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论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教育与生活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其本质的联系就体现在:教育与生活的互动,即教育具有生活意义,生活具有教育意义,生活教育与教育生活便从不同角度蕴含着双重意义,发挥生活的教育意义和教育的生活意义,对深化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是实现伯价值生命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2.
方娇 《文教资料》2014,(25):79-80
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教育领域古老的研究课题,教育、生活各自有着自身的内涵,在原始社会教育融于生活之中,现代社会伴随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教育与生活分离的现象,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及教育过程等方面处处都体现出这种分离状况,而在当下及未来的社会中,我们殷切期盼教育与生活融合。  相似文献   

3.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洋溢着生活教育的理念。学习、贯彻《纲要》所蕴涵的新思想和新精神,在幼儿园教育中要焕发生活的气息,体现生活的理念,应当从精心创设丰富、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努力创造适合幼儿生活的教育,积极帮助幼儿“学会生活”、快乐生活等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靳岑 《文教资料》2014,(4):123-125
科学世界观所具有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和理性主义认知路线等特征左右着我国幼儿园课程,致使幼儿园课程背离幼儿生活。消除这一弊病的最根本办法就是转变教育哲学观,坚持以生活教育哲学指导我国幼儿园课程的设计,让幼儿园课程立足幼儿生活、适应幼儿生活、体现幼儿完整生活的意蕴。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反对封闭的、僵化的传统教育,倡导开放的、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新型教育,这具体体现在他所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仍然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强调生活决定教育,是教育的中心,生活与教育具有统一性,生活不仅是教育的目的、归属,也是教育的途径和手段。揭示了生活与教育的本质,体现了其一元论教育哲学观,构成其教育哲学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涵义是化的传承,更是个体生命体验与创造的过程。因此,教育在深深植根人类化历史沃土之中的同时,也必然关照受教育本身凸显的生命张力。笔认为,基于生活的教育能从更实际的事实层面体现这种生命关怀,是实现这一关怀的出发和落脚点。具体而言,这样的关照是由教师与儿童共同的生活来创建的,他们的生命交流、生活交往才是教育生活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教育生活:一种教育人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雪 《教育导刊》2006,2(9):4-7
回归生活世界,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生活世界”进入教育学视野,反映的是一种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变革,体现的是一种教育人学观。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在具体的教育生活中,学生不断生成、丰富、发展。这需要教育向生活世界开放。  相似文献   

9.
教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但也不能停留于生活。离开了儿童生活的教育是枯燥无味的,离开了教育的生活又是迷失方向的。因此,处理好教育性与生活性成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生活的改造也就变成教育改造的出发点。为方便起见,我们不妨将这种基于儿童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本身的教育称之为新生活教育。这种教育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生活教育》2009,(5):50-50
几年来.玉林市在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进程中,努力学习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教育思想和工作精神,大力开展多方面的群众性的教育科研工作与活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该市创建了贯彻新课改理念.体现“生活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新课程问题教学法”,  相似文献   

11.
马玲 《河南教育》2009,(12):8-8
“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也是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必须与生活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对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调动他们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主动学习的热情,引发自主探究的潜能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对幼儿的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将课程回归生活,指向教学实践,联系工作实际情况来体现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13.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基石,体现了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教育要回归生命,教育即生命、生活即教育等生命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4.
教育研究回归教育生活,使教育生活成为教育理论问题研究的焦点.教育生活的知识是对教育生活的一种认识,也是一种对教育生活的解释.它既独立于知识原有的形式之外.又有独特的性格.它是由自身对教育生活的认识、经验和批判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体现出教育生活知识的三种性质,即真理性、批判性、超越性.并给现实的教育生活实践两点启示:其一,能更好地丰富教育生活实践;其二,是教育生活实践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教育研究回归教育生活,使教育生活成为教育理论问题研究的焦点。教育生活的知识是对教育生活的一种认识,也是一种对教育生活的解释。它既独立于知识原有的形式之外,又有独特的性格。它是由自身对教育生活的认识、经验和批判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体现出教育生活知识的三种性质,即真理性、批判性、超越性。并给现实的教育生活实践两点启示:其一,能更好地丰富教育生活实践;其二,是教育生活实践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教育研究回归教育生活,使教育生活成为教育理论问题研究的焦点。教育生活的知识是对教育生活的一种认识,也是一种对教育生活的解释。它既独立于知识原有的形式之外,又有独特的性格。它是由自身对教育生活的认识、经验和批判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体现出教育生活知识的三种性质,即真理性、批判性、超越性。并给现实的教育生活实践两点启示:其一,能更好地丰富教育生活实践;其二,是教育生活实践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问题数学化”是数学教学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解读。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原理,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中必须体现出三点:1.生活即数学;2.社会即数学课堂;3.教、学、做要合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健康教育也由单纯的健康知识的传授和疾病的预防上升到对生活方式的关注,并以生活技能教育为基础来进行健康教育。而同时德育也出现了生活化的趋势。这两种方向相反的运动正好体现出了它们内在的统一性:统一于对生命质量和生活方式的理解与重视。  相似文献   

19.
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小学教育阶段有别于中学教育,更注重将知识生活化,提倡将生活与教学结合。我们现在正大力倡导课程变革,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注重将生活情境融于课堂,以努力实现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接轨[1]。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更要明确其本职,体现其生活教育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生活教育理论围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原理提出的生活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功能与方法,体现了教育与生活、教育与人生、教育与社会诸关系的协调与统一,处处闪耀着和谐教育思想的光辉。一、生活教育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