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育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认知规律,还应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探索的主人.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下述五个"尽可能".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解释与应用,并能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施华 《云南教育》2006,(10S):32-32
[课前思考] 数学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人生活内容,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数学中感受到生活气息,使数学充盈时代精神。教学“方向与位置”(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时,让学生正确辨认“东南西北”有一定难度。为此,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与知识经验,增加探索和体验的机会,准备将学生带出教室,走向操场,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观察身边的世界,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应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数学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数学教学的本质在于它所传输的信息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即数学知识),而且还包括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数学知识,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从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数学推理、合作与交流等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但在“做数学”的实践中,我们…  相似文献   

5.
马占菊 《青海教育》2006,(11):43-44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探索活动为主线,精心设计各种活动方案,启发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各种数学问题,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尝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对树立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的科学态度,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综合数学素质等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并针对不同的主体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把握“四性”,实现全体学生的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实践与探索”增动课中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实践与探索”素材,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独立思考问题精神等的培养。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学会与人沟通,使学生在“实践与探索”中充分感受到数学经历和情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领悟,促进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以下就此谈谈对“实践与探索”课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能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我们应该按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是新课程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越来越注重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每个学生自觉主动地想学、要学、会学,始终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小学阶段如何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值得去深思、去探索、去实践的一个课题,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取具体问题的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一些好的思想方法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比如赋值、假设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推测,并核对与问题的情况是否符合,再根据核对得出较正确的推测,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黄荣 《甘肃教育》2003,(6):35-35
小学阶段的数学,特别是有些概念,是以结果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学生缺乏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有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组织学生实践,让学生亲身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2.
陈伟  蒋雅琴 《江苏教育》2007,(24):35-36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教学尝试: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这便是体验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这两个要求,虽然有多种途径,但最基本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倡导这种“体验学习”。  相似文献   

13.
核心素养指的是人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在数学学科中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对于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教师要更新学生观和教学观,真心把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去“做数学、探索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在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中形成数学技能,培养思维能力。教师要创设思维空间,指导学生再创造,让学生在问题探索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地参与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从而使学生获得发展。而传统的的学习方式则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下面我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谷晓华 《云南教育》2002,(13):22-2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践知识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获得探索与创造的感情体验,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索人的行为一般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要激发学生萌生探索的动机,首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对待问题要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价…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思考、猜测、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理解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发展空间,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挥,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索”中创新,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今天的教育改革是学生明天的生活,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构建“可能的生活”。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作为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要求我们教学中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例子里,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数学知识得到提升。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使数学更贴近生活,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创造自己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呢?  相似文献   

18.
一、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教学材料的兴趣,而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包括较多的 日常概念和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融于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让学 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因为一些抽象性的问题往往会使学生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步。所以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 与生活的内在联系,教学必需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如教学“1”的认识,不是先告诉学生这就是“1”,而是从“一个苹果”、“一颗糖”、 “一个人”等具体事物中让学生去感受,然后再引导学生抽象形成“1”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段玉江 《云南教育》2005,(19):29-30
遵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倡导,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观察实物,多动手实验,运用感知规律进行多角度、多形式的全面感知活动,通过探索与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形成对几何形体正确、清晰的表象,培养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下面结合“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谈几点改进几何知识教学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在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小学数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教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而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针对我们不同的教学对象要学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数学学习要尽可能的欢乐化,要进行游戏化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