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新闻评论的基本风格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体裁的一种,具备新闻体裁的真实准确、事实说话、短小精粹、质朴可信、鲜活易懂等基本风格,遵循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是不言而喻的事情。除此而外,同消息、通讯等新闻体裁一样,新闻评论也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各种类型新闻评论共同的基本风格,主要是傍事论理、旗帜鲜明、言简意赅、清通引人。  相似文献   

2.
(四)述评:事丰理通,事理交融。述评也是一种传统形式的新闻评论,虽然署作者(一般是记者)姓名,但代表新闻媒介发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它的作用往往不逊于社论和本报评论员文章。例如毛泽东同志写的《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1948.10.31)、《中央社窜改中共发言人声明用意何在》(1949.1.31)等,不仅代表新华社发言,而且反映了党中央的意见,向全国人民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政治阴谋活动。有人说,述评这种形式,始见于建国初期的“工作述评”,它实际上就是后来的评论员文章。(见范荣康《新闻评论学》)翻开我国的近代报刊,便会发现,在“五  相似文献   

3.
邹宏 《记者摇篮》2010,(6):33-33,42
在新闻学理论中,人们足将评论作为区别于所有新闻表现形式的一种独市文体来认识的,可见,评论在媒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在避免新闻同质化的竞争中,各媒体不断提升评论在媒体所占的比重及分量,并以此作为展现媒体风格的一种手段,将其当作媒体绽放异彩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4.
看多了我们众多新闻媒体的评论,总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及至读到一些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评论,顿觉耳目一新。对比以后才知道,二者评论的触角以及写作风格有着很大的差别。[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评论员赵振宇以其敏锐的触角和极佳的口才,在长期的实践与研究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评论风格。本文从新闻评论的几大基本要素入手,分析赵振宇相关评论作品的选题风格、立论风格、说理风格和行文风格,深入挖掘其评论作品的风格特点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是新闻学里很重要的一门学问。1985年,我在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讲过22小时的新闻评论,根据录音整理成一本书《新闻评论写作漫谈》。我对新闻评论的一些观点,都在这里面。今天不展开来谈,只讲一讲党报新闻评论应该具有的风格,或者叫性格,也就是说,对党报的新闻评论应该有些什么基本要求,写好评论应该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大家对新闻评论有很多称呼,“报纸的眼睛”,  相似文献   

7.
二、有的放矢有的放矢,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有针对性,针对什么问题来发言。写评论,要把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加以具体化,同实际工作、实际生活和群众的思想、呼声,融合在一起,变成有血有肉的东西。真正的功夫要下在这上面,要善于把中央的精神和要求等等,同当前实际结合得比较好,结合得比较紧密。写评论的功夫硬不硬就在这里,评论是不是真正能够发挥指导作用,指导有没有力量也在这里。大家正需要的、正盼望着的、心里想着正要说的,你写出来了,就能产生共鸣,引起反响,这就是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8.
袁颖 《新闻窗》2014,(2):8-9
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种,它是媒介的灵魂。新闻评论对新闻事件的态度表达及事件问题的深度观察和思考。新闻评论的写作风格,一方面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确保事实的真实性和新鲜性,另一方面也要反映其事件的态度,要有说服力和号召力。  相似文献   

9.
四、平等待人是不是平等待人,是个方法问题,也是一个态度问题。社论、评论,也包括署名评论,它是对别人发议论,去讲道理,去宣传,是要去说服别人,影响别人。你要影响别人;当然你认为你讲的是正确的,要是不正确,怎么会去写呢?你自以为是正确的,要别人听你的,信你的,但这种意思在文章中如何表述、流露出来,就要研究,要表达得很恰当。这就存在一个态度问题,当你讲道理的时候,你把读者放在什么位置上?这很重要。如果你自认为正确,就居高临  相似文献   

10.
四、平等待人是不是平等待人,是个方法问题,也是一个态度问题。社论、评论,也包括署名评论,它是对别人发议论,去讲道理,去宣传,是是去说服别人,影响别人。你要影响别人;当然你认为你讲的是正确的,要是不正确,怎么会去写呢?你自以为是正确的,要别人听你的,信你的,但这种意思在文章中如何表述、流露出来,就要研究,要表达得很恰当。这就存在一个态度问题,当你讲道理的时候,你把读者放在什么位置上?这很重要。如果你自认为正确,就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唯我正确,唯我革命,摆出这样一种架式来说话,效果就会不佳,甚至走向主观愿望的反面。你越是采取这样一种教训人的态度,人家就越不  相似文献   

11.
二、有的放矢有的放矢,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有针对性,针对什么问题来发言。写评论,要把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加以具体化,同实际工作、实际生活和群众的思想、呼声,融合在一起,变成有血有肉的东西。真正的功夫要下在这上面,要善于把中央的精神和要求等等,同当前实际结合得比较好,结合得比较紧密。写评论的功夫硬不硬就在这里,评论是不是真正能够发挥指导作用,指导有没有力量也在这里。大家正需要的、正盼望着的、心里想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论是新闻学里很重要的一门学问。1985年,我在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讲过22小时的新闻评论,根据录音整理成一本书《新闻评论写作漫谈》。我对新闻评论的一些观点,都在这里面。今天不展开来谈,只讲一讲党报新闻评论应该具有的风格,或者叫性格,也就是说,对党报的新闻评论应该有些什么基本要求,写好评论应该解决一些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新闻评论写作的流派与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诗歌热和90年代的散文热,当今的中国最受欢迎的文体是评论体。评论体当然包括很多类别,如杂文、随笔、时评等,新闻评论是这些类别中最受读者欢迎的文体之一。它的特点就是对新闻事件能够有一个“短、平、快”的反应,可以迅速  相似文献   

14.
重新认识新闻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评论的特点需要根据发展了的新闻评论实践进行重新认识。把新闻性、政治性和指导性作为新闻评论的特点是不合适的。新闻评论有五大特点 :以新闻事实为依托、时效性、思想性、论理性和大众性。  相似文献   

15.
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搞了20年评论。1980年,中央电台成立评论组我是组长.后来变成评论部.我是主任,到2000年退休整好20年。台里要求每个评论员每个月至少写3篇.有时候还超额,20年算下来,我写了700多篇.同时对评论做了一些研究。下面我从创优的角度讲讲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如何分类,中外学者其说不一。美国有一种分法,把新闻评论分为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狭义的指社论、短评、专栏评论;广义的把政治漫画、民意调查和读者投书都包括进去。这种分法,狭义的解释尚可同意,但并不完全;广义的解释失之过宽,很难说足确切的。政治漫画、民意调查、读者投书,虽然有褒有贬,有它的政治性和新闻性,但毕竟不是新闻评论。如果这些都能归人新闻评论的话,那么报纸上发表的任何东西,包括新闻,包括标题,包括图片,包括版面安排,都可以称为新闻评论了,因为新闻本身、标题制作、版面安排,都有一定的政治考虑。所以,这种说法很难认为是确切的。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①"盛世多危言",这些年新闻评论尤为活跃.有价值的新闻评论,或直抒民意,振聋发聩;或如同航标,引领航向.著名报人戈公振先生曾说过:"报  相似文献   

18.
报纸亦称新闻纸.顾名思义,是以刊载新闻为主,其他内容,如标题评论乃至副页等等,都应和新闻有联系,是新闻派生的.什么是报纸上的新闻?中外新闻学者有许多不同的定义.我个人以为,社会上(国际的、国内的、本市的以及宇空的)新发生的、为大多数人民所关心的、有意义的事实,就是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虚构的自然不是新闻,新发生的事实,如不为大多数人民所关心而又无意义的,也不能算是新闻.中国是有悠久的、优良的新闻传统的,广义地说,从有文字以来,我国就有新闻记载了.记得钱玄同先生在大学里给我们教文字学时,说六书中最早的是象形,大多是先民在记载当时的自然现象而发明创造的.比如,他们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评论如何分类,中外学者其说不一。美国有一种分法,把新闻评论分为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狭义的指社论、短评,专栏评论;广义的把政治漫画、民意调查和读者投书都包括进去。这种分法,狭义的解释尚可同意,但并不完全;广义的解释失之过宽,很难说是确切的。政治漫画、民意调查、读者投书,虽然有褒有贬,有它的政治性和新闻性,但毕竟不是新闻评论。如果这些都能归入新闻评论的话,那么报纸上发表的任何东西,包括新闻,包括标题,包括图片,包括版面安排,都可以称为新闻评论了,因为新闻本身、标题制作、版面安排,都有一定的政治考虑。所以,这种说法很难认为是确切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与新闻诽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新生 《新闻记者》2007,(10):77-78
台北市地方法院2007年8月28日作出一项判决:新闻媒体从业者胡忠信诽谤陈水扁之女陈幸妤罪名不成立。该案缘由是,2005年10月中旬,胡忠信在电视评论节目中,指责原告"前往美国开户,疑似洗钱"。台北市地方法院认为,该言论为新闻评论和意见表达,不是陈述"确定有开户"的事实。法院认为,是否构成诽谤罪,必须探究被告在主观上有没有相当理由确信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