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天,我读了《绿屋的安妮》的第一至第二章,知道了这样一个故事:爱德华王子岛上有一对老兄妹,他们本想从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做帮手,却鬼使神差地收养了个女孩.她的名字叫安妮,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2.
《英语辅导》2004,(8):55-59
因一本日记而得到永生的女孩著名的《安妮日记》为荷兰籍犹太少女安妮·弗朗克所作。这本日记使安妮成为二战中最值得记忆的人之一。安妮·弗朗克于1929年6月12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出生,1934年,安妮一家迁往荷兰的阿  相似文献   

3.
<正>读后感是同学们经常写作,也是编辑部经常刊发的作文体裁。以前我们多次提示同学们,读后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它由对所读之书的内容介绍和自己的读后体会两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翻译研究注重原著与译作的对比,将翻译看作是文本之间的转换。然而翻译研究决不能忽视语言外的因素。本文就从《安妮的日记》的不同译本来分析意识形态与翻译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女作家蒙哥马利的《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世界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小说自1908年问世以来,好评如潮,主人公安妮也成为"最令人感动和最可爱的儿童形象"。为什么一个红头发的小姑娘能够承受时间的考验、穿越空间的阻隔而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呢?本文拟从取材、人物、环境三个方面探讨《绿山墙的安妮》之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6.
那是一轮红彤彤、红彤彤的朝阳,不耀眼却很灿烂,就像安妮的笑容。我看《安妮日记》的电影时大约只有五六岁,记忆很模糊。只是看到许多人住在一间类似阁楼的房子里,  相似文献   

7.
郭洁 《考试周刊》2011,(15):18-19
《绿山墙的安妮》是著名的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一部经典少年儿童著作。文章力图从安妮善良浪漫的个性价值取向、真诚互补的友谊价值取向、及时行孝的家庭价值取向、亲近和谐的生态价值取向等四个维度,指出作品对引导当代青少年走上理想的成长模式,正确对待自我、朋友、家人、自然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的改写始终都处于意识形态的影响之下.意识形态又包含两个方面: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个体的意识形态.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又体现在政治因素、社会伦理、大众心理、文化成见、审美习惯等许多方面,从个体意识形态和上述几个方面比较和分析<安妮日记>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可以进一步阐述意识形态对文学作品改写的操纵.  相似文献   

9.
《女生日记》是一本很好的书,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阿姨用非常细腻的手法,真实而生动地勾画了我们这群当代小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让人爱不释手,百看不厌。  相似文献   

10.
<正>《安妮日记》,一段悲伤的历史,一个成长的故事。合上最后一页,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种种思绪涌上心头。脑海中闪现很多词语,战争、孤独、坚强、叛逆、尊重……可有几个词,一直在耳畔回响。第一个词:战争。“战争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人们不能和平相处?难道真的是为了自由、真理和正义而战……”很难想象一个13岁少女对战争该是怎样的茫然与愤恨。  相似文献   

11.
将儿童小说《绿山墙的安妮》从生态学角度加以解读,从乡村景色、命名原则、景物主体、观察角度层面细读作品,同时结合了生态主义与女性主义的一致性,借此关注该文学作品跨国界的生态女性主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诺贝尔这个名字,你也许不会感到陌生。但,对这一句话,你是否也曾经听过了呢?“活着就要为世界做出贡献。”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绿山墙的安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蒙哥玛利的代表作.11岁的孤女安妮力图以丰富的想象逃避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种种羁绊.在想象的世界中她获得了现实社会中永远无法得到的快乐、做人的尊严和对未来的希望.她最终通过回归自然、与他人的真诚交往和自身的刻苦奋斗走出了虚幻的世界,找回自我,成长为一名富有爱心的知识女性.主人公的成长过程诠释出作者超越所处时代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密不可分;唯有人与自然的平等共处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才能构建理想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从词汇角度对<绿山墙的安妮>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和不同的目的读者,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使得译文呈现出了不同的翻译效果.总体而言,两个译本都实现了译文的目的,满足了读者不同的期待.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孝道的国家,孝亲精神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最大的不同所在。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根本,优秀传统的瑰宝。一个孝字,可以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总体特征。从一个孝字,也可以认识、把握中国古代社会的独  相似文献   

16.
古嘉惠 《考试周刊》2012,(61):15-16
《绿山墙的安妮》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孤女的成长故事,百年以来一直深受读者的喜欢。本文从人物个性、补偿心理、教育意义三个方面对《绿山墙的安妮》进行了剖析,阐述了它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二战给人类带来了痛苦的灾难,苦难出经典,二战期间出现了许多经典文学,被选入苏教版必修二教材的《安妮日记》就是经典中的经典。文章从一个孩童的视角,来阐述二战的危害,让人类灾难与心灵完美的结合,同时苦难中显示了安妮独特的正能量。本文以安妮的正能量为视角,在引导学生分析内容的基础上去让学生学会面对苦难,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8.
简评:小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分步写出了自己真实的体会和感受。歌颂了社会主义的美好,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全文条理清晰,感受深刻,对比强烈,语言流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杨荔 《考试周刊》2009,(4):29-30
露西·莫德·蒙哥玛利是加拿大杰出的女作家,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加拿大作家之一。她所写的安妮系列小说,尤其是第一部《绿山墙的安妮》风靡全球。评论家与读者对《绿山墙的安妮》褒贬不一。本文集中探讨了该小说在不同读者人群和诸多领域中的接受状况,运用接受反应理论,且以女性主义者对小说的接受与该小说在日本的接受状况为例,指明小说《绿山墙的安妮》阐释的多样性,及对不同读者人群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环境生态问题的日益加剧以及女权主义的蓬勃发展促使了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的创作与发展。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探讨了《绿山墙的安妮》(Anne of Green Gables)在主题、人物塑造以及情节构建中体现出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