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粟兵 《上海集邮》2013,(1):10-12
我与吴冠英的接触,始于2012年5月的北京之行。当时主要跟着领导与他商讨《民间传说——刘三姐》邮票图稿修改及邮品开发的工作,因时间短促,没能向他详细了解这套邮票创作设计的情况。两个月后,他返乡照料病重的母亲,更不便打扰。8月,他回南宁参加邮票首发式期间一直十分忙碌,25日上午,在自治区集邮公司领导的安排下,即将离邕返京的他特地腾出一个小时,在红林大酒店接受了我的专访。  相似文献   

2.
《昭君出塞》邮票是近年少见的优秀选题。去年元旦中国邮票总公司总经理刘殿杰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介绍当年新邮票,谈到好选题、好设计时都首先提到《昭君出塞》。我们了解到这套邮票的设计者是承德画院的高级美术师肖玉田,他是我国著名工笔画画家,其成就在美术界早有定评,受到广大集邮者青睐的T.164《避暑山庄》就出自他的笔下。去年,他设计的《昭君出塞》邮票图稿又在强手如云的竞争中一举夺  相似文献   

3.
名国画家陈全胜先生的杰作《聊斋志异》第一组邮票与小型张一面世即搏得满堂喝采。与12年前创作《三国演义》第一组邮票及小型张《千里走单骑》一样,陈先生在写实中采用了变形装饰画法。邮票《凤仪亭》、《煮酒论英雄》的笔法潇洒到了极至。《千里走单骑》中骏马的夸张画法却给人以古典美,整个画面的装饰性极强,达到了非常完美的境界。而陈先生这次《聊斋志异(第一组)》邮票和小型张的创作使我们更加领略到了精品的绝妙风采.  相似文献   

4.
崔刚 《中国集邮》2001,(11):27-27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之一,作根据历史记载和当时流行的三国故事版本,结合民间传说创作了这部小说。我国从1989年起发行《三国演义》邮票,历时10年,共发行了5组20枚邮票和3枚小型张。邮票是选取书中重要章节绘制而成的。每枚邮票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的发生地也都能在现代中国的版图上找到,有的甚至连地名都没变。据说由于两个地区“争夺”诸葛亮的出生地,还取消了小型张《隆中对》的发行。极限爱好们煞费苦心,一一寻找邮票中故事的所谓原地,争相盖戳;邮票中故事发生地的邮政部门也不失时机地发行了多套“极限片”。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第五组) 构图巧妙。人物细腻 《三国演义》第五组邮票和小型张与其他几组相比较,有这样几个优点: 一、构图巧妙合理。这套邮票比之于前两组,在构图上更加精巧,如第三枚“秋风五丈原”,设计者别具匠心,采用了秋风瑟瑟五丈  相似文献   

6.
杨敏兰 《上海集邮》2014,(10):42-42
本刊讯 为配合《诸葛亮》邮票的发行,曹家渡邮政支局陆续启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邮资机宣传戳,全套4种。8月28日启用第1图“三顾茅庐”;9月27日启用第2图“舌战群儒”;10月27日将启用第3图“桃园三结义”、第4图“三英战吕布”。戳图由《诸葛亮》邮票设计者戴敦邦原创,艺术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7.
2001年8月1日,澳门发行《文学与人物——三国演义》邮票(S019)全套4种,另有小型张(B020),是继1999年《红楼梦》和2000年《西游记》之后的第三套中国文学四大名著邮票。启用新邮纪念邮戳(C054),戳图为蜀国“汉”字军旗。  相似文献   

8.
曾力 《集邮博览》2012,(8):66-67
2012年,集邮漫画研究会举办的“第四届命题邮票漫画小奖赛”,要求用《壬辰年》邮票或贺年有奖明信片邮资图创作邮票漫画,会员们积极响应,创作了大量作品。  相似文献   

9.
《西周·毛公鼎》邮票(实际应称《西周·毛公鼎铭文》邮票)是第一枚在未发行前就四见其图稿的邮票;是第一枚未按已公布图稿面目出现的邮票;也是第一枚在邮票图稿中就出现文字错误而正式发行时未予纠正的邮票。  相似文献   

10.
《集邮博览》2002年第11期刊登了刘大有先生撰写的“最早的‘熊猫’邮票图稿初探”一文,披露了中华民国邮政时期设计的2枚熊猫邮票图稿。刘先生是依据2001年4月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邮票邮品精选》(以下简称为《精选》)一书亮相的2枚熊猫邮票图稿发表的文章。其实,早在1996年3月,由南京市邮政局、  相似文献   

11.
邮票著作权只能归国家邮政主管部门代为享有,不存在所谓他人享有主图著作权问题。 《集邮》杂志1997年第6、9期刊登《邮票的著作权应归谁所有》一文,该文在分析邮票著作权时提出因创作邮票图稿(称主图不妥)而产生的著作权、因对邮票  相似文献   

12.
张克让 《集邮博览》2011,(11):12-13
1964年8月,我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分配到邮电部邮票发行局邮票设计室,从事邮票设计工作。到设计室不久,组织上就安排我设计《弗·伊·列宁诞生九十五周年》邮票,第一次设计邮票,既兴奋又害怕,经过向老同志请教,走访有关部门,查阅有关资料,设计出第一稿却未被通过。重新修改,第二稿顺利过关。邮票在1965年4月22E3发行,第一稿设计图(题图)。  相似文献   

13.
英国小说家吉卜林的作品文笔洗炼,颇有艺术魅力,发表于1902年的童话体小说《历来如此故事》生动有趣地描绘了动物习性和弱肉强食这一森林法则,1907年被授予诺奖,2002年为纪念《历来如此故事》出版100周年,英国发行全套10种不干胶邮票,图案由插图画家科恩据他的《犰狳的起源》《老袋鼠之歌》等小故事创作(图1,本文图刊后两页和封三)。  相似文献   

14.
曾力 《集邮博览》2011,(4):54-55
挂靠于重庆市集邮协会的集邮漫画研究会,每年都要举办“命题邮票漫画”比赛。2011年举办的“第三届命题邮票漫画小奖赛”,要求用《辛卯年》邮票或贺奖片邮资图创作邮票漫画。会员们积极响应,创作了大量作品。现选择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三国演义》第五组邮票的面世,我国邮票发行史上历时整整20年的“四大名著”邮票的发行宣告结束,集邮界将它们和我国80年代发行的中国古典戏剧《西厢记》、《牡丹亭》一起,合称“四著二曲”邮票。与此同时,《咕咚来了!》、《小鲤鱼跳龙门》组成了文学题材中的童话系列,《古代神话》、《昭君出塞》、《木兰从军》、《白蛇  相似文献   

16.
2003年7月14日奥地利发行了邮票《杜兰朵》(又译《图兰多》,图1),这是一套中国题材的邮票。《杜兰朵》最初是18世纪意大利作家卡洛·葛奇创作的童话,内容讲述中国古代北京一个叫杜兰朵的公主招亲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7.
印制《殷代铜器》邮票 刚生产完大套的《黄山风景》邮票,于11月底又接到 了《殷代铜器》邮票的订印单,也是一雕二影的印刷方法, 看了邮票原稿和雕刻的原钢版后,觉得这套邮票关键在 于做好雕刻版的印刷效果,因为主图形象几乎是满版雕 刻版,影写版只是做铜器的铜锈色。在研究生产工艺时, 设计者提出一定要做出铜锈斑驳的真实感,照相修版的 同志则要求设计者单独画出铜锈的影写版稿,以便复制 套印。在制作过程中本以为有了《黄山》邮票的经验,做  相似文献   

18.
《黄山风景》邮票的印制 早就听说邮票发行局有发行《黄山风景》邮票的计 划,宋兴民局长也曾几次把我叫去,在他的办公室里, 看了很多黄山的照片,也看到几张邮票设计稿,宋局长 带着踌躇不定的表情问我:"你看这样的图稿怎么样, 是不是太简单了'?"征求我对《黄山》邮票设计和印制的 意见,我看了有关的照片和设计初稿后提出了一些个  相似文献   

19.
鸽翰 《上海集邮》2004,(7):26-28
今年7月19日是法国印象派画家埃德加·德加诞生170周年纪念日。1960年的法国《名人》邮票的主角就有他(图1),票图取自他1855年的自画像,肖像右侧衬图依次是题材代表作《女舞者持花谢幕》、蜡像雕塑《小舞者》,前者也出现在1970年的法国邮票  相似文献   

20.
我是河南省洛阳孟津人,又久居洛阳,对洛阳题材的邮票情有独钟。其中,最钟情者莫过于2005-25《洛神赋图》这套邮票。该套邮票发行以来,我对它研究的兴趣有增无减,并不断有新的发现。原地考证《洛神赋图》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根据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曹植的名篇《洛神赋》创作的一幅长卷中国画,该画描绘了曹植在曹魏京城洛阳附近的洛水河畔,与洛水之神相遇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