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小数的性质,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化简或进行改写。2.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概括能力和发展抽象思维。3.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实践能力。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体验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小数的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的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性质既可深化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又可为小数四则计算奠定基础。本课的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2.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3.渗透“事物是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教法、学法探讨(一)联系实际,设疑激趣。小数的性质实质上就是说明小数在什么情况下是相等的,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教学时可首先创设情景,让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用品的标价,如橡…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小数的性质(教材第100~101页)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教学时,要通过比较、辨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小数的性质(教材第100~101页)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教学时,要通过比较、辨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73页例1、例2。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与初步抽象概括能力。3.渗透“现象”与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小数性质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学具:幻灯片、小黑板。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第117-118页以及练习二十四中相应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小数的性质,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化简或进行改写。2.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概括能力和发展抽象思维。3.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实践能力。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体验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教学第八册,小数的性质例 1、例2。 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性质,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小数的性质。 2.会根据小数的性质正确判断出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根据需要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可以正确地在小数末尾添上“0”。 3.在理解小数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受到“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进率。2.通过抽象概括,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结合教材和教学,有机渗透“实践第一”与“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9.
〔导学内容简析〕“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学习的重点是掌握小数的性质 ,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学好这节课 ,对于加深理解小数的意义 ,为进一步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节教材的学习难点是理解小数的性质和比较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导学关键是以学生比较熟悉的长度单位、人民币单位名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为教学材料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掌握。通过本课学习拟达到以下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能正确把小数化简或改写 ;培养和发展初步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 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本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法和小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延续。在“小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已初步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如果本课遵循“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常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降低。因此,本课的关键是以游戏为载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度探究,提高学生的推理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11.
小数大小的比较南宁市中山北小梁洁涛教学内容:九义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P102例5例6教学要求:1使学生学会比较小数位数相同和不同的小数的大小,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比较、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  相似文献   

12.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山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联系整数运算法则进行教学的。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除法的法则,能熟练地计算小数乘除法;发展抽象、概括、类比和迁移能力。要完成这一任务,笔存认为画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运用迁移原理迁移是指学科的经验、知识、技能对于后继学习的影响。在小数乘除法教学中正确运用迁移规律,使前后知识青机结会起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小数乘除法都要转化为整数乘除法的形式进…  相似文献   

13.
小数是小学数学第七册的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复习,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及性质,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分析解答小数应用题,提高计算能一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为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应注意:1.小数的意义比较抽象,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 P64~65。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2.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或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揭示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86~87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初步的迁移、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2.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8~51页。教学目标:经历小数计数单位的产生过程,理解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联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沟通小数和整数的关系;在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五年制数学第八册87页例3:把3╱4、7╱(25)、1╱3、7╱(22)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其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把分数化成小数;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判断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判断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一、优化例题 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对照教学目标,将例3改  相似文献   

19.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编著的这册教材的内容有: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共计六个单元。本册教材在编排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适当加强整数的概括和系统整理,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和分数打好基础。2.增加对量的计量的复习和系统整理,为后面学习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等有关知识做好准备。3.加强小数与整数、分数的联系,使学生易于理解小数的概念和掌握小数的四则运算。4.改进应用题的编排,加强连乘、连除应用题以及…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八册数学第四单元第一节“小数的意义和产生”。处理“做一做”和练习的1—5题。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教学难点:结合米尺讲解小数的意义。教学准备:投影仪、片;小黑板;米尺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读出下要分数。1 3 3 33 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