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媒体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优化教学过程必须优化媒体设计。教学实践表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电教媒体与传统媒体组合成优化的媒体系统,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下面仅以《少年闰土》一文为例,谈谈设计电教媒体优化语文教学问题。 一、音像同步,感知入境   音乐是激发情感的兴奋剂。在讲课文之前,如果能采用配音阅读的方法,极易创设一种特殊的情境,有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   《少年闰土》一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怎样让学生们感受到“我”对闰土的敬佩…  相似文献   

2.
语言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少年闰土》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一、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语言。《少年闰土》一课,节选于鲁迅先生的作品《故乡》。文中作者以鲜明生动的语言刻划了一个知识丰富、天真烂漫的农村孩子的形象。由于人物的外貌、行动和语言特点鲜明,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给人  相似文献   

3.
教学思路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对三十年前和闰土之间的一段生活回忆,刻画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小少年的形象。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依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和教材特色,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精神,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具有哪些特点呢?其一是多元性。语文是一门多功能的学科,它具有工具性的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这三种功能是辩证统一在一起的。因此,语文学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必须依靠工具功能和审美功能来实现。如《故乡》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肖像描写:少年闰土的“紫色的圆脸”,到了中年“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少年闰土“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到了中年“头戴一顶旧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少年闰土“红活圆实的手”,到了中年却成为“又粗又笨,而且裂开…  相似文献   

5.
《少年闰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史情教育的好课文。它用回忆的写法,把一个有知识聪明能干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读(写)文章要通过人物的言、行、貌去体会(表现)人物的特点是本文的训练重点。而利用鲁迅写作《故乡》的背景时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则是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教法: (在教授完课文内容后) 师: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知道少年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生据板书回答。) 师:我们怎么知道的呢?  相似文献   

6.
“预习提示”的 1、2段 ,告诉了我们《故乡》的主题 ,而《故乡》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多方面的对比表现出来的 ,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对分析课文中的对比进而把握课文主题。1 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形象的对比师生讨论 :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闰土少年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小手有鲜活故事美好的海边景象  以“兄弟”相称活泼、健康、重友情是个“少年英雄”中年 :脸色灰黄  很深的皱纹眼睛肿红  一顶破毡帽薄的棉衣  浑身瑟索着  以“老爷”相称穷苦、无奈、像木偶人像石像  闰土形象———从…  相似文献   

7.
我对长文短教的探讨──《少年闰土》教学体会大同市/陈兰梅如何将长文短教,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呢?近年来,我在此方面进行了探索。下面,以《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少年闰土》是一篇题材距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的文...  相似文献   

8.
《少年闰土》一课努力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努力使课堂回归学生的经验世界,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刘颖姣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3.学会用一定的速度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闰土的特点。4.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感情师: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少年闰土》。(板书:少年闰土)一提起少年闰土,在老师的脑海中就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出示多媒体图片)。在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  相似文献   

9.
翁丽君 《现代语文》2006,(5):102-102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选自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故乡》一文在初中第三册中教学)。在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我想许多老师也告诉学生闰土长大后的景况。但我认为这是我们突破教材的关键点,利用几分钟时间还是不够的。《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如何增加阅读量?怎样把课外阅读融入到课堂中,我通过延伸课外阅读《故乡》一文,从而使学生全面认识人物形象,揭示社会本质,真正实现课内和课外阅读的和谐相接。鲁迅迅先生的《故乡》,是通过三组对比来揭示作品主题,反映了我国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的凋敝和农民遭受残酷压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于是我引导学生从形象的对比入手,在形象的对比中层层揭示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少年闰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下面,我们以此文为例,具体谈谈教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少年求学时代我学过很多课文,许多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甚至忘得一干二净,唯独对她——《少年闰土》还记忆犹新。一捧起《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我便爱不释手。只因它可以带我回到少年求学时代的那一段经历,也可以让我回味在农村那段自由自在,天真烂漫的少年生活。那时教我语文的谭老师是我一生都难忘的一位老师。他讲《少年闰土》时讲得十分有趣,当讲到少年闰土经历的趣事之时更是眉飞色舞,绘声绘色。我们都陶醉于少年闰土的趣事之中。这是因为我们当时农村的  相似文献   

12.
一、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鲁迅笔下的"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素不知道这一切"的少爷公子们的两种形象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本课,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学习四件事,感受少年闰土的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14.
《少年闰土》讲的是鲁迅对三十年前和闰士之间的一段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我”和闰土儿时的真诚友谊,也表达了“我”对闰土爱慕、敬佩和怀念的感情。本课教学需要学生在掌握生字新词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二一年五月,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小说《故乡》。在这篇小说里,作者通过“我”对少年时代的回忆,以一定篇幅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的江南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表达了“我”对闰土的真挚友情和对家乡的美好怀念。这就是节选在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上的《少年闰土》。《少年闰土》是一篇讲读课文,是本组课文的重点教材。它的教学内容很丰富,字词、句章、语法、修辞及文采等诸方面都可  相似文献   

16.
一、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对比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鲁迅笔下的"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素不知道这一切的"少爷公子们的两种形象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7.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自传体小说《故乡》,由于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唯一入选的鲁迅作品,所以教师们对这篇课文分外重视,把它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鲁迅的入门之作。在对《少年闰土》分析讲解完毕之后,不少教  相似文献   

18.
少讲多读     
看了吕叔湘同志《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颇有感触。前些时听了一次公开课,教师分析《故乡》中闰土的形象,花了两课时,最后挂出一块小黑板,上面是闰土形象的图解,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几乎没有读过原作的一段文字。类似这样的例子还不少。教师辛辛苦苦,但学生对课文却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就更觉得吕叔湘同志提出的问题,是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相似文献   

19.
《少年闰土》是一篇传统课文,教学时怎样才能有新的突破?我们采用了“情感为线索,对比解全篇”的方法,收效十分明显。这篇课文描写海边少年闰土的形象,通过“我”的回忆谋篇布局,“我”对闰土的感情贯穿全篇,在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文章意旨。具体教学时,我们这样安排的: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出“我”对闰土的感情线索,归纳起来便是:喜欢———佩服———怀念。然后紧扣这根感情线索,运用对比的方法,悟解全篇内容,提高思想认识,尽量缩短时代的距离。“喜欢”“我”是一个“少爷”,闰土则是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我”为什么会喜欢闰土?因为一…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第十册《少年闰土》一课,是从鲁迅小说《故乡》中节选的。它虽只截取了小说的一部份(“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但情节完整,形象鲜明。课文刻画了农民孩子闰土的生动形象,展现了这个孩子外在和内在的美,赞扬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课文通过回忆往事,写“我”同闰土交往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首段开头就展示了一幅“神异的图画”。这幅图画背景绚丽,气氛欢快。让主人公们出现在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