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胡瑗是把发而为善与慎言慎行作为外王之术看待的,也是作为管理者或统治者的技能看待的。他认为,国家安治与否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统治者特别是王者的一言一行对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社会安定,小人仍然存在,国家危机仍然存在,所以统治者应该慎言慎行。此外,领导活动涉及许多机密,而机密之事,非同小可,所以统治者也必须慎出言语,周密行事,尤其要养成良好的保密习惯。  相似文献   

2.
反复阅读陈毅元帅的诗作——《梅岭三章》,总觉得课本的一些注释值得商榷,大有改进或补充的必要:1、“阎罗”。课本注为“阴间的最高统治者”。这个注释不够准确、鲜明。阴间、阳间都有“最高统治者”,而“统治者”是有阶级性的,不能说“统治者”就是敌人,也不能说“最高统治者”就是敌人的总头目。《现代汉语词典》给“阎罗”的  相似文献   

3.
老子在《知有》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意思是最好的统治者,人们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等的统治者,人们亲近并称赞他;第三等的统治者,人们惧怕他;第四等的统治者,人们蔑视他。  相似文献   

4.
正近代英国的统治政治是值得研究借鉴的重要内容,近代早期英格兰的统治阶层教育成为近代的遗产,埃利奥特的《统治者之书》(以下简称《统治者》)(The Book Named The Governour)是近代早期的重要的统治阶层教育著作。16世纪的英格兰,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大航海、圈地运动等交织缠绕,政治上呈现新的特征。统治者阶层也面临了新挑战。何人可以成为统治者,为什么和如何成为统治者便成了时代的思考课题,  相似文献   

5.
蒙元统治者为了利用与规范道教,在着力扶助张留孙建立官方政治化道教——玄教的同时,让张留孙参与国家政治事务,使之成为政治化道士。张留孙秉持龙虎山天师道传统的"黄老政治"思想,积极劝导蒙元统治者施行黄老政治,并由此和蒙元统治者展开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张留孙的思想与行为赋予了玄教浓厚的政治化特色,而蒙元统治者也利用玄教比较有效地实施了自己的宗教政治。  相似文献   

6.
孔子从总结前代统治者的统治经验入手 ,创立出一套新型的政治统治理论。这套理论虽未被当时的统治者接受 ,但因其高人一等的视角角度和理论本身的实用性 ,则被后代的封建统治者视为指南 ,成为我国封建时代主要的统治思想。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改革家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试图说明中国古代统治者对汉字书法的态度,分析历代统治者关注汉字书法的种种现象和原因,以及对汉字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星云 《少年科学》2007,(1):68-71
在古埃及,法老是有神帮助的人。在活着的时候,他是统治者;在死了之后,他还是统治者。因此每一个法老死后,都要把他做成木乃伊。  相似文献   

9.
北魏初期各族人民发动的反对统治者压迫的联合起义是北魏社会史中一个重要问题,但过去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或者研究还不够。盖吴起义是北魏初期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各族人民联合大起义。由于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激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从而爆发了反抗当时统治者的各族人民群众联合大起义。  相似文献   

10.
在如何治理国家、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上,胡瑗表现出了明显的忧患意识。他认为,统治者的一言一行对国家治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统治者必须谨言慎行。同时,他认为不管什么时候,国家都存在危机,所以他特别强调统治者要有忧患意识。应对危机,关键要做好各种准备,尤其是军事准备。因此要大力推进武学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两汉教育发展比较特殊,一方面,儒学谶纬化使得统治者对天满怀敬畏之心;另一方面,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迫切需求通经人才来辅佐自己。于是,在"广教化,育贤才"的旗号下,教育获得大发展。此外,敬畏心也使得统治者对"异端"思想有所容忍,给教育发展留下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12.
北魏初期各族人民发动的反对统治者压迫的联合起义是北魏社会史中一个重要问题,但过去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或者研究还不够。盖吴起义是北魏初期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各族人民联合大起义。由于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激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从而爆发了反抗当时统治者的各族人民群众联合大起义。  相似文献   

13.
孔子周游列国及儒学发展的初期,儒学并不被统治阶层所接受,秦国统一天下后,儒学更是遭遇了其发展的最低点。汉初儒家信奉者与统治者互相看到了彼此的重要性,叔孙通、陆贾、贾谊等人用儒家学说说服统治者,而统治者也逐渐乐于用儒家学说来作为统治之术。儒学与政权相结合,逐步成为王朝的统治理论。  相似文献   

14.
东汉末年,统治者武力镇压黄巾起义,汉王朝和道教处于敌对状态。三国时期,魏蜀吴统治者改变政策,对道教加以适度利用。到了两晋,统治者开始积极招揽道教人士加入到政治活动中来,道教在社会政治领域发挥出巨大作用。南北朝统治者进一步深化与道教关系,设置官僚机构进行管理,将道教组织纳入到国家体系中。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历史中存在过三种法治.一是以法治国的法治,指统治者用法律来统治,法律是统治者手中的统治工具,统治权力的根据是统治者.二是依法治国,指法律统治着国家,统治者根据法律获得其统治权力,并且依照法律进行统治,统治权力来源于法律.但是,依法治国的法治也有两种,一种是以权力为本位,权力意味的是支配和强制;另一种是以权利为本位,权利意味的是自主和自由.于是就有了第三种法治,即以权利为本位而赋予、尊重和维护着权利的法律来统治,由这样的法律成为国家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16.
史天泽家族是金元之际汉地最大的一支地方势力,他本人是与蒙古统治者合作密切的北方汉族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一方面,史天泽为蒙古统治者东征西讨,身经百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另一方面,史天泽也比较有政治头脑和才干。他为人谦和,善于消除蒙古统治者的猜忌,在民族矛盾极为紧张的元朝,是唯一一位做到中书右丞相高官的汉族人。  相似文献   

17.
漕运与社会制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集权社会,统治者十分重视社会的稳定与否,总是想方设法着力于调控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其中,漕运是统治者平衡、稳定社会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封建社会后期,统治者熟练而频繁地利用漕运进行社会制衡与调控,消弭诸如重赋、灾祸以及物价波动等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港运的社会制衡功能主要表现在赈济灾荒与平粜市价两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孝治,是由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所决定的,是汉世以降历代统治者用以治国的一大方略。在中国古代,统治者孝治天下的方法有三:学校经学教育与社会感恩教育相结合;统治者以身作则、尊老敬长;厚赏孝子孝行,严惩不孝。中国古代的孝治虽然集德治、法治于一体,究其实质,最终也只能是人治、专制之治。  相似文献   

19.
秦汉时期在内地、匈奴、南越都存在着大规模的人殉现象。人殉风俗都局限于最高统治者适用,是最高统治者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他人适用是违法的。是被视为有僭越企图的。在内地,这种风俗遭到了舆论的严重谴责。秦帝国之后,汉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毅然禁止了这种风俗。这是内地文化较边疆少数民族较为先进的一个代表性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南非的民族斗士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当时尽管曼德拉已经高龄,但是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年轻犯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