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赵景深在《戏曲笔谈》中说:“《元刊本古今杂剧三十种》中有关汉卿的《诈妮子调风月》,这是一个光辉灿烂的好剧本,可惜主要只有唱句,宾白极不完全。大家好象‘猜诗谜的社家’,来猜这个剧本。”《诈妮子调风月》是关汉卿杂剧创作中并不逊色于《窦娥冤》的相当成功的剧本。本文仅从剧本的女主人公——燕燕形象来重新探讨一下作品的主题。 《诈妮子调风月》共四折,主要写金朝洛阳地方一个贵族家聪明能干的侍婢燕燕被小千户诱骗上当,悔恨交加,但历经曲折,最终通过调和,终于做了小千户的小夫人的故事。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主人公为争取自己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尊严与地位而努力挣扎、奋起抗  相似文献   

2.
太田辰夫先生根据情理推测元刊杂剧《诈妮子调风月》男女主人公的关系,认为他们是乳兄妹。本文通过对相关论据和作品文本的分析,认为在没有其他资料佐证的情况下,这一论断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3.
太田辰夫先生根据情理推测元刊杂剧《诈妮子调风月》男女主人公的关系,认为他们是乳兄妹。本文通过对相关论据和作品文本的分析,认为在没有其他资料佐证的情况下,这一论断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4.
合情入理的大团圆结局——《诈妮子调风月》结局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春艳 《文教资料》2007,(20):84-85,83
本文针对关汉卿杂剧《诈妮子调风月》的结局进行了探讨。认为婢女燕燕做了贵族官僚的少爷、世袭千户的"小夫人",既符合社会现实,又是情节结构的合理发展,也突出燕燕倔犟的反抗性格,更表现了关汉卿对人性的尊重。  相似文献   

5.
铺:象声词,吹气声。元本《诈妮子》三折“紫花儿”曲;“呼的关上笼门,铺的吹灭残灯。”《元剧俗语方言例释》里,把“铺的”解释为“忽的”。这样解释恐怕是需得商榷的。四川方言中,常常把“铺”这个字音作为吹气的象声词来使用。如说“你铺的一口就将灯吹  相似文献   

6.
《调风月》是充分体现戏曲家关汉卿的艺术功力的杰作。该剧曲词完整而宾白不全,尽管前辈学者对这个剧本进行过潜心研究,解决了许多难点和疑问,但人们对剧本的理解仍然存在分歧,其中,对该剧悲喜性质的归属就是一个争议焦点。笔者认为,郑振铎、赵景深、张庚等老先生认定该剧为喜剧的结论颇有道理,①问题的关键是在老先生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认识《调风月》所包容的喜剧意蕴,这个问题解决了,该剧性质的归属便有了坚实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明环翠堂刊本《天书记》缩微胶卷为《重订天书记》的初刻本。这个版本在国内极少被关注。它的部分曲文选入明戏曲选本《月露音》,清北京高腔百本张本《孙乍(诈)》是其改编本。正字戏传统剧目《马陵道》的一出《闯宫》(《装疯》)也源自初刻本。  相似文献   

8.
《风月宝鉴》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乃因之。”红学界根据这条畸批从二十年代起就研究《风月宝鉴》,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认为《风月宝鉴》“竟是以薛家为主线的”①,有的认为“我们能够确定王熙凤是雪芹旧作《风月宝鉴》的第一女主角的话”,那么,贾琏“只有他才适合担任原《风月宝鉴》第一男主角”,②可见至今谁也没有研究出《风月宝鉴》的真面目。有的论者干脆否定它作为《红楼梦》初稿的存在,认为“雪芹曾有一本名叫《风月宝鉴》的书,乃是他弟弟棠村写的序”,所以“‘序’就是这本《风月宝鉴…  相似文献   

9.
嘉靖锦本《沉香》声腔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嘉靖《风月锦囊》本戏曲选出《刘昔投店》是久已失传了的宋元南戏《刘锡沉香太子》在明代流传时改编了的传奇。该剧为民问改本,改写的成分很多,既吸收明代说唱艺术,又直接采用民歌、谜语入曲。从演剧的流行地域、使用的方言等多项考证,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该剧属于明代弋阳腔传奇。  相似文献   

10.
一、前二十八回风月笔墨的删改众所周知,《红楼梦》非一次成书,而是作者“披阅十载,增侧五次”的结果,有一个不断删改、润色的过程,并且最后也没有完全修订好。在这一增删过程中,由《风月宝鉴》到《红楼梦》无疑是成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删改①,把一部主旨为“戒妄动风月之情”的作品改写成了一部主旨为“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的艺术瑰宝。《红楼梦》到底从《风月宝鉴》承继了多少东西,或者更具体地说,《红楼梦》哪些部分较多地搬用了《风月宝鉴》的内容呢?种种证据表明,二十八回是《红楼梦》写作过程中的一个分水岭。前二十八…  相似文献   

11.
《风月锦囊》是一部明代大型曲选,现藏于西班牙皇家图书馆。20世纪80年代《风月锦囊》传入大陆,引起学术界学人的极大关注与大量研究。对前辈时贤的研究进行一番梳理,发现学人研究多集中于《风月锦囊》之整体性考证、《风月锦囊》之文献辑佚明辨与《风月锦囊》的表演艺术价值探讨上。前二者研究较为扎实,贡献最大,而后者相对较为薄弱。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元代伟大的戏曲作家关汉卿,一生创作了六十多种剧本。现在流传下来的有十八种,其中以妇女作为正面形象的就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金钱池》、《谢天香》、《拜月亭》、《调风月》、《四春园》等八种之多,塑造了众多的妇女典型形象。这些妇女形象人  相似文献   

13.
买椟还珠的遗憾──评电视剧《雷雨》结尾的改编程蓉文学名著改编成慰视作品大多逃不开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原茗越是深入人心,改编越是难调众口。由曹禺话剧《雷雨》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也未能免俗,我个人以为,它将一部紧凑、激烈、浓缩精华的高悲剧充分兑水,稀释成拖沓、...  相似文献   

14.
赵春兰 《四川教育》2012,(11):43-45
《看上去很美》由王朔的原著改编,张元导演。本片在第三届欧亚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奖;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张元获得了罗伯特布莱森大奖;在柏林电影节获得杰出艺术创新奖;意大利阿巴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第四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第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美国《新闻周刊》评价本片为一部勇敢的、表达自由的电影。BBC电影评论道:尽管张元走到了地上,但《看上去很美》仿佛并没失去直面现实的勇气,以异常独到的视角探讨了孤独与自由的问题。王朔称《看上去很美》这部电影"光芒四射",直逼十年前他本人作品改编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自有它的寓意,从对《风月宝鉴》的释名中探求其深层意蕴。对《风月宝鉴》的释读,要从反面去看,它体现了作者的色空观,是对纯真爱情的歌颂,是作者对"真情"在现实社会中的悲惨遭遇的控诉。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自有它的寓意,从对《风月宝鉴》的释名中探求其深层意蕴。对《风月宝鉴》的释读,要从反面去看,它体现了作者的色空观,是对纯真爱情的歌颂,是作者对真情在现实社会中的悲惨遭遇的控诉。  相似文献   

17.
正反悖谬风月镜——《红楼梦》对一种文化困境的意识与隐喻梅向东风月宝鉴在《红楼梦》中实际上只在第十二回出现过一次,而就有“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第一回)即把它作为总领全书的题目,足见风月宝鉴在《红楼梦》中已大有深意。甲戌本“凡例”在谈及《石头...  相似文献   

18.
《风月梦》是第一部城市狭邪小说。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考察了它的内容和特点,即对扬州城市风貌的展现、三次画舫冶游的意义以及《风月梦》和当时狭邪笔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陈正万 《文教资料》2010,(30):10-11
《红楼梦》里秦可卿的故事因袭了《风月宝鉴》里的风月情节,贾宝玉和秦可卿都是风月人物的代表,《红楼梦》删除的内容之一,就是秦可卿勾引贾宝玉的情节。贾宝玉和秦氏相狎,是人格平等、梦魂相通、体贴关爱、吟风咏月、情爱合一的两性关系,寄托了作者的追求与理想。尽管作者由于难以启齿的苦衷而删去了重要的细节,但读者还是可以通过秦氏死后宝玉的反常表现而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贾瑞和"风月宝鉴"的研究存在一些误区:把贾瑞当作淫荡的反面人物,以此作为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并据此推断曹雪芹旧作《风月宝鉴》是批判肉欲的诲淫小说。目前的研究还没有把贾瑞这个人物内涵的丰富性充分揭示出来,因而无法把握贾瑞和"风月宝鉴"对《红楼梦》全书人物的象征意义。贾瑞和风月宝鉴对书中人物的象征意义在于:《红楼梦》中人物的生命形态都如同贾瑞和"风月宝鉴"处于两极悖反的矛盾状态,并最终转向某一极端,必然走向悲剧的结局。这从小说主要人物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和贾宝玉两极悖反的生命形态和悲剧结局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