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眼下,不少读者埋怨报纸上的文章太长,信息量太少。有些报社的领导对自己的报纸也望“长”兴叹,大摇其头。写短文、刹长风的呼吁已非一日,然而新闻写作的长风却日甚一日。比如,有的通讯、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动辄七八千字甚至上万字,一个版登不下,还要“下转第×版”,洋洋洒洒,既长且空,令人难以卒读。那么,有些记者、作者为何喜“长”不喜“短”?难道他们甘愿既耗费时间又浪费笔墨去制造长而空的文字吗?不是。长有长的原因。现在有的报社实行了责任制,对记者规定了任务和指标,每月必须见报多少字。超指标者有奖,完不成指标者无奖。为了完成任务,记者们只好在  相似文献   

2.
在五月中旬举行的第五次东北三省报纸协作会议上,曾经重点讨论了“煞长风”的问题。会上大家一致认为,目前报纸的长风是严重的,如何有效地煞住长风,提倡短新闻,是一项迫切的政治任务,是提高报纸质量的重要一环。“长风”的滋长,对报纸工作的危害很大、很深,影响到报纸工作的各个方面。首先是造成报纸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能更好地贯彻党的各项方针  相似文献   

3.
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同志,最近在全国党报总编会议上特别强调了刹长风,提倡短快新。这个问题抓得好。近几年报纸长风越刮越盛,已经到了非刹不可的时候了。 在长风蔓延过程中,有一家报纸却独具风采,长期坚持以短见长,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它是《农业信息报》,今年发表过的768篇文章,99%以上是千字以下,只有几篇稍微超过千字。整个报纸版面上,从一版到四版都是短小精干的文章,不仅有重大消息,还有科技论文,不仅有形势综述,还有典型经验,给人一种明快简洁、开门见山、一目了然的感觉。这  相似文献   

4.
读《星期天》5月4口一版,有一则“更正”,为了引人注目,黑底“白”字.是力更正上一期一篇稿件中两个字误。为了两个也许并不十分重要的字误而在一版位置加以更正,足见编者对报纸和读者认真负责的精神。何以有此感想?笔者常看报纸,发现有的报纸长期未见“更正”,并非报纸无错。有家报纸,将“半坡饭店”误为“半破饭店”,“土”、“石”之误,“坡”、“破”之差,意思何其远矣!不仅应予更  相似文献   

5.
作为县报,怎样在报纸上体现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如何才能经常做到压长文、写短文,小报小办?关键是要从编辑部自身做起。一是先刹编辑部指导思想上的“长风”。县市小报,目前长风仍很严重,要刹“长风”,首先要刹总编、副总  相似文献   

6.
《解放军报》于1991年初改版,狠刹长风,硬性规定一、二版要闻不得超过800字,社论、评论员文章不超过1500字,通讯不超过2000字。自此之后,文章短下来了,成绩是明显的。可就是有些写典型单位和个人的通讯每每短不下来。为什么短不下来?原因之一是认为短了就不成其为典型,典型就必须长,短了典型形像就立不起来。这个观点不正确。一部二十四史,主要篇幅是人物列传。这些列传,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改革中,深度报道在堀起,一些“重磅炸弹”见诸于报端,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冲击波,这是值得庆贺的。但这些“重磅炸弹”长则六七千字,几乎是一个版,短则四、五千字。报纸是新闻纸,不是学术刊物,不能以长取胜,这样的长文章多了,潜伏着一种危机,势必失去报纸的读者和报纸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人民群众希望报纸多登短文章,增大信息量。中央领导同志也早就指出:“现在有些文章又长又没有新意,占了报纸很大的篇幅,读者不爱看,这种状况应该坚决加以改变。”(见李瑞环同志1992年1月25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 上上下下都呼吁刹住长风,可是收效甚微。为什么长风刹不住,文章短不下来?原因之一,是有些同志认为,重要典型、重要论文不能短,短了就不成其为典型,短了论文分量就轻。言下之意是,只有长文才能树立典型形象,长文才能使重要言论产生影响。 这个观点并不正确。中国人几千年来写文章的实  相似文献   

9.
提倡短新闻     
近几年来,报纸上的新闻又渐渐变得长了起来。说得严重些,已经形成了一种“长风”。这种长风,突出地表现在国内报道方面。一条报道生产建设的新闻,往往长达两三千字。报纸的版面是有限的,像这样的长新闻,要不了几条就被挤满了。国际新闻虽然没有国内新闻那样长,但是严格地说来,也不够精炼。新闻过长、长新闻过多,已经成了通病。长新闻有什么不好呢?除了读起来吃力,看起来沉闷以外,主要是减弱了新闻的战斗性,使报纸不能充分发挥它的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因为:一、新闻长了,占的篇幅多,篇幅占多了,报纸版面上容纳的条数就会少;二、新闻长了,写作过程就长,生产过程长,在时效上自然就要慢;三、新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新华日报》的《通联往来》中,得知该报总编室为兴短文、刹长风作出了几条规定。我把这几条规定反复读读想想,深感这是砍向“长”风的三斧头。这次《新华日报》为刹长风抡起的三斧头有三个特点:一是兴“短”措施具体,可行性强。每日要闻版刊出的稿件要求达到20篇以上。每篇见报消息不超过600字,通讯不超过1200字;二、三版的信息性专栏用稿每篇控制在200字以内,各个  相似文献   

11.
最近翻阅了几家报纸,看到大凡署“本报记者”和报社、通讯社撰写的稿子,一般要比通讯员写的稿件长些,有些还得转版。仅以三月份人民日报头版为例,注有“下转第×版”的就有二十四篇之多。当然有些需要长,有些则能短而没短。  相似文献   

12.
去年9月6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了一条一句话的新闻: “长江的洪峰已经缓慢通过安徽省安庆地区和安庆市,这里的八百多华里堤防安然无恙。”同年11月13日,解放军报一版又一次发表了八条一句话的新闻。这样的特短新闻,在报纸上久违了,读来颇有耳目一新之感。现在来提倡一下,对促进新闻改革不无好处。回想十年浩劫中,帮八股盛行,新闻越来越长,以致出现了五六千字的新闻也不足为怪。近年来,由于大声疾呼地狠煞长风,情况大为好转,短新闻多起来了;但是,一句话的新闻,仍属“稀有物种”,难得一见。  相似文献   

13.
北京晚报上有一种“一分钟小说”,人们站着一口气就看完了。由此,我联想到报纸上经常发表的人物通讯。同样是写人,小说可以短到“一分钟”能让人看完,人物通讯能不能也写得短一些呢? 现在一提到人物通讯,人们总把它和“大块大块”联系起来,通常万字左右,一版转二版。要说用三、五百字写一个人物,那就只能算“人物新闻”。似乎人物通讯与人物新闻的区别,就在一个比较长,一个比较短,人物通讯  相似文献   

14.
文摘版既属专栏类,但又区别于新闻版和专栏版,它既是新闻版和专栏版的延伸和补充,又是新闻版和专栏版的有机组合。那么文摘版究竟应该如何编?怎么摘?我以为,编文摘版也应注重实用性,应突出报纸特色,要有其独特的视野和思路。 突出报纸特色 注重实用性 文摘摘编工作“看似寻常最奇崛”。面对“书山报海”,如何才能使读者在投入有限的人力、财力的情况下,享受一报在手。洞悉天下事的“美味”。这不仅是读者的殷切期望,也是编辑面对的问题。所以文摘版应紧紧围绕报纸的办报方针“好看、有用”做文章,选编内容  相似文献   

15.
问:听说你在“97全国新闻学术年会”上对一些人刮长风颇有微辞,谈谈好吗? 答:我在会上说过:“今天有些作者全面超过先贤先哲的,就是会写洋洋数万言的大文章,其他方面却矮得多。”这话说得挖苦了些,但长风太盛却是事实。荆轲,司马迁写了3000多字,今人写了40集,情节倒是“丰满”了。可看完得40小时。古人写列传多为干字文,今人动辄一两万,好像铁了心不让人看!  相似文献   

16.
“44个”是什么意思?是一家市报在刊发一篇重要文章时,丢掉了44个字;“49个”呢?是某市的一家专业报在一期报纸上共有49个错别字。笔者不清楚,这两个数字不知能否收入吉尼斯纪录大全? 重要文章,被堂而皇之地丢掉了44个字而竟然不知,实在让人大惑不解。这样,让人如何学习,如何领会,如何执行? 现在,某些报纸出现错别字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一期报纸错四五个字,有的高达七八个,但一张4开4版的小报出现49个错别字,令人难以置信。报纸的版面上错别字密密麻麻,还不如报纸的半成品——大样,这样粗制滥造的报纸怎么好意思送到读者手中?  相似文献   

17.
作为县报,怎样在报纸上体现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如何才能经常做到压长文、写短文,小报小办?关键是要从编辑部自身做起。一是先刹编辑部指导思想上的“长风”。县市小报,目前长风仍很严重,要刹“长风”,首先要刹总编、副总编指导思想上的“长风”。几年来,我们太谷报的总编、副总编在组织采访、撰稿、编稿、发稿、审大样等各个环节的关口上,都注意刹“长风”,除个别确有较大新闻宣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一张对开四版的地市级报纸来说,第二版常常被俗称为“补充版”。一般说,这是一张报纸中最没特色的版面。该版面的一些稿件多为一厂一店一村之类的报道,既无多大指导性,也无多少新闻性、可读性。从今年开始,我们嘉兴日报对二版作了些小改革,在增强新闻性包括时效性、扩大信息量、提高可读性上下功夫。通过八九个月的实践,读者反应良好,收到了一定实效。 我们的做法概括起来说,就是三个字,即“新”、“深”、“软”。  相似文献   

19.
凡文 《记者摇篮》2004,(7):12-12
现在,报纸上新闻报道的长风到了非煞不可的程度。因为稿件长,一些人想看,没那么多时间看;一些人望长兴叹,不敢看;还有一些人,久见其长,烦,干脆连瞅都不瞅了。如此这般,严重地影响着新闻报道的宣传效果,所以应借“振兴”的东风,狠狠地煞一下报纸上的长风,真正让更多的人能去看报,用最少的时间看到较多的内容,以尊重读者,服务“振兴”。  相似文献   

20.
现在宣传典型上有一种倾向——长。要说典型,必定是几千字,甚至是一两万字的大块文章。翻一翻近两年的报纸,典型——从一个版转到另一个版,典型——分上、中、下篇,典型——分一、二、三集,有的报纸上宣传的典型文章,如同连载小说,常常是“要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最近看到某报宣传的一个先进党支部典型,从2月下旬开始一直到4月下旬,文章还没有做完,历时两个多月,先是长篇通讯之一、之二、之三,接着是连续报道,三天一篇、五天一章,不紧不慢。无怪呼,有的读者说,要学典型先要有耐心,要耐着性子把典型文章看下去。现在新闻界在提倡写短新闻,深得读者、编者的欢迎。笔者以为,新闻长、主要是长在典型文章上,要短,必须先把典型文章短下来。我们有些作者总以为文章越长、份量越重,采取“以长取胜”,企图以长来证明典型的过硬,吸引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