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是一个开拓应用技术,研制、生产光学装备的综合研究机构,创建于1952年,是解放后我国最早从事应用光学研究的单位。早期称仪器馆,1960年与机械研究所合并,定名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长春光机所以应用光学、精密机械及光电仪器为主要研究方向。设有光学设计及检验、光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于 1 999年 7月 5日正式成立 ,该所是根据中国科学院党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 ,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长春物理研究所整合的基础上组建而成。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是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战略目标 成为相关领域内代表国家水平的研究基地。基础研究部分和应用基础研究部分要不断取得既有前瞻性和自主知识产权 ,又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创新成果 ,达到国际水平 ;工程技术研究部分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关键技术攻关任务 ,为国家战略性需求提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光…  相似文献   

3.
《科协论坛》2005,20(4):F002-F002
王家骐,江苏省苏州市人,1940年2月生,中共党员。1966年8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2,7(4):351-355
中国科学院在长春地区的科研机构始建于解放初期,并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48—1958年,为了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支援东北的经济建设,在国务院的支持下,一批海外归来的学者及北京、上海等地的科技骨干陆续来到长春,在吴学周、王大珩等著名科学家率领下,组建了科学院在长春的科研机构: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第二阶段是1958—1965年在发光、地学、卫星观测等研究领域进一步开拓,组建了以发光学为主体的长春物理所,以沼泽研究为主体的长春地理所及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经过几十年的  相似文献   

5.
李灵 《科学中国人》2012,(13):70-71
2012年,对被誉为“光学摇篮”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来说是值得庆贺的一年,这一年,它迎来了60岁生日。60年一甲子。甲子,在中国传统里是一个轮回的意思。60年前,在王大珩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下,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应用光学和工程光学领域具有综合研究制造能力的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6.
2005年8月22—26日,由中国光学学会主办、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承办的“第20届国际光学委员会大会”在长春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光电研究院院长、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曹健林担任此次大会的组委会主席。大会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光学学会、吉林省政府、长春市政府等各界的大力支持。国际光学委员会(InternationaCommission for Optics,简称“ICO”)创立于1947年,其会员为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光学学会和国际学术团体。我国于1987年加入该组织。ICO每三年召开一次国际光学大会,因其层次之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6):401-402
本刊讯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十分关心 ,并给予了高度重视。在今年的八、九两个月 ,江泽民、朱基、李岚清分别考察了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 ,并对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对今后工作寄予厚望。8月 2 6日下午 ,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时 ,称赞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目标明确 ,思路对头 ,举措有力。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基地型研究所 ,多年来承担了一大批国家战略性重大科研项目和关键技术的攻关任务 ,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江…  相似文献   

8.
黄如行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3):217-219,237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原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 )成立于 195 4年。建所 4 8年来 ,积极投身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 ,在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 ,为国家林业和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满足国家需求的同时 ,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学科优势 ,在国际应用生态学界占有重要地位。 2 0 0 1年 7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 ,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阶段试点行列。1 历史贡献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由东北林业研究所筹备处、东北土壤研究所筹备处和中国科学院长春综合研究所农产化学研究室土壤微生物部分合并组成 ,…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8月 2 2— 2 8日 ,江泽民主席在黑龙江和吉林考察工作期间 ,十分关心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研究工作。 8月 2 6日下午 ,江泽民来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进行考察 ,察看了该所装校车间和空间光学遥感仪器实验室 ,并听取了路甬祥院长的汇报。他对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 ,中国科学院推进知识创新工程试点 ,目标明确 ,思路对头 ,举措有力 ,在提炼创新目标、调整组织结构、转换运行机制、凝聚优秀人才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是党中央、国务院…  相似文献   

10.
潘君骅院士出生于1930年的上海吴淞,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后进入中国科学院长春仪器馆工作,1956年赴苏联留学,学习天文光学,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普尔科沃天文台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并立刻带动了中国光学加工与检验领域的发展,实现了大口径望远镜领域的突破。他长期从事光学仪器的研制、加工和检验工作,对各种光学非球面的设计、精密加工及检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他提出了大望远镜二次凸面副镜的新检验方法;设计出多种大型远望镜和特殊非球面光学仪器设备;在研制中国大型靶场光学设备的过程中建立了一套重要的光学加工和检测技术;解决了光学非球面加工的关键技术难题;主持完成了中国和当时远东最大的2.16米光学天文望远镜的研制;开拓了中国的非球面设计、加工与检验新领域,为中国应用光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有机/聚合物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通过专家验收。项目承担单位有吉林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等,项目负责人是我国著名有机高分子科学家沈家骢院士。  相似文献   

12.
历经 30余年建设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 )已发展成以现代光学为主导方向 ,以探索重大基础前沿 ,发展大型激光工程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应用为重点 ,以高技术创新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科研基地型研究所。该所不仅建成了国内仅有、国际上也为数不多的系列大型高功率激光装置和用于激光分离同位素的激光与光学综合系统 ,而且在利用各种量级的强激光装置进行相关高技术与交叉学科领域的实验与理论研究方面、信息光学与量子光学方面 ,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 ,在新型高性能激光元器件、激光与光电…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中国人》2007,(11):F0004-F0004
刘颂豪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光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合肥分院副院长、华南师范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全国委员、广东省科协副主席。现为中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以下简称光电院)是中国科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直属事业单位(正局级),由总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简称长春光机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简称上海技物所)、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西安光机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和(成都)光电技术研究所(简称成都光电所)组成。光电院于2000年开始筹建,2003年得到中编委正式批准。  相似文献   

15.
重大项目“有机/聚合物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 成果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有机/聚合物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最近已通过由蒋民华、王启明、徐叙瑢院士等9位科学家组成的专家组结题验收.该项目承担单位有吉林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等,项目负责人是沈家骢院士.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1,(3):269-273
万秋华29岁1984年在长春光机学院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参加 23位绝对式光电轴角编码器的研究,采用单片机细分,插补系数高达512,仪器主要指标达80年代中期国际同类仪器先进水平,1988年获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参加院军工重点任务:轻便型地炮射击指挥系统的研制,完成激光定位仪控制电路设计,该项目1988年获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参  相似文献   

17.
《科协论坛》2008,(3):F0002-F0002
施正荣,男,1963年2月出生,江苏扬中人。1983年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获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8年公派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深造;1995年在澳大利亚参与筹建太平洋太阳能研究中心,任执行技术董事和研究员,并担任澳大利亚太平洋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执行董事;2001年回国创办了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现任公司董事长兼CEO。2007年荣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  相似文献   

18.
张欣 《科学中国人》2012,(21):56-57
一百年前,我们甚至不知道银河系的存在,而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大约起源于137亿年前的宇宙是由数以十亿的星系组成;一百年前,我们还只能用光学望远镜和照相干板研究天空,而现在我们能采用最尖端的科技,从地面和空间来观测宇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作为我国专业天文仪器研制及天文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基地,自其1958年成立起五十多年来,共为我  相似文献   

19.
研究方向 强光光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研究方向为新型强光源物理与技术、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相关高技术与交叉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基础。科研活动及成果  1 995年以来 ,实验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先后建成了我国最先进的、国际一流水平的 2 .8太瓦 (TW ,1 0 12 W) /43飞秒 (fs ,1 0 15 s)级和 5 .4太瓦 /46飞秒级新一代小型化超强超短激光装置 ,并发展了一系列相关的实验测试创新技术 ,建成了国际一流水平的强场激光物理实验研究基地。在此基础上 ,将实验与理论研究紧密结合 ,重点深入地…  相似文献   

20.
李灵 《科学中国人》2011,(17):57-57
还记得小学课本里那些鲜活的人物吗?因被一只苹果砸到头而想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为祖国光学研究事业鞠躬尽瘁.最终因劳累过度病死在工作阵地上的,中国光学界一位颇有影响的中年科学家——蒋筑英。作为中外极具代表性的科学人物.他们的事迹使得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树立起了自己的科学梦想.而这其中就有他,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鱼卫星研究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