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汉字构形是汉民族思维的投影,汉民族思维是汉字构形的理据。其中,具象思维是汉字形象性的构形理据,整体思维是汉字整合性的构形理据,辨证思维是汉字有序性、平衡性的构形理据,主体思维是汉字人文性的构形理据。  相似文献   

2.
在王宁汉字构形学的理论基础上,根据现代汉字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到7种构形模式。统计发现,《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2905个汉字中,总理据度为77.13%,也就是说,四分之三强的汉字可以从理据入手,通过形义联系或形音联系使形、音、义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改变汉字学习中死记硬背、顾此失彼的局面,减弱汉字学习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汉字系统内部形、音、义任何一方面发生变化,都有可能导致构形理据难以显现,促使汉字使用者在理据意识的驱使下对汉字进行理据重构。理据重构的动因,从构形学角度看,是由于汉字构形系统要求据义构形,形义、音义协调统一;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是因为所指(即汉语系统)和能指(即字形)协调统一性受到破坏和回归统一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5.
汉字偏旁的形变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偏旁形变最剧烈的是隶变时期和楷化时期。汉字偏旁的形变可以归纳为不形变、不完全形变和完全形变三个形变规律。汉字偏旁按美的规律进行形变,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人们的书写、书法实践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对外汉字教学大体可以分为"先语后文"、"语文并进"、"语文穿插"和"单独开设汉字课"四种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都可以利用汉字构形知识来强化教学效果。由于现阶段我们对现代汉字构形理据度缺乏总体认识,因而利用其进行汉字教学势必会受到局限。对外汉字教学现状要求我们对现代汉字的构形理据进行定性、定量研究。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2098个形声字为研究范围,选取可以统摄10字以上的51个部首及其下辖的1781个形声字为研究对象,进行汉字构形理据度分析,得到的理据度接近0.8。这样高的理据度若不在对外汉语字词教学中加以利用,是忽视了汉语、汉字的特色,也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7.
汉字从甲骨文到篆书、隶书至今天的简化字,造字的理据和形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字构形之初是有理据的,多依据于实现现实的存在.甲骨文时代的象形字其构形与图画意味紧密相连,随着汉字的发展,"隶变"使汉字构形的理据性逐步遭到破坏,但大大提高了汉字的交际职能和写字速度;到现代汉字的理据性则非常复杂,有的字有理据,有的有部分理据,有的则没有.汉字的理据是沟通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我们要尊重历史,立足现代,合理地分析、利用理据,从而更好地利用汉字进行学习与教学.  相似文献   

8.
汉字发展史的几个核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元 《中国语文》2013,(1):3-12,95
从形体特征看,整个汉字发展史经历了象形、亚象形、隶体和楷体四个阶段。商代、西周汉字形体为象形形体,春秋至战国中期为亚象形形体,战国后期至东汉为隶体,三国以后为楷体。象形、亚象形阶段构形依据是物象,隶体、楷体阶段构形依据是词的音义。在隶变后汉字新体系建立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种力量的互动,一种是打破旧形体建立新形体的创新动能,表现为多途探索;另一种是结构平衡,从字形系统完善的角度来调整、确定种种异形成分的生存状态。在前期,多途探索处于主导地位,后期则结构平衡处于主导地位。共生式发展与替代式发展是汉字字形体系建立过程中两种发展模式,其中,共生式发展是常态。  相似文献   

9.
汉字是据意构形的,在造字之初,理据是清楚的。但在汉字发展和使用过程中,字形、词义、语音、字用都在发生变化,汉字的理据逐渐模糊。对理据的追寻是汉字使用者的普遍心理,面对理据缺失的字形,人们会采取一定的方式使理据重新获得,这些方式包括造新字、对变异字形和假借字形通过重新分析进行改造等。理据的追寻直接影响了汉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汉字相对于拼音文字而言,具有自己的构形优势。汉字的简化是总的趋势。论文重点讨论了汉字简化的原则,从汉字构形优势的发展和失落方面说明简化的利弊。  相似文献   

11.
谈到汉字形体的发展阶段,很多人自然就认为是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顺序发展。其实汉字的发展演变不是线性的单一序列。笔者从汉字字形演化的角度对隶书的起源、小篆的性质、篆隶之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重新描述古汉字发展演变的真实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文章立足于1986年出版的《简化字总表》中的表一350个简化字、表二132个简化字,将482个简化字与其相对应的503个繁体字,按照简化的方法进行归纳、统计,以期说明楷书繁体简化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点是汉字楷体中最灵活的笔画,各种不同的点有不同的来源和演变过程。通过四点“(?)”的来源和演变的说解,总结出两条字形演变的规律,并以之讨论了四点“(?)”的一些现代字形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汉语字词之间存在比较固定的对应关系,如果一方发生变化,另一方往往会受到影响。汉语词汇语法化与用字变化就具有这样的互动关系。语法化对词语用字变化的影响表现在:词汇意义的磨损可使记录字形的表义成分逐渐赘余,从而发生减省或音化现象;语音弱化可能引起词语用字的更换调整;语法意义的增强可滋生具有别词作用的专用字。用字变化对词汇语法化也有促进或促退的作用,包括促使词义或读音弱化、推动新词新义派生、凸显和固化语法化功能、导致反向词汇化等。用字变化也可能掩盖语法化真相,给文本解读和语法化研究带来干扰。因此,研究汉语词汇语法化相关问题,应该适当重视有关词语的用字变化。  相似文献   

15.
试析汉字演变的规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几千年来,一直处在发展变化之中,通过自身结构的优化,很好地满足了社会需要。本文主要从繁化、简化、分化、合并、讹变及规范化六个方面来分析汉字在演变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笔法是书法艺术形式中重要因素,笔锋运动又是其关键。至魏晋时期,草书趋向成熟。从魏晋开始到隋唐,至宋、辽、金,最后直至元、明、清,兴盛与衰落,此起彼伏。在此演变过程中,笔法中的提按,顿挫,平动,绞转是影响草书风格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书法史上,南北朝是由隶向楷过渡的关键时期。北朝的石刻书法承汉隶遗风,唐楷先河,风格多样,富于变化,无固定常式,又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永恒的艺术魁力。其风格大体可分四类:1.方笔为主,骨力洞达;2.圆笔为主,意态奇逸;3.方圆兼备,瑞庄秀雅;4.各体杂揉,诡异多变。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字和现行汉字是两个比较容易混同的文字学术语,对这两个术语的内涵和外延的准确理解,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认为,现代汉字是指现代汉语用字,是记录现代汉语的字,既包括古今通用字,又包括现代汉语专用字。现行汉字的范围可狭、可广,但其核心成分应该是现今社会通用的、经过整理规范的汉字。  相似文献   

19.
从非汉字文化圈学习汉字的规律谈对外汉字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汉字教学的效果不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对留学生如何学习汉字的问题探究。对学生汉字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汉字认知规律的了解,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设计、组织针对性强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汉字的系统性与汉字认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有其自身的系统性。探求汉字的系统性,并力所能及地对其加以利用,在汉字认知上具有显而易见的意义。汉字的偏旁不但具有构形的功能,而且具有表示音义的功能,因而合体汉字偏旁之间不仅有外部结构关系,也有内部结构关系。汉字的系统性体现在形、音、义3个方面,汉字的字形系统因外在的形体联系而形成,汉字的读音系统因内在的读音联系而形成,汉字的意义系统因内在的意义联系而形成。汉字虽然繁难,但认知得法也可以化难为易,至少可以减轻难度,提高效率。所谓得法,就是了解汉字内在的系统性,然后循着汉字的系统性去进行认知。为了减轻汉字认知的难度,提高汉字认知的效率,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其一,以必要的汉字的理论知识为指导,提高学习者汉字认知能力;其二,以偏旁为纲,把一个个汉字放到整个系统中去学习,力求取得纲举目张的效果;其三,通过结构分析和字族字系联来培养汉字系统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