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信息传播权仅仅由社会高等阶层的人们所掌握,现今的信息不仅可以由高等精英传播给社会大众,社会大众也可以进行信息的传播,自媒体时代到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媒体形式,它可以让社会大众都可以参与进来,发表自己对某个事件的观点或看法,这是一种社会化媒体和"个人媒体"的互补互动。本文通过对自媒体时代以及其中的社会化媒体和个人"媒体"的介绍,阐述自媒体时代社会化媒体与个人"媒体"之间的互补互动的重要性和改进措施,从而促进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7,(3)
本文以社会冲突性议题建构中的媒体公共性为研究对象,对社会冲突性议题如何进入公共话语空间、媒体建构社会冲突性议题的公共性框架以及在建构过程中所呈现的媒体公共性及其特点做了详细阐释。文章认为社会冲突性议题的公共性在社会权力竞技的过程中被逐渐凸显和放大,通过媒体呈现进入公众的话语空间。为了体现媒体的公共性,媒体运用"国家-社会"框架、"公共领域"框架和"社会共识"框架去建构社会冲突性议题。但是,在喉舌理念和市场理念的双重压力挤压下,社会冲突性议题建构中的媒体公共性呈现出"差异性"、"片面性"和"破碎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社会生活的新参与者——无所不在的媒体陪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国 《编辑之友》2015,(11):65-68
无所不在的媒体陪伴是社会生活的新参与者.媒体陪伴主要包括三个内涵:其一,人们作为受众,几乎时时、处处被媒体包围、伴随;其二,人们作为传播者,几乎时时、处处都在使用媒体向他人或社会组织传播信息、保持沟通;其三,人们作为媒体的信息源及被采访、追踪、摄录的对象,几乎时时、处处被媒体扫描、跟踪、监视.媒体陪伴可以分为显性媒体陪伴和隐性媒体陪伴两种类型.媒体伴随并参与日常生活,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社会."超级全景监狱"与"共景监狱"并存于当下的社会中.媒体陪伴既为社会管理者创造了"超级全景监狱"的信息优势和治理权威,也为普通公民提供了"共景监狱"的监督技术和社会氛围,几乎每个管理者都感受到了集体凝视和监督的压力.社会管理者和普通公民, "超级全景监狱"和"共景监狱"正处于一种博弈中.  相似文献   

4.
媒体的"尖叫原理" 从传统的定义来讲,谈到媒体,我们更多想到的是,媒体是社会的良知,没有一个健康的媒体,就没有一个健康的社会.但是,在媒体越来越商业化和娱乐化的今天,媒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在大力提倡市场化和媒体产业化的今天,毫无疑问,媒体就是一个商业企业,作为一个商业企业,媒体社会良知的功能已经丧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现代媒体对此应承担何种责任呢?本文通过对2008年以来国内群体性事件所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征的分析。阐述了面对"群体性事件"媒体首先要认可多元社会利益的正当性,通过合法化、制度化的报道渠道,为事件的妥善解决履行媒体使命与责任。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自媒体高速发展,自媒体自身的特性和表达方式,极易导致媒体对某些事件过度解读,而两级传播中舆论领袖又容易使新闻事实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偏差,进而影响社会稳定。这就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要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坚守"让事实说话"的原则。同时,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更应加强沟通交流,互相借鉴。  相似文献   

7.
杨皓  赵鹏 《今传媒》2007,(5):27-28
媒体的功能是传播社会信息,每当社会发生重大事件,都会引起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但报道同一事件,不同媒体容易出现"不谋而合"的同质化倾向,造成重复及新闻资源的浪费.对此,如何避免新闻报道同质化倾向,值得媒体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二代"题材新闻频发,作为对社会利益负责的媒体,我们应该有所反思。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之间往往只是一念之差,但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对于"二代"新闻的炒作已经对社会产生了不小的危害。媒体应该坚持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的统一,坚持新闻适度策划,不炒作不煽情,同时主流媒体积极介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酝酿社会更大的进步空间。  相似文献   

9.
谢培 《今传媒》2012,(9):42-43
"庸俗、低俗、媚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我国大众传播市场化、娱乐化发展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针对这种异常现象,本文透过对当下"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文化的文章梳理,凸显媒体要将自身的社会责任落实,媒体需要回归,需要切实成为一个负责的媒体,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刻不容缓,为我国媒体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当下媒体竞争形势为背景,以若干富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主流电视媒体活动组织情况为范例,提出了电视媒体要从"内容为王"转换到"活动制胜"的观点,并从精神内核、内容选择、编排理念、传播手段四个层面,对主流电视媒体的活动组织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明晰了"在拓展民生过程中形成品牌,把民生热点、社会难点、观众看点聚焦为一体,形成媒体的亮点,在激烈的传播市场竞争中个性化地展示主流媒体的形象和品牌,使电视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接地气、有灵气、聚人气,不断形成自身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的电视活动组织思路,对于电视主流媒体以独具个性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来参与市场竞争,具有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信息爆炸,传媒业空前发展,社会进入多媒体时代。受众面临多重的选择,媒体也由过去的以传者为主导的"卖方市场",进入了由受众起重要作用的"买方市场"。受众在新世纪对媒体的新要求,需要媒体调整思路,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媒体大竞争中,以赢得更多的关注目光。在林林总总的传媒群中,要吸引受众的关注,媒体需要塑造自己的个性形象,经营媒体品牌,在众多的媒体群中脱颖而出,成为目标受众的首选对象,从而达到应有的传播效果。塑造媒体形象之必要过去,媒体结构单一,品种稀少,受众没有多少可选择的余  相似文献   

12.
李卓 《新闻传播》2012,(3):186+188
本文借用社会心理学的"角色冲突"理论分析当下中国大众传媒的社会性别意识,阐释媒体(特别是女性媒体)社会性别意识的内在矛盾和冲突,探索媒体推动和促进女性人才发展的做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3.
陈玲 《新闻界》2012,(13):60-64
被称为"第四权力"的媒体,不仅具有表达民意、监督"政府"的功能,且影响与主导社会舆论,与民众生活密切相连。台湾的新闻传播在解禁后以西方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为旗帜,无论在教育还是商业运作上都蓬勃发展。但这些年,充斥着膻色新闻的媒体,也带动社会集体八卦化,折射出社会商业化的浮躁。本文分析和探讨了因自由化而显喧嚣的台湾媒体,具体呈现什么样的面貌,以及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当下媒体竞争形势为背景,以若干富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主流电视媒体活动组织情况为范例,提出了电视媒体要从"内容为王"转换到"活动制胜"的观点,并从精神内核、内容选择、编排理念、传播手段四个层面,对主流电视媒体的活动组织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明晰了"在拓展民生过程中形成品牌,把民生热点、社会难点、观众看点聚焦为一体,形成媒体的亮点,在激烈的传播市场竞争中个性化地展示主流媒体的形象和品牌,使电视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接地气、有灵气、聚人气,不断形成自身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的电视活动组织思路,对于电视主流媒体以独具个性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来参与市场竞争,具有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社会问题与自然灾害频发,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媒体如何报道危机事件,如何定位,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德国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于1986年在其著作<风险社会>中首次提出了"风险社会"这个概念.危机,随着社会的发展,呈递增趋势.作为"社会雷达"的媒体,对于风险传播有了更深远的责任和意义.他们所担任的角色既是信息的发布者,也是危机事件发生前的预警者、危机发生后的指导者.媒体在应对危机事件时准确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媒体与受众     
当今时代,新媒体风行,自媒体当道,媒体林立成为一个显著特点,媒融合任务紧迫又艰巨.同时,媒体与受众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赖日益加深.讨论媒体与受众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是需要重视的议题. 媒体是什么?按照麦克卢汉的话说,"媒介即信息".信息是"物质存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国家标准对信息的释义).它是事物存在、化的客观反映,包括运用语言文字、数字、视频等方式表现的消息、新闻和其他产品.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生生不息,影响着社会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由于信息的客观性和社会性,它虽然可以俯首皆拾、信手拈来随意使用,然而必须真实可信、符合客观实际,必须有利社会发展.媒体传播的必须是有益、有效和有价值信息,这才是麦克卢汉所说"媒介即信息"的本质特征.现在媒体出现了很大变化,人们称为"万物皆媒"但是媒体的本质并没有变,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都要遵循这个传播规律.有些社交媒体自称经营的只是一个台和IT 企业,不能强加其媒体责任.然而只要你是从事信息传播,平台提供的是信息资源,就要对提供信息真实性和社会性负责,就要承当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媒体"妖魔化"并非新题,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一直屡见不鲜,尤其在社会转型期,媒体"妖魔化"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对被"妖魔化"对象的认知和态度,进而成为破坏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由此,本文从"标签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媒体"妖魔化"问题加以重新审视,以期有助于媒体"去妖魔化"的实现及媒体功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8.
健康是人们最直接、最质朴的愿望。是人们成就事业和生活幸福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族兴旺的保证。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作为医患之间的"重要桥梁",媒体如何发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积极传递正能量,勇担社会责任,成为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设者",是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全国许多媒体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湖北媒体开展的"好医生"评选活动和主题系列报道,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他们将医  相似文献   

19.
王艳 《传媒》2017,(23):91-93
在众多社会议题的舆论动员中,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间的互动及其效果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动员方式和手段,舆论动员中的媒体互动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需要以"公共理性"来引导其中的知识生产和意见领袖、以"舆情监测"来把控谣言信息和特殊的社会动员议题.在这一过程中,谋求互动的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尽管需要有对等地位和伙伴关系,但在效能上绝不应是等量齐观的,那些真正为时代所认可的"主流媒体"和"权威媒体"要在公共讨论中发挥正向的积极作用,规避由舆论动员带来的可能的社会风险,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新闻媒体被称为"社会瞭望塔",新闻记者也被誉为"社会良心"。但在新闻传媒业日益发达的当下,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却呈现出滥用和冒用的趋势。个别媒体或少数媒体工作者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谋取私利,或达到其他的不良目的。这不仅扰乱了媒体的行业秩序,而且磨损了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加强对媒体不端行为监督与规范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