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一个作品的解读,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看法,许多人对于《套中人》主人公别里科夫就有自己的看法。一般人都认为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统治的卫道士,是沙皇暴君的帮凶,这似乎已经成为定论了;还有人认为别里科夫也是比较可怜,是一个被时代异化了的可怜虫。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教学也是这样,不同老师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阅历,对文本的解读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下面对小学语文经典课文《落花生》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谈一下个人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此所作的定义性界说中有这样的话:“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当然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而不同读者对同一读物所产生的心理过程(阅读效应)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易经·系辞》),就说出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可以说,阅读既凭借于文本,其结果又往往会超越了文本。  相似文献   

4.
一、导言 文学鉴赏就是在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基础上的再创造,读者会“各以其情而自得”。不同的读者,甚至同一读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作品的理解感受都有可能不同,甚至会由此而创造出不同的文学形象,比如鲁迅先生曾就《红楼梦》有如下评述:“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越是内涵丰富的作品越是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读,此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5.
一、运用多元解读。训练发散思维。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材料说“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这正如古人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主题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正是文学作品多解性和丰富性的表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多元解读,拓展思路,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如欣赏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可以借鉴余秋雨先生对作品的多重解读:一是大众化解读,即尽管是悲剧,但毕竟正义战胜了邪恶;二是问题解读,英明的李尔王为什么不把王位传给讲真话的女儿,却传给了讲假话的女儿?三是人性解读.人性只有到了最低位或最原始的时候才能回归吗?又如对《祝福》、《孔乙己》、《装在套子里的人》及《边城》的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都有一个"明晰道理"藏在其中,遵循这个道理,推理方法合宜,结论很容易得出的。绝对没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两可境地。理科在讲理,文科在言情。理,万事万物一个理。情,则万人万种风情。曾有人云: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这就是语文,就是语文的人文性,会发生演变变异的人文性。阅读是一种将作者的思想作品融入读者心灵对白的过程;是人文性的一次撞击,  相似文献   

7.
“一千个读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作为《阿Q正传》这样伟大小说的主人公阿Q,80余年来,也以它神工鬼斧般的艺术魅力和至大至刚的思想力量,一直震撼着中国知识界及世界坛。本将介绍国外一些名学对阿Q形象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过:一千个读,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也是一门千变万化的艺术,同一个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设计:同一个教学设计,面对不同的学生,也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还有些时候,我们自认为考虑周到的教学设计,在真正面对学生时,却会出现那么多的“尴尬”和“意外”。因此,我努力研究教学现象,期望走近真实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浪漫的话题,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浪漫的话题,是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话题,浪漫的话题,是一个陈旧而又崭新的话题。有人追求浪漫的形式,有人追求浪漫的内容。有人拥有浪漫的物质生活,有人拥有浪漫的精神世界。有人认为浪漫是一个贬义词,有人认为浪漫是一个褒义词。关于浪漫的话题,正如一千个读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想法与说法。这里选发三篇参赛作,请广大读看看他们对浪漫有何新的解读。担任本期裁判的是本刊主编助理金立群博士,他的评语与亮分很有道理,请读参考。下期赛题一《我们怎样去北京》。  相似文献   

10.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如果每次读出的都是同一体会,那么这样的文章何需读“百遍”呢?我觉得,好的文章应该正如作家毕淑敏所说的“常读常新”。这里我想窜改一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变为“一千次阅读,就有一千个人鱼公主”。因为好的作品会使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候,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产生不同的感觉。当然,这样的阅读,需要一个人有持久的兴趣,有独到的眼光,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这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毕淑敏对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从大约8岁的时候读起,然后是18岁、…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说明哈姆雷特这一形象的魅力和复杂性。近读《哈姆雷特的沉思》,总算对哈姆雷特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从小在优裕的环境中长大,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热爱父亲,在他尊敬、崇拜的父亲身上,他看到了人的最高理想。他幻想自己有一天也像父亲那样,成为丹麦英武的君王;然后与美丽善良的奥菲利娅小姐结婚,品尝人生与爱情的甜酒。   没想到,父亲突然暴死,紧接着母亲改嫁新王,这急转直下的人生变故无异于八级地震,他的心碎了,梦破灭了,只有辛酸的回忆。没…  相似文献   

12.
胡屠户另解     
学创作是没有定论的,每一个读在与它的心灵接触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千个读便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说的就是学作品总能提供比其形象更多的意蕴。因此,阅读学作品,论人论事切忌人云亦云,陈陈相因。  相似文献   

13.
王米俊 《西藏教育》2011,(10):22-24
文学作品是以具体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类的内心世界的,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而且越是伟大的小说,越是具有无比的丰富性,读者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它进行阐释。而由于个人生活环境、人生经历、性格倾向的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小说的过程就是一个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周庆祥 《教书育人》2007,(12):40-41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人,我们时时感受到老师们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独特体验的尊重,但同时也有这样的体会:有些尊重似乎过于放任,趋于盲从。那么,课堂上哪些“独特体验”我们应该警惕,又有哪些有效的对策呢?笔者作了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15.
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敏锐的感知力。从现象上看,语感是对语言的感觉,实质上它是心灵的感觉。 语感具有个人性,阅读同一作品,不同的读者就有不同的感受。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教学不是要把这一千个哈姆雷特变成标准化的一个,而是通过莎士比亚原作中的“这一个”去丰富、提升学生心目中的“这一个”。这样,学生心目中的“哈姆雷特”就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与提升。正如  相似文献   

16.
《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也是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最长并且最负盛名的一部.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复杂而有张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所说,历年来不同文学评论家对于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哈姆雷特的复仇,很多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钱锺书先生曾经说过:“有不少古代和近代的作品,读者对它们只能起厌倦的感觉,不敢作厌倦的表示。”。这大胆的言论,说出了多少读书人的心声和境地。笔者多年前读《西游记》、《源氏物语》,触目皆是的冗词冗句,不堪卒读,这种烦恼,“更与何人说”?  相似文献   

18.
杜虹 《课外生活》2014,(1):92-93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对于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不同的人也会有自己不同的心得和体会。《海的女儿》写于1837年,是安徒生童话创作初期的作品,也是安徒生最具自我象征意义的作品。两百年间,那条美丽的小人鱼一直游弋在人们的心湖,每次都能留下圈圈涟漪……  相似文献   

19.
老舍先生是深受人民爱戴的文学大师,是首都人民的骄傲。他的许多作品如《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二马》《月牙儿》《四世同堂》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绝大多数人称“老舍”先生为“老shě,也有人说应该读作“老shè”。究竟该怎么读呢?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这样描述他的阅读心得:“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见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李镇西老师则强调:“读书要读出作者,读出自己,读出问题:”其中“读出自己”强调的是,在走进作者作品的同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得到独特体验。生活中读书的常理是:“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