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后发外源型现代化国家,其早期政治现代化具有独特的历史规定性。从最初的边缘化政治机构调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到有限的政治体制变革,仿行日本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再到近代宪政的浅尝辄止,颇似代议机关的资政院最终成为皇权的御用工具,政府作用体现了其防御性、保守性的特点。后发外源型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是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推进的,所以政府作用至关重要。对比日本的政治现代化历程,可知晚清政府作用没有达到历史的高度。多维透析中国早期政治现代化历程,对于我们今天仍在进行的政治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走向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中日两国现代化道路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日本同属远离欧洲中心的亚洲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特点:日本发展出一条单一的并且也是成功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则是一波三折,1979年中国发生的大转折才使中国找到一条较为明确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明治政府对土地问题的解决很具独特性。它以地税改革为中心的一系列变革,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革除了旧的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建立起新的近代个人土地所有制。文章对史学界流行的认为其土地制度存在半封建性和改革后地主制是其主要特点等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总结出日本土地制度变革中不同于西欧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国家权力是现代化过程中政治变革的一个重要现象,国家权威是其具体实现。贵阳达德学校在贵州政治变革中对国家权威的选择,在两个方面代表了学校在现代政治变革中的作用:思想上宣传启蒙思想和革命思潮,成为鼓动人民进行现代化的有力武器;组织社团直接参与政治革命,成为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先进力量。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19世纪上半期在亚洲地区唯一摆脱西方列强侵略,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在日本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共经历过三次明显的教育转型。通过对日本三次教育转型及其特点的考察,可以得出对我国现代化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6.
对于晚清军事变革战略的评价,应纳入到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总体性和现代化进程中考察.从思想文化意识上看,晚清军事变革战略存在着"先天不足";从国家运行机制上看,晚清中国的整体国家社会机制与制度对现代化变革存在着严重的滞固作用;从中国现代化的整体进程上看,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变革是个系统工程,经济改革、文化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远远不能跟上军事变革的步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这是导致晚清军事变革战略失败最根本的渊源.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范畴。在社会生活中,成人高等教育既具有上层建筑属性,又具有生产力属性。社会主义国家成人高等教育的上层建筑属性是由社会主义政治所决定的,由此它必须随社会主义政治的变革而变革,并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成人高等教育是随现代化生产而  相似文献   

8.
李玥 《华章》2013,(27)
英国是一个在近现代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国家。英国自从光荣革命后,确认了代议制民主,其政治现代化发展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并引领世界各国不断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所谓政治现代化是指国家政治权威的世俗化、理性化;政治参与的广泛化,以及政治权力结构分化。英国的政治现代化特点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中的以发明创造为手段的合理谋利精神,政治上以渐进的变革为形式的传统的保守主义倾向,对殖民地灵活、务实的管理方式。英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特点对中国以及其他世界上后发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同样有着深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育现代化是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历史变革与发展而引发的一系列的教育内部历史变革过程,它是全世界范围内伴随人类社会现代化而出现的教育大变革。教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现代化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特殊性地位,并且为国家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作者认为,现代社会的主体是人,教育现代化的主体也是人,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实现教育主体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阮丽娜 《云南教育》2008,(20):31-33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体现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科技革命、经济和政治变革等基本因素共同促使了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促成了以迅速变革、科学化、信息化、整体化、民主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社会形成。社会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是相互依存的,而现代社会所需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