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成语是现代汉语中遗留的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古代汉语特有的语音现象、文字现象、语法现象,以及汉语古词义现象,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它们的影子。因此,了解这些现象,不仅对于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而且对于加深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和理解,都是极有帮助的。而这些现象,归根结底体现在成语的古词义上。本文试从词义发展、词类活用、古音通假这三个产生古词叉的主要原因入手,来探讨成语中的古词义。  相似文献   

2.
成语大部分与古代典籍有关,从整体来说,成语是用文言文的形式表达的,是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中的遗留现象。也可以说,成语是现代汉语中遗留的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在成语中不仅保留着不少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代读音,保留着大量的古词义,而且还保留着许多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代汉语特有的语法现象。本文拟从词类活用、倒装、省略、判断句、被动句等方面对成语中遗留的主要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作一梳理,以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在词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词义完全不同,有的词义有同有异。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古词古义,通过对成语中古今异义词的差别情况及形成途径的论述,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异,以期对古汉语词汇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由于成语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特殊性,以它为出发点,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成语来学习古代汉语文言词义,还可以探讨汉语词义的变化与发展。文言文的学习虽然对初学者有些难度,但假如我们尝试着通过经常使用的成语来学习和记忆,就会简单很多了。  相似文献   

5.
活跃在现代汉语中的成语,是从古代汉语中沿袭继承下来的,深深地打上了古代汉语的烙印,遗存了许多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对成语中词类活用的语法现象进行了探析,具体分析了成语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以及名词作状语的语法现象,以加深对汉语成语中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成语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成语中的古代汉语因素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大多数成语是从古代汉语继承而来,不少成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这些成语相沿袭用了千百年,在相当程度上保留了古代汉语的各种成分,如通假字、古今字、联绵词、词义的引申和假借、词类活用等.研究成语中保留的古代汉语因素,对于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学习古代汉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把英语和古代汉语及现代汉语做了比较。英语和古代汉语在语法、语序、词汇词义引中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点,英语和现代汉语则不存在这些相同点。  相似文献   

8.
张涛 《教育教学论坛》2014,(46):266-268
古今字,是传统训诂学的术语,它反映的是同字异义的现象。研究古今字,有利于深入理解汉语词义的发展,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典籍中字词的意思。本文将重点讨论词义引申造成古字与今字的变化,同时也指出简化字的一点弊端。了解古今字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古代汉语。  相似文献   

9.
本把英语和古代汉语及现代汉语做了比较。英语和古代汉语在语法、语序、词汇、词义引申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点.英语和现代汉语则不存在这些相同点。  相似文献   

10.
王桂珍 《考试周刊》2013,(25):24-25
成语是古代汉语的精华,是连接古今汉语的桥梁,通过对成语中古代汉语修辞现象的透视分析,可更好地理解掌握成语,也可提高学生学习古汉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分词是动词的一种非谓语形式,兼有动词和形容词的特性,可以有自己的宾语和状语,并能和自己的宾语和状语构成分词短语。现代的英语教材中常常使用分词或分词短语作修饰语。本文就以大学《希望英语》教材中常使用的分词短语为例,分析现在分词短语和过去分词短语作定语、状语、补足语及独立主格结构等修饰成份的用法和区别,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相似文献   

12.
近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倒序词,其形成原因无论与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中倒序词的成因都有差异,主要可以从对古汉语词的继承、出于押韵的要求、受方言的影响、受汉语成词规律影响等五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诗词在艺术表现上也是绚丽多姿的。本文对其中较多出现的“男作女声”创作的类型、内涵、艺术效果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大量地使用名词是科技英语的一大特点。名词迭加型、复合型和名词化型三种类型的名词性词组各自的构成有其翻译方法有所不同。动名词及其词组的语用特征以及翻译方法也应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从古至今,汉语动量表达总趋势是动量短语对数词的逐步取代。通过对上古、中古、近代数十部文献中表达动量的数词与动量短语的比较分析,发现动量短语对动词的取代过程表现为:数量上,直接表达动量的数词渐少,动量短语渐增;结构上,数词所在结构趋简,动量短语所在结构趋繁;语义上,数词直接表达动量对数词、动词的选择趋严,动量词对数词、动词的选择趋宽。汉语分析性的增强及汉语动补结构的影响,是造成这种取代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章以古今汉语的多个例子探讨了古汉语中的一些特殊语词,从而说明:假借本质上是一种笔误,使用多了,约定俗成就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有时不必求之过深;连绵词和其他一些双音词等多由单音节词的音节扩展而成,而且多注重声音的相关,不拘字形,所以分析此类词语必须从声音入手。  相似文献   

17.
谈刑事侦察中方言特征词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侦察中的方言特征词鉴别,即通过对案件言语材料真伪的识别,应用方言学的有关理论和知识,找出言语材料中具有区别性特征的方言词汇,从而发现破案线索,为案件侦破提供科学依据。鉴别案件言语材料,比较方言词汇,必须把握不同方言的特征词,把握方言中地名的区域特征词,注意把方言特征词和其他语言要素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句子成分的游离,其实质是处于具体的句子之中的短语成分的语序变化,或者说是动态短语的语序变化。在现代汉语中,谓语可以游离到主语之前,此时,语义的重心也跟着前移;定语可以游离至中心语之后,有时也会游离至谓语之前;状语可以在中心语之前、句末和句首等三个位置游离;主谓短语(包括主语省略或隐含了的动宾短语)充当的宾语,有时游离到动词之前;在口语中,补语常常游离到句首主语或句中状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先秦是中国文化的第一个高峰期。在中国文化自信和建设中国话语体系的当代,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中蕴涵的中国式表达尚待深度开发,包括字、词、命题等多层面的独特性。中国式表达的独特首先体现在中国文字中,分析甲骨金文的教育二字,可以发现中国文字里的字源初心。字词在文本中呈现其内含,分析《诗》《书》元典中的教育字词,可以发现其早期的基本词义所指。在此基础上,围绕教育分析先秦儒家经典《论语》,并与前面分析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历史性推进,包括教育要素的深化和教育新命题的提出等。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前人对《诗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详尽考释。本人对《诗经》有些词语的注释不敢苟同。现辑录几则,向通家问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