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考复习阶段,有些教师大搞“题海战术”,学生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题目,忙于应付,疏于思考,常常出现“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没有内化知识,因此面对物理题目独立完成时无从着手。  相似文献   

2.
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也不知道如何细致审题。题目一拿到手,还没有把内容真正弄明白,就盲目去做,结果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应当教会学生仔细审题。一、斟字有些应用题中的一些关键字眼很重要。像“多”、“少”、“还”、“又”等,有无此字,题目意思差别很大。我们要教育学生在审题时特别留心,不要让它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有时可用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例如:王师傅要加工320个零件,原计划用10天完成,实际提前2天完成,实际每天多加工多少个零件?如果我们把题目中的“多”看丢了,则题目就变成了…  相似文献   

3.
一、观察是写作的前提学生写作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其症结就在于缺乏有意识的观察、认识和思考。主要表现为:1.熟视无睹。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每个学生都置身于生活之中,但是由于对生活缺乏有意识的观察,没有挖掘“源头”,因此提笔写作文时,也就没有滚滚而来的“活水”。如以《校园新貌》为题作文,学生面对每天生活、学习、活动于其中的校园,却不知“新”在哪里,因此写作之前,教师要提供一些具体的题目,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如《花坛》、《看我们的教室多干净》、《寝室里的名言角》、《食堂…  相似文献   

4.
张丽 《中学理科》2007,(12):57-58
在许多物理题目中,题目本身除了有较明确的已知条件外,还常有一些不引人注意、易被忽视的条件,而这些条件对于题目的解答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儿姑且称这些条件为隐含条件.面对这些题目,很多考生深感“条件不足”而一筹莫展,于是隐含条件在题目中将成为这些学生的“神秘杀手”.在这类题目中,这些“神秘杀手”就在跟学生进行着“捉迷藏”,若想把这类题目轻松的拿下,就需要我们的学生有较敏锐的洞察力把“神秘杀手”给“捉”出来.那么,物理题目中的“神秘杀手”在哪里呢?我们又怎样去“捉”它们呢?这儿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常见几种出现“神秘杀手”的情景.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面对题目中已知条件的错误,是轻描淡写还是深究深挖;面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失误,是直接给出答案还是引导探索;面对题目解答出现答案“超纲”的情况,是让其放弃还是迎难而上.本文就数学教学案例中出现的错误,结合以上情况谈一谈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6.
“学习平面几何,难在引辅助线”,常听学生这样反映.的确,辅助线没有一个通用的引法,去适用于千变万化的题目.若辅助线引不出来,常常面对题目一筹莫展;一旦引出,难关自破;如果  相似文献   

7.
作文课上,总听到学生一声长叹:“哎!”然后。或者低下头去翻作文书.或者冥思苦想一番。整节课也不动笔。这让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发出慨叹:“作文教学难!”是的,作文教学没有现成的教材.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就是一个题目接一个题目让学生写,写完批,批完又写,似乎写尽题目,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提高。  相似文献   

8.
丁家才 《海南教育》2014,(18):32-33
纵观人教版小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至六年级的习作训练,都是采用“命意”方式来要求学生作文的,“命题”的几乎没有。但学生的习作又不可能没有题目,而且学生考试的时候,作文不写题目也是要扣分的。所以怎样指导学生命题,就成了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1.病例。师:这次作文是写一件让“我”感动的事,有些同学的题目是《一件令我感动的事》《令我感动的一件事》《我最受感动的一件事》。这些题目老套,没有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生命力。(课件出示:题目要有个性。学生齐读。)  相似文献   

10.
一、“一题多体”,即用一个题目一次写出多篇文章,在定体上求异。大家知道,入格训练阶段强调一题一体,要求学生面对一个题目通过审题确定一种文体。出格训练承认题目与文体之间的因果关系,但又不囿于“一题一体”的固定模式,主张从题目的实际出发,对题目做多侧面多...  相似文献   

11.
家长会上我不断地叮嘱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问老师.”于是只要我走进教室,总有学生找我:张老师,这道题怎么算呀?以前我总是接过学生的题目读一遍,然后滔滔不绝地边讲边画图,还总是问学生听明白了没有.有时候我刚把题目读完,学生就“哦、哦,我明白了,老师我会了”.我问学生:“为什么我一读题,你就明白了?”学生说:“刚才我没读明白.”后来有学生问我问题时,我就说:“把题目再读一遍,出声读,用手指着读,一遍不明白再读一遍.”五年级时有一个学生最多读了11遍,终于读明白了题目,自己解决了问题.数学题一定要读,当然数学的读与语文的读不同,语文的读是朗读,而数学的读需要边思考边读,而且读和思考要留下“脚印”,不动笔墨不读书.  相似文献   

12.
“经验,也是一种束缚。”初见这句话,是在一 本广告杂志上,所说的是在广告创意中经验对青年人思维的束缚。   其实,我们的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长期以来,教师虽然面对的是同样的教材,却面对着一届届不同的学生,但是许多老师所设计的教案却是从没有改变。那些或是感悟于特级教师的精美教案改编的,或是从某一参考资料上“克隆”下来的,久而久之就成了自己所谓的“经验”,周而复始地授之以不同的学生。当面对同一问题,同一题目时,总是采取一贯所用的方法或手段去处理解决,还美其名曰“经验丰富”。殊不知,这样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上课铃响了。面对陌生的班级,袁老师从容地开始讲课。在板书课题后,袁老师以亲切的语调问学生:“从题目来看,这篇课文是什么文体?”立即有学生举手回答:“议论文。”“你怎么看出来的?”“因为题目的第一个字是‘谈’。”“好,这位同学说得对。题目中有‘说’、‘谈’、“论’这些字,常常是议论文的标志之一。”(评:教者从解剖题目入手,通过启发,把鉴别议论文的一般方法教给了学生,话不多,却无形中传授了新知识。)教师接着说:“那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议论文该怎么学,又该怎么写。议论文是讲  相似文献   

14.
赵金英 《教师》2015,(6):21
学生面对题目,手底下没有足够的材料,思路闭塞,又不善于表达,便总觉得无话可说.那么,怎样才能有话可说? 一、勤于积累,丰富大脑的粮仓 无话可说,是因为学生的肚子里没有可说的东西,即大脑的仓库里无储存.正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大脑的仓库内没有一定的积存,写作时只能是为难,只能是胡编乱造.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在崑山县菉葭区的菉葭、花家桥、天福庵及徐公桥等四个中心小学内,配合各校的校长、教导主任,检阅了一部份学生的写话作业,发现了很多问题,而且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我们发现在写话的命题方面,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忘记了自己教学的对象,命题离开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如让四年级的学生写“怎样帮助军属劳动”,由于学生没有实际经验,结果无话可写,只说了一大堆空话;有的教师出了一个题目叫“春耕”,结果大部份的镇上学生,就只能写一些“土改后,农民翻了身,要加紧春耕”。二、题意不明确:如“少年儿童队”、“迷信”、“爱国卫生运动”等题目,儿童就不知道要写些什么,怎样写法。三、题意重复:有的教师第一次叫儿童写“我的学校”,第三次又出了“怎样爱护学校”的题目。有的班级学生共写了九篇,其中却有“做一个毛泽东时代的好学生”、“我的希望”、“期中测验后的感想”及“怎样遵守学生守则”等四篇意义相近的题目。于是学生就普遍“炒冷饭”,有一个学生把“我决不打人骂人”这  相似文献   

16.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一学生首先碰到的难点,同时也提供了培养分析能力的极好机会。对应用题列方程没有机械刻板的方法,全靠根据题意分析。一个学习较好的高中学生可能一看题目就能写出方程来,一个刚进初中不久的学生就没有这个本领了。在开始讲授时,重要的是建立起合适的思考程序,也就是说,教师要指导学生按步骤解答问题。第一步:理解题意。在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事,学生向教师发问:“老师,这个题我不会做。”当老师与发问学生一起看题时,发问学生未等老师开口,就连说会了会了。这充分说明理解题意的重要。要正确理解题目里某些语句的意思。比如,在匀速运动里的速度是每天、每小时、每分钟还是每秒钟走的路程。第二步:设立未知数。设立未知数,一般说来是题目问什么,我们就设什么。有的题目问的是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学法指导的几种基本模式(之三)北京魏威,石世伟(四)导引式当学生面对一篇有相当难度的阅读材料,面对一道综合程度很高的测试题目,面对个对思辩能力要求很高的作文题目的时候,他们就必须具备相当的分析能力,否则无法“胜任愉快”。而要具备这种分...  相似文献   

18.
刘锴 《老年教育》2011,(2):39-39
作文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为题写一篇作文。作文收上去后,老师发现有一名学生把题目改成了《早起的虫子被鸟吃》。老师认为这个学生写得太离谱,不仅擅自更改题目,内容还背离人们一般的认知标准,就狠批了这个学生一顿。学生不服,与老师争辩起来,老师更加恼怒,认定这个学生将来肯定没有出息。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个被老师认为“肯定没有出息”的人,写出了《皮皮鲁》等一系列广受好评的童话故事,他就是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童话大王”郑渊洁!  相似文献   

19.
自从上了六年级,学了分数应用题,我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变单位“1”的题目。可面对这类题目,我总有点力不从心。一天我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不会“写作”,看到材料后的第一感觉就是“老虎吃天无处下手”。因为这类题目通常会要求学生自定题目,明确主题,突出观点,充分利用所给材料,进行古今中外的多向比较,所有这些都使学生倍感陌生,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主要存在题目不合理、没有观点、对材料利用不充分、缺乏中外联系的理解与思考、没有史论结合和语言文字发挥不通畅等问题。这一切都显示了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论述能力培训这一环节的缺陷,而这些缺陷一旦到了高三再纠正就为时过晚。所以,论述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教学的始终。一、充分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