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草原牧区新型合作经济研究,是事关缓解三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研究命题。作为新生事物的牧区新型合作经济,在类型上包括畜产品专业协会、牧民联户经营、牧民生产合作社、牧民股份合作制企业等形式。牧区新型合作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合作覆盖面较小、合作程度较低、合作效益不显著等问题,并从制度、政策和内部机制的角度,剖析了问题产生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应改善合作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草原产权流转通畅,典型培育,加强政策倾斜;新型合作经济应明晰内部产权,完善内部制衡机制,加强成员培训,提高畜产品标准化。  相似文献   

2.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经济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是关系到祖国生态安全和边疆稳定的重大问题。为推进新世纪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笔者从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建立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群体投资机制、完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环境优化机制、构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补偿机制等方面探讨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经济机制。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关于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生态补偿内涵、机制、标准及实施途径四方面,但也存在关注原理、缺乏践行性研究,补偿模式研究缺乏创新,法制研究不足等问题;在生态补偿实践方面,存在着补偿方式无法实现利益最优,激励作用不明显,合法程度低等问题,导致生态补偿实践陷入困境.为此,笔者提出一些解决思路和建议:完善相关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对生态补偿行为进行约束和支持;实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付费模式;建立公众参与环保机制.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山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山区生态建设,改变山区生态致贫因素,保障京津冀地区利益,促进河北省山区和谐社会建设。构建河北省山区生态补偿机制,需建立河北省山区生态补偿民众参与机制,确立京津冀区域合作联动补充机制,完善河北省山区生态多样化补偿方式,建立河北省山区发展有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5.
走"生态立区"之路,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解决好人的发展问题。发展要重视在"资源"开发利用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走变"减畜"为既要"增草"又要"增畜"还要"增产",实现草畜市平衡的"三赢"发展之路,重视从推进牧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入手加速现代畜牧业科学跨越发展。应进一步加大草原、森林和湿地生态保护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山区草原生态工程建设应重视林业与草业的和谐发展。坚持统筹推进牧民定居与产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重污染企业有序退出。应尽快完善相关法规,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机制,重视健全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能力。  相似文献   

6.
从公共政策执行的角度看,草原生态治理政策执行是作为政策执行主体的政府与作为目标群体的牧户相互作用的过程。牧户是内蒙古地区草原生态治理政策中最大的目标群体,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好坏归根到底取决于牧户的行为和态度。因此,各级政府要通过积极促进牧户参与草原生态治理政策的全过程、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加强执行人员队伍建设、改进政策执行方式与手段、建立草原生态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完善草原生态治理区后续产业发展及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构建草原生态治理政策与牧户行为相互调适的政策执行模式。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源区,影响着全国的生态安全。我们通过对我国现行生态补偿机制的分析,从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科学实施西部生态建设工程的视角,提出了必须建立相应西部生态建设中的价值补偿及评价机制,必须要按资源使用者付费原则进行制度创新,建立新的生态效益价值补偿机制,使我国的生态建设与保护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实现国家长久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农用地转用的征收补偿和增值收益分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调控机制的迫切性,探讨相应的法律措施。由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严格界定公益性建设用地;公益性建设用地的征收、征用补偿标准,在按照被征收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的基础上适当调高;对经营性建设用地申请农用地转用的程序,应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设定更为详尽的实施程序;建立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和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产权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草地资源的公共物品性质、城乡二元结构衍生的经济政策和处在草原生态损害严重的特殊时期,决定了我国草原生态重建亟待国家补偿。在包括历史沉积成本、环境基质额外成本和现代生态损害成本的总的草原生态建设成本的分担中,政府应承担主要责任,实行国家补偿,而当代的草原生态损害者和建设受益者也应承担部分补偿责任。可以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草原系统状态作为草原生态补偿在一个较长时期应达到的目标,实行国家直接补偿与责任对应补偿相结合的原则。一般说来,草原生态重建国家补偿的技术经济措施可作以下的排序:基础设施建设、治沙和草地建设、棚圈建设、机械化、良种化、其他。  相似文献   

10.
退牧还草工程是一项涉及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和谐牧区建设的系统工程。工程的实施对改善草原生态,提高草原生产力,促进草原生态与畜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验证这项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项目,我们通过项目区及非项目区的草原进行设点监测。通过监测发现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以来对乌拉特草原的生态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工程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及鉴于天然草原的实际情况,生态修复的效果不是那么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解决京津水源涵养区生态补偿问题,必须在水资源管理、生态补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方面进行系统创新。当前应强力推进初始水权分配,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奠定可靠的基础;加快水权制度改革建立水权市场,为生态补偿提供有益的价格信号和基本依据;强化行政调控力度和市场引导功能,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化的保障机制;建立并优化生态建设公司运行模式,构建良好的生态补偿管理与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2.
草原地区既是矿产资源富集区域又是生态脆弱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犹如一把双刃剑。而资源产地没有凭借资源开发得到较大收益却要为开发的巨大生态成本埋单。因此立法先行,建立“三位一体”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法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基于各核心利益相关者地位和不同利益诉求研究草原旅游发展模式对促进草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锡林郭勒盟草原旅游发展中各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不协调影响草原旅游的持续发展。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草原旅游发展中各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地位、不同利益诉求进行分析,构建政府主导的草原旅游开发模式、利益相关者分工合作的运营模式和政府、牧区、旅游者共同参与的发展调控模式,并通过组织创新、社区参与机制创新、行业管理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实践草原旅游发展模式,合理有效地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矛盾与冲突,进而推进牧区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条件价值评估法中的受偿意愿法则是生态补偿机制中补偿标准核算的常用方法,调查闽江源流域农户受偿意愿结果表明:88.8%的农户非常关注周边生态环境的变化和闽江源的建设,环境保护行为和闽江源的建设影响农户的家庭收入,99%的农户希望能够得到生态补偿,其受偿意愿是434.7元/(亩.户),闽江源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2 165万元/亩。农户的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家住位置、耕地面积和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程度是影响受偿意愿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农户是否自愿参与环境保护的关键。实行现金补偿和基础建设、优惠政策、就业安排、培训等非现金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将更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严重退化,为了保证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建设的长远效果,应尽快建立三江源地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本文分析了建立三江源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紧迫性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三江源地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及相关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6.
生态补偿机制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区域生态补偿蕴含了公平、效益和俱乐部效应的法律理念,制度上能够保障生态建设地区的生存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在区域生态补偿制度中,应认真界定区域生态补偿主体,处理好资金转移支付和协调好区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