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子休眠与致休眠因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种子休眠是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其有益的生物学适应特性。种皮效应、光、光敏素、植物激素等内外因于均影响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2.
浅谈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及破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种子休眠是指一个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萌发的环境下仍不萌发的现象。种子休眠是种子的一种生理现象。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纷繁复杂,破除种子休眠的方法更是千差万别。本文试就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及常规破除方法分别加以概述。 一、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 1.复被结构的限制 所谓复被结构是指胚的外围结构。这些结构包括果皮、外果皮、外研、内释、颖片、种皮、外胚乳和胚乳等。其中种皮是多数因复被结构限制而引起的种子休眠的主要结构。复被  相似文献   

3.
王枣子为香茶菜属草本植物,具有较好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以当年王枣子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快速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的最佳方式.采收处于休眠期的王枣子种子,采用低温、赤霉素(GA_3)、超声以及综合处理,获得破除王枣子种子休眠的条件.结果表明,低温、赤霉素(GA_3)和超声处理均能一定程度解除王枣子种子休眠,但低温和GA_3处理对破除种子休眠的效果有限,萌发率在2.5%~6.1%之间;而超声处理能有效促进种子萌发,处理5 min能将种子萌发率提高至30%以上.当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处理时,4℃低温处理14d、50 mg/L GA_3浸泡6 h、超声处理5 min能将王枣子种子萌发率提高至37.6%,有效破除王枣子种子休眠.本研究获得休眠期王枣子种子萌发的优化条件,打破开展王枣子种子、萌发分析或组织培养受到的季节限制影响,有助于促进该药用植物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2015,(19):34-35
一直以来,如何弄清地球上的生物总量以及它们的全部特性,是现代生物学面临的一大难题.早在250年前,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就将“双名法”(依照对生物种类的命名规则给生物命名的形式,每个物种命名的名字由两部分构成:属名和种加词)引入到生物学中,并且确立了鉴定所有生物物种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5.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是中国特有的单属单种植物,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具有重要的学术、经济价值.因其分布范围窄、适应性弱、种子萌发率较低,人为破坏严重,使其有濒临灭绝的危险.致其引种、异地保护困难,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不能深入进行.珙桐的抗性生理、种子休眠、萌发生理等的研究进展,为珙桐的引种驯化,提高其种子萌发、幼苗成活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浅议生物的共同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中的所有物种都处于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内的物种进化是在生态关系中实现的,在自然界中不存在孤立的物种进化。物种进化受到系统内其他相关物种的制约。因此,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内的进化,表现为该物种与其他生态相关的物种,以及相关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协调以及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7.
传粉生物学是研究与传粉事件有关的种种生物学特性及其规律一门学科,也是植物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中国濒危植物杭州石荠苎(Mosla hahgchouensis matsuda)与同一种对的石香薷(M.chincnsis Maxim)、同是天涯沦落“种”的濒危植物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ticosus(Rupr.et Maxim)Maxim.的传粉系统,繁育系统,花生物学特征以及保护生物学等方面的内容,探究物种导致濒危的关键环节,以达到保护物种,研究物种进化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以人教版教材“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内容为基础,以玫瑰种子为材料,进行探究实验“植物激素破除种子休眠”的设计与实践,通过探究不同激素处理对玫瑰种子休眠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活动过程中促进教材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与综合分析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地调查和区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绍兴镜湖湿地的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表明该地共有维管植物359种,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这与该地处于亚热带以及人为影响有关.该地的湿地植物有187种,占物种总体比例较低(52.1%),建议在今后的修复和建设中应多培育湿地环境和湿地植物.  相似文献   

10.
外来物种入侵被认为是生态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主要原因之一.外来物种火炬树具有许多优良的生物学特性,但又具有许多入侵物种的特性,如适应能力极强,耐瘠薄、耐干旱、耐盐碱、抗严寒以及极强的侵占力、繁殖力和极广阔的生态位等.火炬树的快速繁殖,有可能造成高风险入侵,会危害农田、公路及排挤本地物种,影响本地生态系统.因此,要慎重引种火炬树,不宜大面积应用;要合理安排应用空间,并适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