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加强高校管理中对学生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隐私权被侵犯的现象严重,文章从高校学生隐私权等相关概念入手,通过解释、分析、说明找出对高校学生隐私权侵权行为,其本质是高校行政管理权与知情权的扩张对学生隐私权造成了侵犯,提出加强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不仅要求高校学生学习方式的信息化,而且要求学生个人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由于我国保护高校学生隐私权相关法律的不完善,传统教育观念,高校学生隐私权保护意识淡薄等因素,在信息化时代导致现实中高校学生隐私权被侵犯现象严重。隐私权是否受到应有保护和尊重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的成长,本文旨在建构信息化时代高校学生隐私权保护体系,切实杜绝高校学生隐私权被侵犯的事件,为高校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高校学生隐私权的内容及其侵权行为类型也随之扩展,侵犯高校学生隐私权的案件越来越多。要加强高校学生隐私权保护,就要在立法方面确定高校学生隐私权的概念、内容及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4.
如何协调未成年学生隐私权与学校、教师管教权、知情权的冲突,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常见的学校、教师侵犯未成年学生隐私权的具体行为,主要表现在侵犯学生私人活动方面的隐私权、侵犯学生个人信息方面的隐私和侵犯学生个人领域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5.
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高校学生因其特殊身份,其隐私权行使受到高校管理权的限制。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宿舍隐私权、违纪学生隐私权以及贫困生隐私权行使的具体分析,说明公共利益下高校学生隐私权行使的界限。  相似文献   

6.
丁辰 《教育与职业》2006,(27):54-55
高校侵犯大学生隐私权的行为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但对如何保护大学生隐私权的理论研究还是个空白。文章从大学生隐私权的含义出发,结合当前大学生隐私权屡屡被侵犯的事实,就如何解决侵犯大学生隐私权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赵晶 《文教资料》2009,(24):154-156
本文对隐私、隐私权的含义,高校学生管理权与学生隐私权的界定及冲突,高校管理中侵害学生隐私权的原因,以及对冲突的调整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校学生隐私权的问题日渐突现。侵犯学生隐私权,包括乱搜、乱看、监视监听、公布披露、调查刺探等方面。侵犯学生隐私权行为有社会、法律、物质条件等原因。学校应从现存的法律中找到保护学生隐私权的依据和救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医护人员由于职业上的原因需要了解患者的诸多隐私,也容易有意无意地泄露患者的隐私,从而发生“侵犯患者隐私权纠纷”。文章探讨了侵犯患者隐私权行为的认定以及侵犯患者隐私权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10.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带给人们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和巨大商业利益的同时,也给人们隐私权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实践中高校学生个人信息资料网上侵权事件,尤其是高校学生家长受骗的事件频繁发生,使得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个人信息资料的法律保护成为高校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网络信息时代对高校学生个人信息资料进行法律保护,不仅需要在现有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民法体系中寻求突破.也需要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不仅要对传统的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予以法律禁止,还要对网络条件下产生的新型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加以制约.  相似文献   

11.
许梦云 《高教论坛》2023,(11):74-77
数字化时代,大学生个人隐私泄漏风险日益凸显,法律法规虽对隐私权有一定保护,但仍然存在针对性较弱等问题。为此,厘清隐私权受侵犯的形式是对大学生隐私保护的必要前提,既能明确高校的管理界限,也能提高大学生隐私权自我保护意识。为了给大学生个人隐私提供有效的保护,应当要推进个人隐私立法、提高高校管理能力、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健全学生维权渠道、增强学生数字素养。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开展班级教育管理工作需涉及个人隐私和学生心灵深处的东西。一旦被泄露和传播,会造成对学生隐私权的侵犯,带来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班主任工作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时,可以采取学校协调和法律两种方式救济。  相似文献   

1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重要对象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拟从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隐私权的内涵出发,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过程中的三大隐私权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以期能达到既保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隐私权又能更好地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  相似文献   

14.
隐私权是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加强对它的研究,特别是对隐私、隐私权的界定,发掘其特征,正确处理和协调隐私权保护与公共利益的冲突问题,既有理论意义,又对立法有帮助.本文在对隐私权的概念及主要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对隐私权的限制和保护问题,以此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保护个人隐私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侵犯隐私权是目前社会生活领域和法学界争议不定的一个热门话题,隐私权保护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洪流中人们法律意识增强的体现。探讨稳私权的概念,并对之进行系统的论述,给侵犯隐私权行为作一个简单的认定,根据民法理论分析构成隐私权行为的四个特征,并提出特殊群体的隐私权应当给予限制,指出稳私权保护在中国的现状,对于侵犯隐私权行为在我国的明确界定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加强高校学生隐私权保护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校学生隐私权被侵犯的本质是高校行政管理权与知情权的扩张对学生隐私权造成了侵犯,而实质上是由于国家立法不完善、人民法律意识淡薄所造成的.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通过立法进一步完善有关高校学生隐私权的法律规定,在司法方面注意在实体上对高校学生隐私权进行保护,并加强高校及其管理者学法用法的能力,提高其法律意识,最后从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正>【设计理念】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会导致父母或老师与孩子之间尊重和信任缺失,影响亲子或师生关系和谐;学生之间因为好奇和无知,故意宣传同学的私人信息或私事,不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也会造成同伴关系不和谐。要让学生了解并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懂得尊重他人的隐私权,懂得与父母及老师良好沟通,与同学平等交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隐私权,尊重自己及他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的来临,个人信息隐私权面临被侵犯的可能,个人信息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文章从传统隐私权的概念出发,揭示网络时代隐私的主要表现形式——个人信息隐私权的内涵和主要内容,在分析我国个人信息隐私权被侵犯的现状的基础上,倡导遵循基本原则,明确具体规则,采取综合措施,以进一步加强对我国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人权保护已经引起公众的关注,作为人权之一的消费者隐私权不断受到侵犯的事实使得人们开始走上了新的维权之路.在我国也频频出现各类侵犯隐私权案件,纵观我国法律却没有将隐私权明确作为独立人格权,特别是没有专门法律保护这一权利从而人们对于隐私权保护陷入无法可依的现状,消费者在受到侵害时无法获得有效的法律帮助.为了使我国法律建设进程能和国际接轨,加速我国的经济发展步伐,完善隐私保护相关法律,是人们自我保护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0.
隐私是反映个人自由不受侵犯的个人权力。我国的隐私权研究起步较晚,《民法》中至今没有明确的隐私权概念,对隐私权的保护涵盖在名誉权中,这种间接的保护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侵犯学生隐私权的事件和以侵犯学生隐私权为由的诉讼却时常发生。学生的大量个人隐私信息较集中地记录在教育档案上,因此,在学生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逐渐增强的社会背景下,学校要正确使用教育档案,避免侵犯学生隐私。目前,我国对学生隐私权的研究还十分不成熟,对学生教育档案隐私的研究也十分欠缺,借鉴国外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于制定适合我国实际的隐私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