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青城山到峨眉山青城山的名气肯定没有峨眉山响,因为中国的佛教信徒多于道教信徒,即使道教是真正源于中国的宗教。而四川的青城山就是道教发源地,道教始祖张道陵创教得道的地方。登青城山是件赏心的事,即使在冬季,山里绿树参天,空气中自有一股空灵徒步,拾阶而上自有美处,体力不济的我,更有攀山特产“坐滑竿”。所谓滑竿,是两位壮士撑起两根竹杆,乘客坐上竹杆间的帆布椅,摇摇晃晃如同坐没屏障的布轿。当地媒体问我,怕不怕?我说不怕,只担心自己太沉,他们以一首当地民歌叫我放心:“青城山哟,山幽幽,摇摇杆的汉子,雄赳赳!”到了道观,女道长相迎…  相似文献   

2.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从张陵开辟青城山仙源后,众多道派均传入青城山,留下了丰富的道教文化遗产。本文对青城山道教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现状进行了梳理,对青城山道教文化遗产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的受损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青城山道教文化遗产的震后保护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青城山是我国道教名山,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五A级旅游区。如何进一步挖掘和开发青城山道教文化资源,对于推动青城山旅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对青城山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分析开发利用中尚存的问题,并结合青城山灾后重建,提出一些深度开发利用青城山道教文化资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青城山有着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包括青城山宫观建筑、青城山丹法、青城山道教音乐、青城派武术、青城山医药养生以及古文物、古遗址(迹)等。由于多部门管理、青城山自身的地理环境、"5.12"地震等原因,很多文化资源和文物都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只有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构建危机管理保障体系,培训相关人员,提高公众意识,才能实现青城山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与其他文化相互交融、渗透,宗教的神秘的教义和山区的优美环境一直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青城山作为道教旅游圣地,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也有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道教文化十分注重养生,这对于现在快节奏生活的人更具有吸引力。但青城山在开发中并没有充分利用道教的文化特点来发掘旅游新亮点。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青城山的发展现状,发现宗教开发中的问题,针对其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青城山,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风景秀丽,以“幽”取胜。在这青翠的山林里,从空中飞来一位青衫中年客。轻落在竹林中,胡须飘动,目光清澈而悠远,背景音乐为古筝弹奏的古曲,这时又飘来缕缕茶香,妙绝!妙绝!  相似文献   

7.
杜光庭对道教的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对于当时道教的发展,尤其是蜀中地区道教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章从其个人、人民群众、统治三个层面详细论证了这种推动作用。同时也通过青城山和杜光庭的诗对他做了另一种角度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读陶公庙     
一南方是道教的故乡,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都是道教名山。但湖南却没有拿得出手的道教名胜,也没有道教史上众星捧月的名人。好不容易有一个吕洞宾在此出现,也是"三过岳阳人不识",只好在洞庭湖上飞来飞去。湖南对于道教的轻视,我一直不得其解,连留下两位得道仙人肉身的陶公庙,也不称为"观",而称之为庙,这是我完全想象  相似文献   

9.
武当感怀     
说实话,我还不是一个虔诚的道教信徒,但当我一脚踏进道教圣地武当山的时候,我便被笼罩在一片玄妙和神秘之中。随着深入道家圣地,原先那种随意来去的心境再也无法平静,对武当道教的表层理解忽然间转换成立体的感悟,并产生了一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早上,我们到了武当山山门,等待进山的车辆已排成长龙。这时,引人注意的是有几辆来自河南的长途卧铺汽车,不时走下几位乘客。看着他们简朴破旧的装束,便料想应是来自穷乡僻壤的一些信徒。他们显然跟大部分来此游览风光的人不同,他们为的是来这里朝拜进香。导游告诉我们,这种情…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SWOT方法对青城山发展养生旅游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结果,青城山发展养生旅游的优势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态环境、道教养生的优势、便捷的交通、较高的知名度;劣势主要包括:缺乏深度体验游、缺乏养生旅游设施、缺乏专业养生旅游人才;机会主要包括:旅游者需求方式的转变为养生旅游发展提供动力、政府对养生旅游的重视、养生旅游需求旺盛、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区位优势;威胁主要包括:旅游产品吸引力不足,旅游客流量相对较小、受自然灾害影响.因此,青城山发展养生旅游的优势多于劣势,机遇大于威胁.最后,文章从开发深度体验养生旅游产品,增强"体验性";把握好旅游区位优势,凸显"叠加效应";配置专门的养生旅游设施;培养养生旅游专业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在恩 《语文学习》2020,(1):F0003-F0003,88
都江堰,青城山,这六字读来颇有韵律感,是诗句,如词牌,细品则可领悟出更丰富的汉字神韵。两处风景名胜一是灵动的水,一是厚重的山,二者是绝佳搭配。看过都江堰的水,便不由得要去看青城的山。青城山得名,皆因其林木葱郁,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郭。近青城山,暑气减威,青翠逼人。站在山门前,顿感人和山的关系突然亲近起来。想来,东汉年间,天师张陵和青城山相遇,这青城山的幽,一下就契合了他的心境吧。  相似文献   

12.
1942年夏,15岁的我,作为西康省立雅安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有幸被学校选送去参加在四川灌县举办的“大中学生夏令营”。我们有的活动安排在青城山麓的“荫棠中学”。那校舍原本是青城著名道教庙宇“建福宫”里的庙舍,古木森森、灰墙绕山、暮鼓晨钟、鸟语花香,让我好喜欢!随后又了解到该校虽然教学设施简陋,教师却大都是从沦陷区流亡到四川来的名流学者。我便趁机办了转学手续,成为该校  相似文献   

13.
1942年夏,15岁的我,作为西康省立雅安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有幸被学校选送去参加在四川灌县举办的“大中学生夏令营”。我们有的活动安排在青城山麓的“荫棠中学”。那校舍原本是青城著名道教庙宇“建福宫”里的庙舍,古木森森、灰墙绕山、暮鼓晨钟、鸟语花香,让我好喜欢!随后又了解到该校虽然教学设施简陋,教师却大都是从沦陷区流亡到四川来的名流学者。我便趁机办了转学手续,成为该校高二下班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灌县青城山联》是继《昆明大观楼联》后的长联佳作之一。这副对联乃四川通江李善济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所作。体制宏大,正气磅礴,文彩丰溢,如同一篇优美的长赋。 青城山,在四川灌县西南三十里处。背靠岷山雪岭,面对川西平原,为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三十六  相似文献   

15.
美丽的青城     
对于青城山,我早就心向神往,这个国庆节和爸爸妈妈去了一趟青城山,更加深了我对青城山的仰慕之情。记得那天天气出奇的好,没有太阳,却也不是阴天。这种天气,更能让人体会到“青城天下幽”的意境。上山的路大部分是坐缆车。坐在缆车上,极目远眺,可以看到全山林木葱郁,层峦叠障,鸣泉飞瀑,清幽怡人。不  相似文献   

16.
青城山     
“青城天下幽”的美誉,早就像磁石一样吸引我来青城寻幽探胜,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年春天才如愿以偿。青城山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距成都68公里。主峰老霄顶海拔1600米。林木青翠,诸峰环峙,状如城廓,所以得了“青城山”这个美名。我刚刚进山,湿润的空气迎面扑来,北方人对此尤其敏感。原来,青城山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宜人。山路两侧翠竹丛生,处处幽静,美不胜收。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国画大师张大千在1940年前后,曾  相似文献   

17.
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是展示地区旅游国际化的重要元素,会直接影响到游客满意度,也关系到成都旅游城市的形象。本文主要以成都青城山为例,分析了目前青城山旅游景区公示语韩译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出一系列误译的类型,针对这些误译现象,提出了提高青城山韩语公示语翻译水平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游青城山     
这天早饭后,我和爷爷、表弟一起去游览(lǎn)青城山(qīngchéngshān)。刚进山门,爷爷就给(gěi)我们讲:“青城山是道教的发祥地(fāxiángdì),庙宇众多,景色(jǐngsè)秀丽,所以被称(chēng)为‘青城天下幽’,又被称为‘青城无处不秀’。”一路上山,经(jīng)建福宫、天师洞,到上清宫。走在山路上,举目四望,只见山连着山,山又被那郁(yù)郁葱(cōng)葱的树(shù)包裹(guǒ)着。林木茂盛(màoshèng)、青翠(qīngcuì),再加上路旁的一座座小亭(tíng)子,使(shǐ)整(zhěng)座山显得更(gèng)加幽静(yōujìng)而迷人。看来,“天下幽”和“…  相似文献   

19.
我敢断言,没有身临其境,再有悟性的人也揣想不出一个生命意义上的青城山。想象总会有偏差,青城它不是座山,是山水的组合,一个风景的系列,甚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史料考证结合考古资料论证,阐述了成都平原西部的岷山即古史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圣山——“成都山”。作为岷山南首的青城山被古人视为昆仑“成都山”的代表,在宋代仍有“成都山”之名。都江堰所在的“都江”,其得名源于江出天庭圣山“成都山”,为圣河“成都江”的省称。青城山、都江为圣山、圣河,对于进一步提升青城山、都江堰及都江堰市的文化形象,促进文化、旅游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