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执行能力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瑾 《科技与管理》2008,10(3):116-119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当前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高校应急管理的水平,对高校应急管理执行能力的量化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分析了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执行能力评价的重要性;然后在模糊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专家群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校正一补偿评价法把专家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执行能力的评价和对专家评价水平的评价综合起来,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这种方法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执行能力中的具体应用,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为量化评价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被强调,而政府应对频发的突发事件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管理是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科学地评价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有助于推进政府管理能力,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本文结合国内外应急管理的评价性研究成果,采用WSR系统方法,系统性地构建了由四个一级指标及其下5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政府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性,建立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模型对突发事件政府应急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长沙市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实际应用,表明该评价方法操作性强,对整体数据的运算性强,能科学、客观、有效地对横向政府间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分析突发事件的特点,然后针对这些特点分析有效的应急预案应该包括的要素,从而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进行准确的评估,保证预案能够取得理想处置效果。最后从突发事件本身和预案两个方面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应急物流中心是非常规突发事件下实现物资有效调度与配送的关键节点。首先分析和总结了应急网络的概念和拓扑结构、特征以及规划,然后通过探讨应急物流中心的分类、功能以及建立的原则,重点对建设应急物流中心的策略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当前非常规突发事件下应急物流中心的建设和绩效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文化、社会全面转型的特殊时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类突发事件正冲击和困扰着高校,大学校园的安全问题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文章描述了高校突发事件的内涵,列举了高校突发事件的分类以及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的占比情况,并从社会自然因素、高校管理因素、家庭教育和个人成长因素等方面分析了高校突发事件频发的原因,针对高校应急教育滞后、家庭危机意识启蒙不足、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应急能力不强的现状,从加强突发事件管理、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培养应急管理队伍、健全安全教育培训机制等多个角度提出了以加强突发事件管理、强化应急教育等手段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6.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战略地位重要,所以做好三峡坝区安全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从如何加强三峡坝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入手,阐述加强三峡坝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意义,找出存在问题的环节,提出了从强化应急预警机制、完善应急联动系统、健全信息传播沟通机制、创新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等方面,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熵权模糊法的公众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英华 《科研管理》2014,35(12):183-188
以公众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能力为研究对象,本文构建了公众应急能力评价方法。该方法在构建公众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设计了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建立评价矩阵对公众应急能力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为加强公众应急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训,提升公众应急能力和抗风险综合素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力求最大程度地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并尽可能减少其带来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但在实践中,我国的应急管理制度还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物,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所造成的灾害也不容忽视。在当前科学技术尚不能对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做到完全有效预防的背景下,本文以高速公路突发事件为研究对象,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特点入手,分析如何依托科技支撑建立一个高效的应急管理系统,以便尽量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各种损失,更好地发挥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应急能力评价体系是检验城市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所拥有的人力、组织、机构、手段和资源等应急因素的完备性、协调性以及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依据。对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应急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为我国应急能力评价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面临着三个方面的重要突破:一是从静态能力建设向动态能力提升的方向转变,急需提升应急反应过程的综合组织能力、面向动态过程的决策指挥和调度能力、不同部门间的协同与协作管理能力、资源优化与配置能力;二是从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管理的有效过渡,进一步强化事前的预测和预防.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借助预案体系的支持从被动处置向计划应对的方向转变,更好地实现从容应对:三是应急管理模式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科学使用和合理配置资源、注重质量效果、适度提高资源效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界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能力、分析其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能源产业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建立了新能源产业发展能力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模型,综合评价与分析了新能源产业发展能力,并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新能源产业、提升新能源发展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阳 《现代情报》2019,39(5):17-23
[目的/意义]研究面向城市应急管理的情报能力建设问题,既是大数据时代城市应急管理变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城市智慧应急的重要途径,能够推动应急管理情报支持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方法/过程]立足情报能力与城市应急管理之间的逻辑关系,阐释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的内涵,从多维视域探讨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分析新时代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建设的发展机遇。[结果/结论]情报能力建设是城市应急管理的关键支撑。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建设涉及情报资源、情报人员、情报管理、情报技术、情报实战等多方面的内容。目前,应抓住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情报治理创新两个方向的发展机遇,支持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的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14.
齐海丽 《学会》2009,(7):15-18
新农村建设是在席卷全球的共同治理模式背景下提出的。从理论上看,多中心理论为农村民间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现实诉求中,农村组织的缺位使其参与更具迫切性。虽然农村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农村民间组织角色发挥的因素。因此,应该从政府的扶持与支援、农村民间组织自身管理模式的创新入手,培育和发展我国的农村民间组织,保障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发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新区迅速向城市近郊甚至远郊渗透,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改善城郊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文从发展的角度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构建城郊生态网络之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超 《科教文汇》2011,(34):203-204
发展农村文化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乡村图书馆的现状与问题入手,论述了乡村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提出了加快乡村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周涵佳 《科技广场》2013,(8):195-197
本文介绍我国新农村建设下农村公路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公路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下应急物流中心能力评价指标选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彤彤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32(3):247-250,254
应急物流中心是非常规突发事件下实现应急物资有效调度与配送的关键节点,其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对应急物流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当前应急物流中心能力评价预选指标进行分类,去除掉不合理指标,识别出应急物流中心能力评价指标的关键要素,构建了一个合理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西部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由于各种原因,西部民族地区存在重义轻利、保守、商品经济意识淡薄、乡土观念浓厚等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非正式制度。这些非正式制度对市场经济有一种强大的排斥力。因此,必须用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非正式制度代替与市场经济发展相悖的非正式制度。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民培育与甘肃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苟颖萍  卫东 《未来与发展》2011,34(2):106-109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以民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地处西部地区的甘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艰巨,广大农民自身素质偏低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巨大障碍。建设新农村就必须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