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刑讯逼供是封建专制纠问式诉讼制度的产物,它严重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现象屡禁不止.司法工作人员必须端正思想认识,确立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诉讼价值理念,实行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要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和随时获得律师帮助权.必须保障司法经费的充足给付,加大刑讯逼供案件的监督查处力度.  相似文献   

2.
虽然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一直是禁止型讯逼供的,但事实却是屡禁不止。刑讯逼供伤害的虽是具体个人的人性,动摇的却是国家法治的基础和人民对国家法治的希望与信任。在依法治国呼声不断高涨的今天,必须严禁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3.
刑讯逼供在我国及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有着深远的历史及现实原因。虽然刑讯逼供已为我国法律所禁止,但实践中这种审讯方式依然存在。如何在立法及司法实践中进一步遏制刑讯逼供的现象.已是当务之急。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刑讯逼供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参照国外相关立法,提出确立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规则、举证责任倒置等一系列规则.并辅以有效的监督机制来遏制刑讯逼供,以达到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体制,从而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刑讯逼供是一个影响公安队伍建设和严格执法的比较突出的问题,虽然我国刑法规定了刑讯逼供罪,刑事诉讼法也严禁刑讯逼供,但在实践中,刑讯逼供在某些地方依然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包括:封建专制主义刑事司法传统的影响尚未肃清;重打击犯罪,轻保障人权的观念根深蒂固;对严禁刑讯逼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权思想严重;监管机制的滞后与乏力。强调对刑讯逼供的防范要坚持德治与法治并重的方针。  相似文献   

5.
刑讯逼供是发生在执法、司法活动中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渎职犯罪行为。刑讯逼供犯罪不同于一般职务侵权或“非法拘禁”罪,而有其本身固有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刑讯逼供行为既危害公民,又危害国家;必须依法认定司法机关刑讯逼供行为。依法认定刑讯逼供罪与非罪的界限。构成刑讯逼供罪的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仅要为被害人恢复名誉,而且要履行国索赔偿法规;对刑讯逼供必须依法予以定罪和处罚,必须加大对执法官员知法犯法打击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举证倒置"原则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律案件审理过程中."举证倒置"原则是与传统意义上"谁主张、谁举证"的司法原则相对立的,在某些情况下免除原告举证责任的司法原则.在刑事诉讼案件侦查过程中,一些司法机关采取刑讯逼供等犯罪行为,侵害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进而获取有利于指认其罪行的证据.刑讯逼供行为不仅有悖于社会公平正义原则,也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化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举证倒置"原则的具体内容、其在防范刑讯逼供行为中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完善该原则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刑讯逼供案件的常见多发部位的公安机关,存在着普遍的“混合主体”执法的现象,这种现象也为侦查阶段刑讯逼供罪的主体认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般而言,这种“混合主体”大致可分为五类:1、依据《人民警察法》规定正式录用具有干部身份并授予警衔的“正式民警”;2、公安机关和当地人事部门共同录用的干部人事编制之外“以工代干”型的民警,一般不授警衔,但系正式工作人员,有与第一种民警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刑讯逼供行为既侵犯了人权,又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形象。刑讯逼供产生的根源主要有思想、制度和实践等方面的原因。必须从树立以人为本的司法理念,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沉默权,确立讯问时律师在场制度,取消有悖客观规律的执法指标,提高侦查水平等方面来防范刑讯逼供行为,这不仅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还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刑讯逼供最终是个法律问题,应先检讨和改正现行法律中的不足之处。立足于现行法律,从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不同角度分析,探讨了刑讯逼供之所以不断滋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刑事活动中,被告人以受到刑讯为由当庭推翻先前的供述是较为常见的现象,这使得审查起诉工作的对抗性、出庭的难度都增大了。为了有效遏制这一现象,笔者对刑讯逼供现象进行有目的的研究,希望与从事法律工作的学者、专家进行探讨,以期为新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司法体制的设置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口供是证据之王,导致刑讯逼供屡禁不止,造成极大危害.零口供现象的出现是刑事司法文明进步的表现,标志着中国刑事侦查模式在基层部门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同时也预示着不久的将来,我国法律将要确立沉默权制度.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人的权利也将随着制度的进步而得到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佘祥林案"、"赵作海案"等一批刑讯逼供案件的曝光,司法机关在审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使用刑讯逼供等暴力手段的非法行为再次引起了司法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刑讯逼供等暴力行为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对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着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于刑讯逼供的含义、构成要素、产生因素、社会危害进行分析,对如何防范刑讯逼供行为进行了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刑讯逼供这种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诟病还时有发生,而且屡禁不止,这里固有司法、执法人员的素质问题,但更多的是制度层面的因素,本文就近年来见诸报段的一些典型案例,分析刑讯逼供出现的原因、危害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作者认为,要消除这种不正常的法律现象,需要改革行政执法及司法机关的人事制度,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进一步健全司法监督机制,使一些概括性的法律法规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禁止刑讯逼供,但在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仍在相当程度上存在。刑讯逼供行为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讯逼供行为举证责任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为预防和杜绝刑讯逼供犯罪,立法对刑讯逼供应当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相似文献   

15.
苏薇 《考试周刊》2007,(4):66-67
刑讯制度在中国走过了很长一段历史道路,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人权斗争的过程,是一个科技进步、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本文主要研究刑讯逼供罪的认定,通过阐述刑讯逼供的犯罪主体、客观方面、主观方面分析了刑讯逼供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16.
我国法律明确禁止刑讯逼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刑讯逼供现象却屡禁不止,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成为我国刑事司法中的一大顽疾,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遏制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 ,刑讯逼供是一个影响公安队伍建设和严格执法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虽然我国刑法规定了刑讯逼供罪 ,刑事诉讼法也严禁刑讯逼供 ,但在实践中 ,刑讯逼供在某些地方依然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包括 :封建专制主义刑事司法传统的影响尚未肃清 ;重打击犯罪 ,轻保障人权的观念根深蒂固 ;对严禁刑讯逼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特权思想严重 ;监督机制的滞后与乏力。强调对刑讯逼供的防范要坚持德治与法治并重的方针。  相似文献   

18.
石玉 《学习之友》2010,(9):46-47
5月11日,无罪释放的第3天,略微适应了正常生活的赵作海,一改前天晚间的低调,无畏地站在了媒体的镜头前,被压抑多年的尊严得以汹涌地释放。谈到屈打成招的苦处,赵作海屡次语塞,眼泪夺眶而出。  相似文献   

19.
刑讯逼供罪之对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规定刑讯逼供罪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其对象的界定在理论界有着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一般违法当事人也是本罪的对象。在我国现有立法条件下,对刑讯逼供罪的对象研究还是必须坚持罪行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20.
从1979年至今纵向地看,中国遏制刑讯逼供的法律呈现出一个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不断健全和完备的图景。中国遏制刑讯逼供的法律规范不仅逐渐走向了规模化和体系化,而且也已初步实现了规范的精细化,其可操作性渐趋增强。纵览中国遏制刑讯逼供的法律图景,有利于对中国遏制刑讯逼供法律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