生于凌河之源,那里有灿烂的牛河梁红山文化,也有历史悠久的傀儡艺术——皮影戏。皮影戏,是汉族民间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陪伴着我们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快乐时光。皮影戏也称为“影子戏”“灯影戏”。皮偶还是地道的工艺品,用牛皮、驴皮、马皮制作,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纫、涂漆等几道工序,工艺烦琐复杂。因为皮影戏表演生趣盎然,活灵活现,曾传到海外,迷倒了许多国外戏迷。  相似文献   

8.
皮影戏简介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发祥于中国陕西,极盛于清代的河北。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以牛皮和驴皮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  相似文献   

9.
皮影戏     
《初中生》2009,(6):F0003-F0003
皮影戏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诸地,极盛于清代的河北。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2009,(16)
皮影戏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诸地,极盛于清代的河北。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  相似文献   

11.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傀儡戏的一种。它是一种以兽皮刻成人物、动物等要表现的对象,通过艺人操作将其剪影投影于隔亮布上,配以说唱来表达剧情的戏曲形式。  相似文献   

12.
有一种艺术,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早1800年;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这种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这就是皮影戏。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等。它是用灯光照射在兽皮或剪纸做成的人物、动物、景物等图案上,由艺人操纵,并配以音乐来演唱,形成活动或静止的画面,来展示情节,表演故事。  相似文献   

13.
皮影戏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又称影子戏灯影戏等,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它利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晚上,爷爷说要带我去看皮影戏,我高兴极了。我们拿着小板凳,到了表演地点。这里早已是人挤人,凳挨凳了。我和爷爷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空隙,把凳子放下,爷爷就抱着我坐在那里。  相似文献   

14.
皮影戏,又叫“灯影戏”、“影戏人”。它的完整艺术效果是利用影人和道具,灯光屏幕、音响、唱腔及操演动作显现出来的。传统的皮影戏分布在四川、陕西、山西、湖南、河北、北京等地,皮影戏最受少年儿童的欢迎。不但节日演,农闲时也  相似文献   

15.
<正>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影用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站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乐器演奏,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在我国各地广泛流行,并因各地声腔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6.
看戏去     
“小朋友们,放假了,我们看戏去吧!”导游问号狗高兴地说。“对呀,有木偶戏、皮影戏,还有傩(nuó)戏!”大眼兔说,“这些戏种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可好看了。”“哇,那我们快出发吧!”大伙儿兴奋起来。“嘀———”轻松大巴出发啦!木偶戏、皮影戏和傩戏是我国民间戏剧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17.
从1949年到1966年,作为世界偶戏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木偶皮影戏艺术家频繁与国外特别是苏联、东欧木偶戏院团和艺术家展开交流活动,既推广了我国木偶艺术,也吸取了国外艺术精华。笔者以《人民日报》所载中国木偶皮影戏对外交流史料为基础,兼取其他文献材料,尽量以史料说话,力图展现十七年间木偶皮影戏艺术对外交流的史实,并通过对史实的分析,探索这一时期木偶皮影艺术对外交流的若干特点,总结这一时期国际木偶交流对中国木偶皮影戏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定州市解咬村皮影戏始于清嘉庆年间,与冀中皮影一脉相承,2017年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音乐+"生态体系的发展背景下,将解咬村皮影戏的艺术精髓融入当地高校艺术教育,不仅实现了对该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同时民间艺人情真意切的表演、田野实践平台的搭建,为高校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天然养分。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东路碗碗腔皮影戏主要是以道具、重要情节、特定细节等为戏眼。戏眼的成功设置,不仅增强了戏剧的节奏感,营造了浓郁的戏剧效果,还有利于突出戏剧"点线串珠式"结构,增添戏剧的传奇性与观赏性。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2015,(7):56-60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由人操纵兽皮或纸板做成的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表演形式,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