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潮汕美食多媒体数据库为例,分析潮汕美食文化的内涵,阐述现代信息技术对潮汕美食文化的影响,介绍潮汕美食多媒体数据库的研究开发与利用,探讨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整合潮汕美食文化资源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饮食这个最基本的生活元素.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电视节目形态的发展,美食节目也有了自己的专业频道,中华美食频道、美国美食频道、西班牙美食频道和亚洲美食频道这世界四大美食频道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关注.青岛电视台如今也有了《健康新食代》、《美娱来了》、《大小S爱厨房》等美食节目.  相似文献   

3.
杨淑君 《视听》2023,(3):78-81
城市美食纪录片致力于为城市打造自己专属的美食文化名片,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让越来越多的观众了解当地的美食,从而对城市形象进行构建与宣传。美食纪录片《寻味贵阳》以全新的叙事视角带领观众领略贵阳的美食文化和复杂风味,通过板块式的叙事结构、平民化的叙事视角、多样化的叙事语言等表现手法,不仅使人们深入了解贵阳当地的饮食习惯和风俗,还为探索“寻味”系列美食纪录片的多元化叙事研究提供了有益参照,开拓了更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美食文创是当前各大博物馆文创商品开发的热门类别。为了厘清博物馆的美食文创设计风潮本质,通过梳理我国主流博物馆的美食文创商品案例和设计案例分析,剖析了饮食类商品载体形式与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关系,归纳总结美食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路径,提出面向文化消费的美食文创体验维度,并立足于设计创新角度对博物馆的美食文创开发潮流进行了发展反思。充分结合食物设计创新观念与文博IP资源的创意转化,才能真正提升设计内涵层次和文化体验品质,并通过多业态联动开发促进构建新型博物馆生活形态,实现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健康繁荣。  相似文献   

5.
河北经济广播《缤纷美食界》节目于2007年推出,这档节目服务广大受众,内容以本土餐饮为主,兼容异地特色美食,提供受众最需要的美食文化与资讯。节目风格:轻松、幽默。借美食烘托文化滋养,以美食带动休闲消费,将文化性、实用性、娱乐性与互动性融为一体。深入省会餐饮文化,打造充满活力的本土餐饮市场。  相似文献   

6.
我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热爱美食的众多饕客,为美食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在美食电视节目层出不穷、花样繁多的今天,究竟什么样的美食节目才真正受到观众的喜爱和欢迎?又如何在众多同质化竞争中保持独特的节目特色,立有一席之地,非常值得探讨。哈尔滨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大探索》节目就以其独特的节目魅力在哈尔滨本埠获得了良好的收视和观众的认可,自2011年推出之后,四年来,节目以美食为线索,展示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哈尔滨人多元的饮食文化,展示哈尔滨人的生活智慧,以美食为载体,彰显地方特色,成为一档独具魅力的大型美食文化资讯节目。  相似文献   

7.
活色生香的英国美食节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会飞 《视听界》2011,(1):71-72
中国是饮食文化的大国,但国内的美食节目并不多。美食节目或是有偿信息——“餐饮消费向导”,或是猎奇的“美食好去处”,大量主导性的则是厨师现场做特色菜加独自,或是与一两位主持人互动来传授烹饪技巧,它们的收视率并不理想。笔者在英国学习期间,研究了英国的美食节目,发现其融合了旅游、文化、游戏、竞技、家庭等多种元素,已成为一种既讲究吃,又讲究吃得快乐、吃得有趣的新型节目形态。根据参与元素的不同,英国目前最新最经典的美食类节目可划分为以下七种类别:  相似文献   

8.
美食类电视节目构成元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杰 《东南传播》2013,(4):80-82
燧人氏五万年前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此人类开始了烹饪,随着时代的进步,饮食文化慢慢丰富起了她的内涵。人们已经从果腹的基本需求,到饕餮的物质享受,再到养生的健康追求,人们对美食的态度不断发生着变化,同样我们的美食电视节目也在短短的30多年时间里迅速地丰富了起来,它既迎合了人们的饮食需求,又弘扬着中华美食文化。本文将深入分析美食类电视节目的各种构成元素,结合多档美食类电视节目探讨其如何进行选择以满足受众需求,并能发挥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卢筱静 《视听界》2014,(6):109-110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像一支魔法棒,瞬间唤醒了中国几千年的美食文化。那些知名的、不知名的、家常的、祖传的、天南海北的,灶台上的人、菜、故事,一时间"馋动"了全国,各路媒体开始大作美食文章。2013年,江阴电台也兴起了一场"舌尖上的革命",在晚高峰的黄金时段推出美食节目《吃香喝辣》。一、美食板块,服务"吃货"《吃香喝辣》取经自广播餐饮类节目的鼻祖——湖南金鹰955《吃湘喝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相似文献   

10.
王文 《河北广播》2006,(1):89-90
如今,打开电视、拧开收音机,五花八门的美食节目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其问的美食主播以一张三寸不烂之舌,绘声绘色地描述着美食的“色”“香”“味”,不由得你不垂涎欲滴,心驰神往。主持人幽默诙谐的个性主持为广大受众提供着活色生香的视听文化盛宴,在轻松的谈笑之间,领略中华餐饮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1.
汪曾祺被誉为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身上有一种文人雅士的闲适、恬淡和从容.他不仅是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而且是书法家、绘画家、美食家,堪称“多面手”. 汪曾祺素有美食家之称,他每到一处不食会议餐,而是专走小街偏巷,品尝地方风味的民间小吃,每每陶醉其间,自得其乐.不仅如此,他还有一手精湛的烹饪手艺.拌荠菜、拌菠菜、拌干丝、烧小萝卜、塞回锅油条,这都是他的拿手菜.他说:“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场,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文人爱美食,古来有之,但懂美食,且能食出心得这就不是普通人所能够达到的了.汪曾祺深知美食三昧,那些寻常小食一经他的点晴之笔,无不令人垂涎,感慨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汪曾祺笔下,美食不再是寻常的果腹,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境界、一种艺术、一种态度.  相似文献   

12.
杭勤 《东南传播》2016,(5):21-23
近年来两岸的美食节目在井喷式的发展态势下,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同质化、泛娱乐化、低俗化等尴尬局面。而原创性美食纪录片则以民族文化的呈现方式为重要突破口,以国际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在大众化大势下推动中国传媒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诸多启迪。本文以大陆的《舌尖上中国》与台湾《纪录台湾之台湾好滋味》为例,并通过借鉴美国王牌收视节目《古怪美食》的成功经验,探讨美食类节目如何实现美食与文化相得益彰,如何以民族文化吸引国内市场,拓展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13.
老丹  刘纲 《大观周刊》2006,(27):54-54
清真美食历来是中国美食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全国的清真美食中.云南的清真菜由于地理、气候、文化等不同,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有了许许多多传世的精品菜肴。牛肉冷片、壮凉鸡、小刀鸭、油淋干巴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让我们用一种虔诚的心情去寻找一下最牛的肉吧。  相似文献   

14.
美食新潮流     
《大观周刊》2006,(35):98-99
依佐拉巴西烤肉店 正宗烤肉 原味享受;过桥园 云集民族文化与美食的圣地;民园糊辣鱼 活宰鱼——行家的选择;郎酒:云南上演王者重归的神话;红叶之秋:浪漫之外的惊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事关民生根本和电视服务属性的美食节目一直在电视节目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经过一系列发展历程之后,形成了重服务、重文化审美和重娱乐的几种不同美食节目类型。在短视频平台上,多种风格迥异的美食内容也吸引着广泛的新媒体用户,体现出当下受众对美食内容的全新需求,与电视美食节目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在此背景下,电视机构制作的美食内容不仅要服务电视观众,更要在各新媒体平台获得传播和影响力,也正因此,应该从全新的立场和角度进行美食内容的策划和生产。  相似文献   

16.
《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的播出,引起了大众对于地方美食的兴趣.这一具有浓厚的中国地方特色的美食纪录片,不仅带给人们感官上的享受,还将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带到了一种古老的文化情境中.依托这些古老的饮食文化,人们再一次唤醒了对不同地域的古老文化的回忆.本文将就《舌尖上的中国》对地方美食需求的拉升进行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曲靖市第二届珠江源美食文化活动周于10月圆满闭幕。盛况空前的宏大场面,精华荟萃的名肴珍馔依然令人叹为观止,留恋往返。  相似文献   

18.
湖北电台经济频道的《美食帮你办》节目在全国范围内看并不属于较早的美食节目,但在当时的湖北各地电台中却是首个开办。那时对专业电台的美食节目争议颇多。首先,电台是有声语言传播的媒体,缺乏画面,如何表现食物那让人垂涎欲滴的色彩就是个大问题;其次,吃饭虽是每日必需,可听电台找美食的人群有多少?市场是否好培养?……在许多顾虑声中,节目还是在2002年6月开播了,名字就叫《美食帮你办》。男主持人是学习曲艺出身的一天,节目中叫“好吃佬”;女主持人是曾经主持少儿节目的雅婷,节目中叫“馋嘴妹”,俩人经常搭档表演相声小品,配合默契。节目采取互动的方式,每天为听众推荐一个新奇好吃的就餐地点,由主持人亲临现场品尝,在节目中进行特色莱品推荐。但他们并不简单地以食客身份介绍味道,而是将厨师请到直播间与其交流食材的选择、莱品的创意、烹调的文化内涵等,着重讲出“吃”的门道,让听众更立体地了解节目推荐的莱品。让人意外的是,此节目一经推出空前火爆,得到了受众的广泛好评,引来众多兄弟电台纷纷效仿;节目并不像许多人担心的是快餐文化,是短命鬼,而是一做就是近五年,还成为湖北电台的名牌节目。五年来,电台美食节目在武汉地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而《美食帮你办》依然当之无愧的是众电台中最权威、收听群体最稳定、最具实力的美食节目,并在新出炉的2006年收听率调查中稳居同频率各节目之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技术进步与受众对美食节目需求的变化,国内美食节目也在不断发展。随着电视美食节目的趋于饱和,网络美食节目异军突起日渐强盛,以《拜托了冰箱》的中国版为例,本文分析节目的文本,探讨网络美食节目的创新性,分析美食节目转型的原因以及现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刘越 《中国广播》2006,(11):67-67
《美食娱乐街》是陕西延安人民广播电台2005年1月开办的一档以介绍延安的饮食、饭店及娱乐场所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性栏目,每天17:00~18:00播出。《美食娱乐街》以介绍延安的美食、饭店及娱乐场所为主要内容。下设“嘉宾谈美食”、“精品推荐”、“主妇厨房”、“美食小贴士”、“风味也留香”等五个子栏目:“嘉宾谈美食”:每天请一位嘉宾做客直播室,介绍自己喜欢的饮食及其特色、地址,要求每天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