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杜绝有偿新闻,是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偿新闻的出现,降低了新闻单位的信誉度,腐蚀了新闻队伍,极大地损害了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的形象。因此,在对新闻工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之时,重提反对有偿新闻,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有偿新闻.时起时伏.屡禁不止,原因在哪里.如何治愈这个顽症?值得新闻界同仁认真反思、探讨和研究。早在1981年.中宣部新闻局和中央新闻单位就共同商拟出台了一个《记者守则》,这是建国后新闻工作者第一个职业道德规范,在新闻界引起很大反响,并形成共识。十年过后的1991年1月,中国记协四届一次理事会讨论通过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人1993年7月31日.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出《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1994年,中宣部再次发出《关于坚持不懈抓好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的通知》。1997年,…  相似文献   

4.
要严格杜绝有偿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2008年11月20日中国青年报披露,只要交钱就可以在国家级刊物<报告文学>上刊登大篇幅的文章,千字千元,明码标价.……  相似文献   

5.
报纸上的有偿新闻,比较容易发现,中央明令禁止后得到一定改进。但还有一种隐性的变相的有偿新闻,则仍频频出现,应引起重视并加以禁止。譬如说,记者采写的批评稿,在编审待发过程中,被批评者找领导托熟人,给报社打招呼说情。记者和报社有关人员迫于压力或人情,最终不能坚持原则,放弃了批评报道,未被公开批评的单位或个人,作为补偿给有关负责人送红  相似文献   

6.
据2008年11月20日中国青年报披露,只要交钱就可以在国家级刊物<报告文学>上刊登大篇幅的文章,千字千元,明码标价.……  相似文献   

7.
郑式平 《新闻实践》2007,(4):32-32,33
有偿新闻不自今日始,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偿新闻的表现方式层出不穷,其危害也日显严重。不管有偿新闻的表现形式有多少,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利益二字,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几大表现:  相似文献   

8.
"有偿新闻"一语已并不新鲜或秘密,采访对象的礼节性"致谢",逐渐变质为带有功利性的"偿予",小部分觉悟低下的记者在"有偿"的腐蚀下,逐步发展至对"有偿"的暗示获取甚至变象索要。这严重地腐蚀着记者的心智及新闻媒介的整体形象。现今,作为新闻报道,除监督性和调查性新闻外,凡正面褒扬类新闻大多很受采访对象欢迎。由此,在新闻采访中,  相似文献   

9.
"有偿新闻"是我国社会向市场经济转轨以来,在新闻界出现的腐败现象。"有偿新闻"并不是新闻单位与受众之间的正当交易行为,而是以发布或不发布"新闻"为条件向"新闻"中涉及的对象获取非法利益。鉴于"有偿新闻"破坏新闻业的信誉,有关管理部门屡加禁止。《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和《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都有新闻采编人员不得利用采编报道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向采访对象或利害关系人索取财物和其他利益,或者借舆论监督进行敲诈勒索、打击报复等规定。  相似文献   

10.
杜绝有偿新闻 提高媒体亲和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春波 《新闻世界》2010,(9):123-124
有偿新闻是一些不正之风在新闻工作者中的反映,它不仅违背了新闻的基本原则,而且严重损害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声誉。本文通过说明有偿新闻的有害性以及新闻亲和力的作用,提醒广大新闻从业人员要杜绝有偿新闻,写出受众喜闻乐见的具有亲和力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中宣部、广电部、新闻出版署、中国记协联合召开全国新闻系统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电视电话会议,并在会上公布广新修订的忡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宣部等四部门制定的《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记协的《关于建立新闻工作者接受社会监督制度的公告》。这是我国新闻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新闻工作者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活动的重要举措。我们军队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模范执行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2.
吕静 《记者摇篮》2007,(8):30-30
有偿新闻的出现,是商品意识、市场交易,以及其他各种利己主义思想在新闻工作中的反映,它一出现便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严令禁止,新闻工作者严厉谴责,但直至现在有偿新闻在部分新闻单位依然存在。有偿新闻已经成为新  相似文献   

13.
二月六日,新华社播发了一篇题为《离休干部张福保自办苗圃义务植树》的新闻,接着就有读者来信指出这篇新闻严重失实。新闻里有这样一句话:“他(张福保)从一九七二年开始,每年都自费花上几百元钱买来树苗进行移栽培植。”读者来信指出,这样算,十来年张福保为办苗圃似乎就花了几千元。警备区的干部战士为此议论纷纷:义务办了两小块苗圃,  相似文献   

14.
杜绝有偿新闻,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而严肃的工作,也是其职责所在,直接关系到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是争取受众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浅议“有偿新闻”张岩“有偿新闻”,这个与改革开放进行曲十分不和谐的“杂音”,已经干扰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引起了业内人士和广大读者日益严重的不安。1993年9月,中宣部即明确规定不得搞各种形式的“有偿新闻”。但此后尽管中央有关部门三令五申,“...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国报纸上出现了一件新鲜事,叫“有偿新闻”。怎样看待“有偿新闻”?这是当前新闻工作中一个值得考察的问题。一目前我国报纸上出现的“有偿新闻”,大体上可以分为四大类: (一)零售类。这类“有偿新闻”大多数是记者干的。办法是:你给我钱,我给你写稿。这类“有偿新闻”交易都是秘密进行,悄声无息,极为神秘。 (二)批发类。这类“有偿新闻”大多数是报社编辑部门干的。办法是:由编辑部门出面,找有钱的单位和有钱的个体户“赞助”,与“赞助”者联合“主办”或“合办”或“协办”报纸专栏。近年来,由于这种批发类“有偿新闻”很多,有钱的单位和有钱的  相似文献   

17.
据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署、全国记协今天在京联合召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国新闻系统深入贯彻十五大精神,贯彻落实中纪委三次全会和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工作,充分发挥全国新闻系统43家精神文明示范单位的作用,树立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传统人事制度的变革,人才流动日益频繁,记录个人成长历程的人事档案的作用如今渐渐被淡化,“弃档”一族越来越多。“弃档”人群的构成:第一类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按有关规定,大学生毕业后经个人申请,档案可以在学校寄放两年。没有找到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将档案留在了学校,只身外出打工,处于频  相似文献   

19.
叶刚 《河北广播》2007,(2):63-64
有偿新闻是世界各地的新闻传播中都存在的不良现象,是腐败现象在新闻界的延伸和具体体现。社会各界对有偿新闻都一再反对,然而却是屡禁不止。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后,新闻界禁止“有偿新闻”已初见成效。但要持久有效地杜绝“有偿新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本刊发表的这组文章,透视和剖析了形形色色的“有偿新闻”,并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对于我们把《通知》精神真正落到实处,不无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