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任何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发生的。记者在写作新闻时,不仅要及时准确地报道事实,而且要向读者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解释它的意义和影响。这后一个任务,主要是用交代新闻背景的方法来完成。 西方记者在新闻写作中运用背景材料,有着较  相似文献   

2.
在倡导采写短新闻的今天,能不能和要不要适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主张“能”和“要”的人认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持相反看法的人认为,三五百字的短新闻,容量有限,只有把新闻主体事实写清楚就行,就不必面面俱到。其实,短新闻与背景材料并不矛盾,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用不用背景材料,而在于如何恰当地使用背景材料。有一条在全国电视短新闻评选获奖的新闻,题为《黄河奔流千里达到天津》,最后写了这样一段资料:“由于路远,国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水到津后每立方约花一元多,市民用水每立方才收八分八厘。”这一背景资料是…  相似文献   

3.
时下,倡导采写短新闻,特别是现场短新闻已蔚然成风,这对新闻改革和改进文风确有好处,随之带来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在短新闻中能不能和要不要适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主张“能”和“要”的人为数不少,他们的根据是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持相反看法的也有人在。有人认为,既然是短新闻,短小、精悍,就不必面面俱到,使用背景材料,会把新闻拉长;也有人认为,三五百字的短新闻,篇幅小,容量有限,只要把新闻主体事实写清楚就行,有的人为了赶时效,来不及收集和使用背景材料就仓促成篇。  相似文献   

4.
缺乏必要的背景介绍、受众难以读懂的短消息,在我们的媒体上屡见不鲜。下面是一个最新的事例。某报2004年7月14日登载了题为《张宇仙事迹感动内江南充听众》的短新闻。全照录如下:“本报讯15日上午8时50分,张宇仙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内江举行。700余名来自不同岗位的党员、干部用热烈掌声向这位从平凡岗位中涌现出来的楷模,表达了尊敬和赞誉。”  相似文献   

5.
多发多写短新闻,新闻界已经倡导多少年了:可是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在我们许多报刊上.长而空、令人发怵的所谓“大作”长期占据版面。而精巧、新鲜、活泼的短新闻还是少。早在四十年代,胡乔木同志就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提出“短些,再短些”。他认为,这“对读者大有益处,都是大解放”?今年,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也提出.新闻要“短些,短些,再短些”?可是,我们许多人并没有真正地刹住长风.倡导好短文。  相似文献   

6.
“现场短新闻”之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笔者搜集到的十多种现场短新闻界说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界说的中心同为“新闻作品”。例如: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 另一类界说以“报道”为中心词,只不过前面分别加了诸如“立体”、“记实性”、“现场”、“目击”之类的修饰词。例如: (1)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在新近发生事件现场,用最精练的文字,巧妙的手法制作的第一事实(或场面、片断)的立体报道。  相似文献   

7.
新闻为什么要短 短是新闻的本质属性的要求。就报纸来说,短是报章体裁的特性决定的。报纸一是每天出版,二是版面有限,这和书籍、杂志不一样。新闻是易碎品,有的只有一天的生命。如果稿子太长,其竞争力必然低于短稿。一时用不出来,就降低了本身的新闻价值。因此,没有短,就没有新闻的新和快,也就没有新闻的生命。 动辄好为长文的人,正如胡乔  相似文献   

8.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活生生的现实场面与干巴巴的背景材料都是一对实实在在的矛盾。 但有些现场短新闻,为了加深稿件的立意,不能不交待背景。换句话说,为了让读者对新闻事实了解得更清楚、更全面、更深入,现场短新闻中必要的背景材料是不可不交待的,尤其是一些技术、专业性较强的现场短新闻。  相似文献   

9.
明确了“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条件、“短”字特点和“新闻”的共同要素,也就明确了现场短新闻同短新闻、新闻之间的关系。现场短新闻与新闻之间的共性已经不言而喻,新闻的四大要素就是现场短新闻与新闻的共性。现场短新闻与新闻之间的个性也已明确,现场短新闻和短新闻的五个条件,三个特点就是有别于新闻的个性。这里要着重研究的是现场短新闻与短新闻的关系,以具体把握现场短新闻的写作特点。现场短新闻与短新闻的共同特点是: 第一、两者均属报道形式。无论现场短新闻还  相似文献   

10.
李喜 《军事记者》2004,(2):18-18
新闻“求短”不是新话题.但却是个难题。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中央党报就带头倡导“短些,再短些!”如今看来.“求短”之路,仍显艰难。新闻写短好处多,这个“理”大家都懂;求短之“术”.也有不少专论成书。这里“老生常谈”几点,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最近在哈尔滨召开的短新闻研讨会,就短新闻在新闻中的地位、短新闻采写的基本经验、短新闻与改进文风和作风的关系、短新闻对新闻改革的意义等作了探索。与会者通过探索有了一个共识:时代呼唤短新闻,读者需要短新闻,新闻工作者要多写短新闻,写好短新闻。这次研讨会是新华社一些青年记者倡议,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和黑龙江分社主持的。到会的有国内21个分社和总社国内部、国际部、对外部、体育部、新华出版社等33人。总编辑南振中参加了研讨会并作了发言。会上,25位同志宣读了论文,并围绕着短新闻问  相似文献   

12.
我上篇所写《"短"是新闻的"命"》一文,侧重阐述的是"新闻要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并就如何走出"短新闻必分量轻"的误区,如何破除"重头稿件难写短"的观念,以及如何讲究短新闻采编技巧进行了探讨.本篇侧重研究的则是,要注意在强调写短新闻之时可能被掩盖的另一种倾向,即,为盲目追求新闻的短,违反新闻采写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导致新闻残缺,成为"残新闻".这种所谓短新闻,并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更不是受众所欢迎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代所有新闻媒介——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以及它们拥有的新闻品种——消息、通讯、评论、照片、录相、录音,都应有表达眼前现实的新信息,又要有有关过去情况的交代,即背景。新闻当然必须是新的,但缺乏背景也常常不行。新闻中所引出的有关历史,是为了烘托、说明新闻本身的重要。这种背景,  相似文献   

14.
IT短新闻     
iBASE、超星强强联手全力促进资源共享为推动图书馆数字化进程,促进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和充分利用,近日国信贝斯软件有限公司与超星公司联手合作,共同开发基于iBASE数据库系统与超星数据资源的全文检索接口,以实现超星数字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据悉,超星将采用iBASE公司最新开发的iBASE Internet Gear Framework作为自己丰富资源的分类管理和检索平台,为读者提供更完善的信息服务。iBASE Internet Gear Framework是建立在iBASE非结构化数据库核心技术之上,集成数据检索、文档管理和个性化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5.
短新闻初探     
近年来短新闻越来越受到新闻界的重视并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短新闻呢?大体上要把握好这样几个主要环节:一是短新闻要短而不缺。即应基本具备新闻的要素,要用最少的语言讲述一件有新闻价值的新事。二是短新闻要短而不空。短新闻必须言之有物,应当短而新、短而实、短而深。三是短新闻要短而有度。  相似文献   

16.
技术短新闻     
《视听界》2006,(6)
广电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时期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11月15日,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局,总局直属有关单位发出《广电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时期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通  相似文献   

17.
IT短新闻     
2000年全球芯片市场 增长幅度达 31% 2000年,由于移动通讯设备芯片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计算机芯片工业的销售额增加了 31%,增加的部分主要用于蜂窝电话、手机以及支持互联网的通讯设备的生产。 据统计, 2000年的芯片的销售总额从 1999年的 1691亿美元增加到了如今的 2221亿美元。 研究的结果还表明,美洲地区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市场,总销售额达到 717亿美元,比 1999年增加了 29%。不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地区紧随其后,销售额是 569亿美元。排在第三的是日本,销售额为 504亿美元。此外,欧洲地区的销售额也达到了 431亿美元。 移…  相似文献   

18.
漫谈短新闻     
在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的新闻广播工作也应该跟上这个伟大的转变。形势要求我们多发、快发新闻,特别是多发受群众欢迎的短新闻。1942年,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提出:“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1946年,胡乔木同志就呼吁新闻写得“短些再短些”。可是,时至今日,新闻的长风没有多少改变,短新闻并没有引起新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精粹的短新  相似文献   

19.
短新闻浅议     
最近,李瑞环同志在全国首屠现场短新闻颁奖会上指出:“提倡现场短新闻,既是新闻工作者能不能发挥更大作用的问题,又是新闻改革的要求,也是培养新闻队伍的一项措施。这件事抓好了,报纸、刊物、电台、电视台读者、观众就会增加,影响就会扩大,我们的新闻工作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李瑞环同志把提倡短新闻提高到新闻改革的高度,提高到新闻工作能不能发挥更大作用的高度来认识,对我们有很大启发。实  相似文献   

20.
IT短新闻     
徐冠华部长强调要加速转化国家信息安全成果7月6日,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上海)基地正式全面开工建设,徐冠华部长出席开工仪式并发表讲话。徐部长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而信息安全是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信息化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基地”的建立对我国信息安全科研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也一定要建立中国自己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旨在聚集国内信息安全领域的人才、技术,利用市场机制,尽快把已有的信息安全成果转化为产品,进而加速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