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当前高职院校选修课程开设中课程系统性较差、选修课开设"名不副实"、选修课执行难度大、教学效果差、学生选课盲目等问题,分析了高职院校学分制管理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选修课程开设模块化的改革方案:一方面,通过课程的模块化设置,提高系统性;另一方面,通过对选修课程的必修管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校公共选修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在高校的公共选修课实施中,存在课程设置随意,学生学习效果差,教学监控策略不完善等问题。高校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心,对公共选修课需要从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制度和措施上的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学分制是高校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学分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导师制";加快选修课课程的建设;强化选修课过程的管理;营造学分制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4.
19世纪60年代,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艾里奥特认为:当学生学习他们喜欢的、或自己具有一定天赋的课程时,他们的心智才会得到最好的发展。于是,哈佛率先在学生学习上采用“选修课制”,在课程管理上采用“学分制”。由于哈佛实验的成功,这种模式相继被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学所采用。此后,为了打破传统的欧洲“七艺”在美国基础课程设置中的统治地位,强调一切学术性科目都具有同等的价值,教育专家们呼吁:中学也应实行学分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又率先在中等教育中使用这种模式。目前在高中阶段实施学分制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美以及亚洲的日本、…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职教理论界与广大实践工作者围绕如何构建面向21世纪的职教课程模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索,以不断满足未来社会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在人们提出的多种课程模式中,设置选修课的理念(包括限制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已成为广大职教工作者的共识。 设置选修课,尤其是设置任意选修课(学生自主选课),不仅是课程模式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结合我校教学改革实践就如何设置任意选修课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设置任意选修课的基本情况 我校从1995年开始研究学分制,1998年秋正式…  相似文献   

6.
19世纪60年代。时任哈佛大学校长艾里奥特认为:“当学生学习他们喜欢的、或具有一定天赋的课程时,他们的心智才会得到最好的发展。”①于是.哈佛大学率先在学校课程设置中采用“选修课制”.在课程管理上采用“学分制”。由于哈佛大学学分制实验的成功,这种模式相继被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学所采用。此后.为了打破传统的欧洲“七艺”在美国基础课程设置中的统治地位,强调一切学术性科目都具有同等的价值,教育专家们呼吁:中学也应实行学分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又率先在中等教育中使用这种模式。目前在高中阶段实施学分制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美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和印度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当今在各高校及职业学校中实行的学分制进行探讨,从其特点、利弊、对课程设置改革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意义几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旨在于通过类似的探讨,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准,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石西昌 《大学教育》2013,(16):24-26
在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冶金工程专业教育应着眼于"大冶金",以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引导学生继续学习为目的进行课程设置。应精简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减少必修课和限选课的学时,增加自由选修课的学时,把更多的学习空间交给学生。在课程设置方面,合并原轻、重、稀冶及钢铁冶金的专业课程设置模式,设立冶金工艺学。为了减少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知识体系的断链,设立导师制,指导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和个人特点进行培养计划的制订。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及学生的英语学习多样化需求的出现和社会对各类英语人才需要的增多,各高校陆续展开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尝试。选修课设置的合理性及各相关管理制度的规范是选修课程体系建设成败的关键。课程设置本着因才施教原则,既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又要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同时注意突出学校专业特色。本文依据需求分析理论,探讨选修课内容的设置,并提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我国高校的学分制教学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学分制学籍管理中的标准问题.大多数高校以学生学习量作为升留级、退学及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标准,然而由于课程改革的滞后和选修课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以所修课程门数来表示学生学习量的教学管理模式与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没有多大区别.二是绩点制问题.绩点制原本是在学分制基础上为有效区别学生学习质量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其所产生的作用与传统的百分制记分方法没有多大区别,而且还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高校的学分制学籍管理,值得人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晓蕾 《海外英语》2013,(5X):106-108
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入,21世纪的中国需要大批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应用型英语人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已经刻不容缓。该文提出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相一致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各高校应充分发挥学分制优势,适当调整英语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及比例,使人才培养目标下课程设置的模块更加科学有效。为适应市场需要,实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该文认为一般性地方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大致应包含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英语专业技能和基础语言文化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及实践创新课程模块。最后,该文指出了当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本科生导师制的建立及其有效性;2)师资力量与课程设置的配套。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高校实施学分制、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这一重点课题,提出了优化教学计划的原则:优化学分制教学计划的策略:总结了实施后的一系列成效.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一轮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普通高中开始实行学分制。实行学分制管理的普通高中开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课程及大量选修课。构建了一种多元化、有较大弹性、动态的课程结构。这有力地推动了学校课程开发和学校课程的多元化建设。实行学分制管理的普通高中.适应了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改变了传统教育“统得过死,求全划一”的弊端.在更大范围内实行了因材施教.保证了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3+X”的高考改革,普通高中积极进行探索,其中以学分计量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学分制”的实施,成为学校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分制的主要优点是便于根据受教育的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受教育的自主性,有利于强化目标管理,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普通高中不宜把“学分制、当作一项教育政策强行加以推广,而课程设置是实行学分制的核心问题,师资力量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谈高教自学考试学分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从1981年开考发展至今,以其广泛的生源,良好的社会信誉,灵活多样的办考形式,严谨、开放的考试制度,以及产生的巨大的社会效应,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突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框架,是中国教育制度史上的一项创举。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实行了学分制这样一种具有较大灵活性的自学考试的管理制度。一、改革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行的学分制势在必行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行的课程学分制,是在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的基础上,制定出的一种对自学考生的考试管理办法。学分的设置是以专…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课程设置模式,通过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采用“宽基础、活模块、重实践、多方向”的模块化课程模式,能够较好地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学分制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突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一专多能实用型人才的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本文还对实施性学分制教学计划的制定原则、课程结构、模块设置、学分比例、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进程安排等问题提出了基本要求。力求使学分制教学计划的制定能够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引进学分制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分制下文化基础课的课程设置是这场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文化基础课课程设置应遵循的原则和实践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力求使学分制中的文化基础课课程设置更趋科学化和合理化。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已不能满足学生不断提高的英语水平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明确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教学目的,积极调整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并对其进行管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介绍了大学英语选修课的问题和现状并了解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希望能使大学英语选修课在英语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林静 《教书育人》2006,(1):22-24
学分一词来源于英文“Credit”,可以将其解释为“对学生完成一门特定课程予以承认的证明”。学分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并发展于美国,并在随后为其他许多国家所采用,成为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选课制与弹性学制相结合是学分制的两大基本特征。由于学分制在教育理念、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独特功能,学分制在中国很多高校逐渐得到推广,已呈现程序化、系统化和成熟化的特点,但也出现了发展中的瓶颈,具体表现在:学分制弹性不够,选修课制度还不完善,学分制管理与现行政策不配套等,造成了学分制的封闭发展,直接影响到学分制的有效实施。笔者认为引起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学分制改革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20.
赵炜 《云南教育》2003,(9):31-32
当前,以能力本位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正在中等职业学校广泛开展。各个学校在改革过程中,关键是要根据自身实际,找准切入点,建立更加灵活的教学管理模式。为了适应社会需要,贯彻素质教育要求,根据国家教育部及省教育厅有关在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文件的要求,我校对学分制进行了尝试。从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在2001级各专业中试行学分制,现在,2001级、2002级已纳入学分制运行。在实践学分制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学分制由于学制的弹性和选修课的多样性,打破了学年制整齐划一的做法,可以较好地满足学生不同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