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迪  崔宝玉  霍梦婷 《资源科学》2020,42(5):881-893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重要途径,不同就业身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与能力可能会存在差异。本文根据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选取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48个城市农业转移人口为研究样本,应用Logistics模型和PSM方法对不同规模城市自雇和受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和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规模城市自雇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和能力存在明显分异;②超大、特大城市自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显著强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而中小城市自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却显著弱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③特大城市自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能力显著弱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大、中小城市自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能力却显著强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本文建议不同规模城市应实施精准化落户政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在超大、特大城市,优先推进自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中小城市,优先推进受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而在大城市,兼顾自雇和受雇2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2.
文乐 《软科学》2017,(9):20-24
利用1999 ~2014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地区人力资本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外溢性,本地人力资本积累推动了区域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但是,从区域间关系来看,人力资本的集聚效应大于扩散效应,本地人力资本积累对周边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产生了不利影响,因而人力资本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总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内江科技》2019,(11):133-134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要求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社区在文化上存在着侵占社区公共空间、保留某些封建习俗糟粕、不重视参与民主管理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原农村文化的深刻影响,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多个层面进行农业转移人口社区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伴随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探讨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影响,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现农民市民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2006—2015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了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及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人口转移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向影响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工商用地、居住用地和交通绿地广场用地增加的影响分别通过了10%、1%和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且其受影响的弹性系数依次为0.167、0.155和0.135;但伴随农业人口的转移,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并没有显著增加;农业人口转移对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增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因此,政府应根据农业人口转移的进程适度增加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合理布局不同的城市建设用地类型,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5.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新型城镇化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相关保障制度的综合推进。基于现有相关研究资料,本研究重点分析新型城镇化下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养老保险参保影响因素,并针对其现存问题进行归因研究,以期对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相关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关键是切实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要着重从切实转变理念、坚持以农民为本、调整优化政策、多管齐下培育载体、优化制度环境、着力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当前,黑龙江农村人口逐渐在向城市转移,这样一来也使得城市化发展水平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但是农村人口市民化也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系统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肯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其也可能会产生很多的问题,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加以管理和控制。主要分析了黑龙江农村人口市民化管理对策,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路:新型城镇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1-01ISBN:9787550412682所属分类:图书经济经济体制与改革未来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70%,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将超过10亿,其中70%的城市人会居住在城市群里!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将突破3000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转化成本将突破1000000亿元!50%以上的房地产企业会被淘汰,幸存者将面临全新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农业人口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的门槛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规模农业人口向城镇及第二、三产业转移,引起其他农业生产要素改变,最终影响耕地利用效率。本文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超效率EBM(Epsilon Based Measure)模型测度2007—2016年江西省各地市耕地利用效率,通过面板门槛模型以农业转移人口占农业人口比重为门槛变量,分析农业人口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考察期内江西省各地市农业转移人口与耕地利用效率均呈上升趋势,且区域差异显著;2016年江西省大多数地市农业人口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表现出门槛效应,在门槛值(0.428)前后,农业人口转移始终促进耕地利用效率提升,但跨越门槛值后其影响系数减小,由0.5089降至0.2495,促进作用减弱51%。可按农业人口转移程度是否跨越门槛值进行分区,针对不同区域提出差异化的耕地利用效率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培育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生计韧性,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行稳致远。文章通过R市田野调查发现,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家庭作为庞大农业转移人口群体中的“关键少数”,其城镇化进程中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5个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风险。其复合型生计风险是传统刚性治理模式强调补缺型应急治理,治理主体单一,实施粗放治理方式和户籍化属地管理综合作用结果。而韧性治理新模式倡导家庭发展型理念,强调多元主体分工协作治理,实施精细化治理,采用流出地与流入地双向共治新手段,从源头上强化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生计韧性。在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进程中,培育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生计韧性应由刚性治理向韧性治理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同时,也对城市功能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实施农村人口转移战略,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当前我们要解决的一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推进相关制度的综合配套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农业人口城市化的制度环境。本文就完善城市功能、解决农业人口城市化等问题,在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确保转移人员充分就业,积极构建城乡对接的社保体系,抓好转移人员培训,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何仕瑶  黄善林  刘兆军 《资源科学》2023,(10):2009-2025
【目的】伴随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实施,推动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并有序退出宅基地,对推动城乡人地要素有序流动、促进农村宅基地有效利用,进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七省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及宅基地依赖的中介作用。【结果】研究表明:(1)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农村转移劳动力对其宅基地的心理情感依赖、居住保障依赖、财产依赖和未来需求依赖在市民化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其中,宅基地心理情感依赖的中介作用最强且表现为“遮掩效应”。(3)宅基地依赖在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对其宅基地退出愿意影响的中介作用存在显著的代际和市民化层次差异。新一代农村转移劳动力居住保障依赖及未来需求依赖的中介作用较为显著,县外市民化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心理情感依赖和未来需求依赖的中介作用较为显著。【结论】为推动城乡人地要素有序流动,应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市民化机制、重点关注农村转移劳动力对宅基地的心理情感依赖、制定差异化宅基地退出政策、坚持自愿且有保障的退出原则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软科学》2015,(8)
从经济主体行为出发,讨论了城乡收入差距与要素流动的内在关系,结合新经济地理学分析范式,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最后,以重庆为例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和STR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口城镇化存在倒"U"关系,要素流动和政府参与度对缩小差距存在时滞性和时变性,城乡差距正向影响经济增长,但作用逐步放缓,且具有非线性转换特征。基于此,应加强区域化分工,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继续深化户籍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整财政支出和农地流转政策,激活农村要素市场,保障农村经济长效增长。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经济结构也从单一的结构转向以多种经营为主的多元化结构。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及其转移的规律,参照世界上其他国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的经验,对我们制订相应的方针和政策是很有帮助的。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而农业人口又占了总人口的绝大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比例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目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是相当严重的。1981年与1949年相比,我国农业人口增加了三亿八千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部地区农村是我国农业人口聚集之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城市化水平低,大城市数量少、小城镇质量低,中部地区只有通过提高城市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增强对农业人口的吸收力。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河北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的差距及在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不足,发现河北省的城镇化质量偏低,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但难以完全融入的问题依然存在,从有序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居民素质等方面就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安陆市位于江汉平原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在62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61%。农民科技素质不高是我市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小学化程度和半盲人口占  相似文献   

19.
采用OLS模型和交互模型,对产业升级、人才集聚对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产业升级、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升级和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产业升级对创新能力的作用大于人才集聚;产业升级、制造业升级会增强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的贡献,但服务业升级不利于强化人才集聚对创新效益的贡献;市场化程度、城市化、人力资本均对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出产业升级与人才集聚相协调、产业升级与产业专业化相协调、城市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协调、人才引进和培养本土人才相协调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现象非常普遍,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但是其不利的一方面是也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使城市管理的难度有所增加,市民化问题变得更加严峻等等。农村劳动力转移,从另一面也反映出,现阶段农村在社会保障、就业和教育方面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都反映了农村一些体制和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另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造成了农村土地利用率的下降,一些土地流转和农业资源分配方面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也影响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基于以上分析,这些问题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下面笔者针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