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来,我只知道这世界上有女神,后来,我知道了这世界上有男神,再后来韩剧风行一时,我知道了这世界上还有一种物种,叫做外星男神。  相似文献   

2.
我的设计有一个特点,就是留下余地和可能,我认为这叫自由。我不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让空间、让形态回到基本点,这就有了最大的自由,因为基本点是不可能去掉的,除此之外我认为不应该添加什么。在一个空间,可  相似文献   

3.
薛宝海 《视听界》2011,(1):118-118
2010年,最让我自豪的事情,就是参加了《等着我》的策划工作。这之前,我从未见过国内有类似的节目,当然,也从未有一个节目能这样地让我每次看都泪流满面。这是央视俄语国际频道跟俄罗斯国家一台合作推出的杰作。  相似文献   

4.
跟大多数白领和商务人士一样,我的抽屉里也塞满了别人的名片。闲暇翻一翻,真是五花八门:有教师,有公务员,有医生,有杂志社老板,有客车司机,有包工头,有开发商,有卖保险的,有送盒饭的,也有上门清洗抽油烟机的……这说明我接触过的人不能算少。问题是,它们很难让我想得起来名片主人的样子。这说明我很健忘,同时也说明那些名片的主人不是什么巨星大腕。当  相似文献   

5.
看见。认识。呈现。2013年,我读的第一本书,是柴静的《看见》。我坦言这本书我读了好些天,一篇一字地都看了。我也坦言这篇文章我放下书后好几天都不知该如何下手,即便是现在,我仍有"思绪万千,不着一缕"的感觉。这一切,都是因了《看见》这本书给我的触点太过博杂的缘故。柴静在书中让我看到一些我曾见过却并未  相似文献   

6.
我深切地感到,我们的刊物,一年来,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又有许多新的起色。这是与编辑部同志们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我这里想再说两点。一点是,这几年来,我一直在写语言方面的文章,在写作的过程中,编辑部给了我很多关怀和支持;这促使我较多较深入地考虑一些问题,促使我去学习一些新的东西。因而,有不少的收获,也有不少的提高。这要特別感谢编辑部的同志们。另一点是,有同志提出,刊物的主要专栏要保  相似文献   

7.
蓝冰 《新闻爱好者》2009,(5):100-101
农业文明与诗意的心灵:我出生于农村,对体力劳动有一种偏爱。我有点偏狭地认为,只有直接接触土地、农具、庄稼的劳动才是真正的劳动,才更有诗意。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我称之为工作。这二者有形式和内容以及动机的不同。农业文明的劳动为了生存,工业社会的工作为了享乐和欲望。这也许是我对农业社会的偏爱有关,或者这和我出生于农村有关。  相似文献   

8.
职业的性质决定着我工作的内容:采访与写作;读书与思考。因为这种职业,我可以真切地察看到这座城市的表情,把握这座城市的脉动,感受这座城市的欣喜与遗憾。久而久之,我觉得有许多话要向她诉说。我觉得我有必要提醒她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哪些不应该忘记,哪些应弃之不顾。作为新  相似文献   

9.
杜晓蓉 《当代图书馆》2010,(3):73-75,26
《当代图书馆》要在自己的刊物上介绍一批省内有影响的图书馆学者。他们让我写一写赖伯年先生。当我向赖先生表示这层意思时,他微笑着说:“我的那些事你们都知道,没什么好写的。我只有三句话:我这一生,与书有缘,与图书馆有缘,与图书馆人有缘。”我根据这三句话,  相似文献   

10.
枯坐办公室,有位小姐嫣然先笑,飘身而进,背了一大堆书目.推荐给我读:这是本理论大全,读一读,包你字字有来历,句句合政论;这是本谋略大典,这是文秘大全,这是政治术语大全……我对小姐说,我用不着,不过我可介绍你去一个地方:明朝崇祯皇帝的金銮殿。  相似文献   

11.
前一阵子有一个72小时网上生存活动,我是个网络爱好者,但是我没参加。据我所知,报名的人很多,他们想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准备在这72小时里完成。我也琢磨了一下该如何度过这漫长的3天。给联合国秘书长发信探讨世界粮食问题在我看来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我自己在这几天当中的吃饭  相似文献   

12.
“在我的人生中,有39年都是人家在写我,这是唯一一本我林青霞自己写林青霞的书。这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篇文章都是从我心里面涌出来的。我很希望,大家能够把我这本书,放在书桌上,或者放在书架上,或者放在床边,经过的时候,翻一翻,然后心里想着,嗯,她是我的朋友”  相似文献   

13.
我的《酒店告示》一稿被评为1986年度全省优秀广播稿一等奖后,不少通讯员朋友给我来信,让我谈谈这篇稿件的采访体会。为了相互交流经验,我谈谈这篇稿件的采写经过。去年二月的一天,乡里召开“信得过个体户表彰会”。会议给了我厚厚一叠先进事迹材料,有救人救火的,有拾金不昧的,有助人为乐的,有文明经商的等等。面对众多的线索,我进行了冷静的思考:一般性的救人救火、拾金不昧之类的稿件,新闻单位报道较多,很难被采用。经过分析,我选取了“酒店告示”这条线索。  相似文献   

14.
我游走在戏剧家与杂文家之间。戏剧是我的本行,杂文是我的第二职业。我觉得,这两个行当,谈及尊严来,各有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5.
林静 《大观周刊》2012,(31):290-290
光阴如梭,眨眼的时间我已从教近十年,回想起这近十年的教学工作有很多感慨,这十年里我已经教过5年初中,3年高中.还从事过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当然我觉得一个人的成熟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我就对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这个模块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我的生活当中,曾经有过一段时断时续当编辑的经历。这中间,铅印的报刊我编过,打印、复印的报刊我办过,手刻的刊物我也搞过。而且我既当过业余编辑,也从事过这方面的专职工作。象我这样当编辑的,恐怕算是特殊的吧。如果累计一下我八年来所编辑过的文稿,差不多也有七八十万字哩!  相似文献   

17.
唐人有句诗,叫做"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对于报纸新闻的采写,我想这两句诗不妨这样一改:司空见惯寻常事,吹尽浮尘始有金。最近,我和我的同仁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效果,受到读者的肯定,我把一些心得略做小结,与诸位同仁共享。  相似文献   

18.
在隐秘的历史深处,总有一根线,连接了过去和现在的两个时空.这根线便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档案.暮春四月,当我坐在安徽省高等法院的档案阅览室里,翻阅面前二尺多高的案卷卷宗时,我被这根线牵引着,思维游走在40多年前的某一特定时空.通过这些卷宗,我在寻找一位布鲁诺式的人物——石仁祥. 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我,对当年这桩轰动一时的公案早有耳闻,这使我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在逐页阅览这份黄纸黑字的卷宗,"零距离"触碰这段历史时,我的心仍抑制不住地颤抖.  相似文献   

19.
许维 《新闻实践》2013,(11):15-16
首先,我要感谢《新闻实践》杂志向我约稿,这并非因为我有什么牛逼的头衔,我猜测是编辑看了我的微信公众号以后,觉得这个人好像还有那么一些想法,于是就找到了我.这就是新媒体优势的一个小小体现,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  相似文献   

20.
“其实大家对于我在这十年商业电影的弄潮中,给我的某种尖锐的批评,我都是看到的。我有一些不一样的看法。中国电影市场那么大,如果我们没有好的商业片导演,全部让给了好莱坞导演,我觉得那是非常可悲的事情。我愿意以一个年轻人的心态来拍这些东西,我往后还会拍。这是我的一个有意而为之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